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雒容镇有个岩洞叫白象岩,洞中有一钟乳石酷似白象。洞壁有古今摩崖石刻40余幅,其中《高岩立春日》、《乙已岁首春一日》及《登高左岭望迤北诸石山》等三首题壁诗,署名“王世则”。
王世则(963年~1008年),广西永福人,传说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王曾入白象岩攻读,后考中状元。
王世则连续两次殿试都中状元,人称“连科状元”。原来,王世则同科有个进士,任县令后,其县境内军粮失火焚毁。有人告状,说该科进士虚浮轻妄不合格者多。宋太宗便下诏,让该科进士再进京复试。结果,第二次考试王世则还是高中状元。
王世则出身贫寒,幼时上山砍柴,从山上滚下,一条腿致残,仍拖着残疾之躯做工糊口。他自小羡慕能读书的孩子,常在放牛时溜进学馆偷听,居然长进不少。一次,教书先生考学童对对子,出了上联“独角兽”。学馆里鸦雀无声,外面却传来稚嫩的对声“比目鱼”。先生惊诧,是谁对得这么好?出去一看,原来是衣衫褴褛的跛脚孩童王世则。先生见其聪明过人,往后便免费教他读书。王世则也不负先生厚望,工余更加勤奋好学,20岁不到,秀才举人全考中了。
陈抟为五代宋初时著名道教学者。北宋王辟之著《渑水燕谈录·卷三·知人》云:“希夷先生陈抟,语人祸福,合若符契。王世则与韩见素、赵谏同诣先生,世则伪为仆,拜于堂下,先生笑之曰:‘侮人者,自侮也。’揖世则坐于诸坐之右:‘将来科名,君为首冠,诸君之次,正如此会。’明年,世则举进士第一,余如坐次。”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世则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殿试赋题是“六合为家”,诗题是“莺啭上林”,都是宋太宗赵 (本名匡义,为避兄匡胤讳曾改名光义)亲自出的。
文思敏捷的王世则一看就知道是要做歌功颂德的文章,笔下如有神助:“勾画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他用华丽的词句作赋,歌颂了大宋江山光明前景远大,把“六合”形象地说成宋家天下所有。第一个交了卷。
宋太宗亲阅试卷,龙颜大悦。王世则当即被钦点为状元,果然如陈抟当年所言。同时被录取的还有200多人。此前的每次金榜题名后,皇上总要在宫廷外赐宴。此次,由于对殿试十分满意,特将宴席设于汴京(今河南开封)以西的琼林苑内,恩赐状元王世则等新科进士,钦命内大臣一人坐主席(代表皇帝),状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诸读卷官也赴宴。称“琼林宴”。进士每人还颁发给牌坊银三十两。此制一直沿袭至清代。
王世则中状元后,深得皇帝信任,雍熙二年(985年)六月,他被授权在武成庙对落第的秀才和各科举人进行重新考试。在推进这项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不接受任何贿赂,也不巴结任何权贵,始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先后录取了马国祥、叶齐等二三百人,使许多有真才实学但在初试中落选了的读书人,还能有入仕的机会。
公道正直的王世则随后被选派到谏院任职。谏院职掌规谏朝政缺失。宋初沿唐制,门下﹑中书两省有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端拱元年(988年)改补阙为司谏﹐拾遗为正言,权力比较大。王世则在谏院期间,谏议果断,雷厉风行,对上对下都不卑不亢,不怕得罪人,在官场享有“铁面王”的声名。
淳化二年(991年),宋太宗为了安抚南疆,固守边防,升王世则为右正言,委派他代表北宋朝廷到交趾(今越南北方一带)处理事务。当时北宋王朝的边疆经过太祖、太宗连续用兵,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局面,不时制造事端的,只有两个方面的力量,一个是北方的契丹,一个是南方的交趾。而交趾地处南方边陲,其首领黎桓有着“静海军节度使”的头衔,他蠢蠢欲动。虽然他的势力还不足以对北宋朝廷构成重大威胁,一旦让他坐大,后果不堪设想。宋太宗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契丹,对交趾采取怀柔安抚的政策。王世则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出使交趾的。他不辱使命,到达交趾后,正确执行朝廷“恩威并用,安抚睦边”的政策,坚持“遗赠以弗受”,“仗节不屈”,大力宣扬国威,竭诚维护宋王朝的利益。他以德示人,以理服人,以自己正直无私的品格赢得交趾的尊重,使交趾首领黎桓心悦诚服,向北宋朝廷俯首称臣,甘愿向汴京随岁纳贡,胜利完成了使命。
王世则还把交趾的地理形势绘成地图,同时把自己有关交趾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山川地理等方面的见闻写成文字,在回朝时奏报朝廷,皇帝称赞他“忠清有功”,让他“与苏易简进史馆,恩礼优渥”。苏易简是比王世则早一届中的状元,能与他同进史馆,说明了皇上对王世则很重视。
怒了太宗。王世则被罢馆职,贬为蒙州(今蒙山)知州。宋至道二年(996年),改任永州知州。其他四人也都被贬出京城,到南方一些偏远的地方任知州等职去了。两年后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即位,改元咸平元年,王世则才得平反。
其实,最想废除“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法的,恰恰是宋太宗自己。他做梦都想把皇位传给儿子而不是弟侄。王世则等上疏恢复“父终子继”立嗣法,明明和他的意旨吻合,他为什么还狂怒呢?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暴死,皇位没按传统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宋太宗赵炅。几年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又抛出了母亲杜太后曾主导“金匮之盟”、让兄传位于己的说法。这仍难消除宋太宗“弑兄夺位”之嫌。太宗晚年多疑,容不得臣下谈立储,担心会勾起人们对他弑兄嫌疑的联想,自然迁怒于“不识时务”的王世则等人了。
王世则学问精深,一生著述不少,但他的著作在朝廷给他平冤后的几年内“尽皆散佚”。究竟是怎么丢失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王世则从政有政声,为文有诗名。明朝诗人包裕评价他:“清声雅望,与吕文穆诸公同时并美”。把王世则与宰相吕蒙正相提并论,虽然有溢美之意,但王世则在清廉方面,确不比另一个状元吕蒙正逊色。包裕还作七律诗《宋状元王公祠》,描述王世则的人生:
“三百名中第一人,英雄随步宴琼林。
储宫疏谏关宗社,史馆文章记古今。
奎聚五星开泰运,山巢双凤报佳音。
若非贤尹崇先哲,千载何人识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