•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人物

    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汉字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而《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凶恶形象。

    历史起源

    《山海经》中的《南山经》篇、《海外东经》篇、《大荒东经》篇有关九尾狐的记载:“青丘之国,其山有狐,九尾。”又云:“其有四足,其叫声如婴儿,有时也能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气。”西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在注释中说:“太平则出而为瑞”。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撰的《白虎通义》、敦煌汉魏《瑞应图》、北齐魏收的《魏书》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统则见”等。《吴越春秋》将其与大禹治水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可见其不仅吉祥而且贞贵。汉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 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夏朝君主姒杼曾东征后获得九尾狐,但是即便是象征诸多祥瑞的九尾狐亦有其负面寓意,《郁离子》:“青丘之山,九尾之狐居焉。将作妖,求髑髅而戴之”, 《戊戌日记》:“《山海经》:食人之兽如:青丘之九尾狐”,《历代通鉴》:“性奸诈,号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和其他文学意象几样,九尾狐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础上的分化演变。

  • 热点推荐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冯宝04秦琼05没藏皇后06苏星河07周娥皇08张丽华09李嗣源10赵旉11胡三省12完颜雍13李存孝14野利仁荣15沈贵妃16耶律阿保机17朱聪18宋子文19胡铨20刘龑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