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人物
马中锡
明代著名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故城县(今属河北)人,祖籍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永乐初马氏祖先自大都迁徙至河间府故城县,后定居地命名为马庄(今故城县夏庄乡东马庄)。祖父马显,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马伟,曾为唐府长史,因为直谏违反王意,被关进囚车押送京师,全家也被拘禁。马中锡因为年纪尚幼没有被拘,他便到巡按御使处申诉怨情,御史向王转述此事,终于使家人得到释放。后来马中锡又奉母命到京城申冤,最终令父亲沉冤昭雪。马伟最后官至浙江处州知府。马中锡一生为人同父亲一样刚直不阿,故仕途坎坷,一向为朝廷所不容。成化十年(1474) ,马中锡参加乡试高中第一,一年后即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中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当时万贵妃之弟万通仰仗姐姐的权势,骄横不法,马中锡两次上疏弹劾,两次被罚于午门之外受杖责,却依旧不改疾恶如仇的本性。嘉善公主因侵占民田,被马中锡依法勘还于民;太监汪直、梁方作恶多端,马中锡又上疏揭露二人。因为多次揭露权贵的不法行为,导致他九年未能升迁。后经过考察政绩,终于转任云南按察佥事、陕西佥事,督学副使。弘治五年(1492),召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互相揭发,牵连数百人。中锡偕同司礼太监赵忠等前往处理,很快便水落石出:娄性除名,蒋琮下狱抵罪。不久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任内弹劾罢免了贪腐昏庸的总兵官马仪,革除镇守以下私人使用的军队,把他们编入军队。边寇曾经犯边,马中锡指挥军队打败了他们。在任三年,因病辞归故里,在故城隐居了七年而不出仕,中外交荐。
明武宗即位,马中锡再次入仕,初巡抚辽东,清理土豪侵占田地三、五万亩,还之于军。弹劾镇守太监朱秀置官庄、擅马市等罪。正德元年(1506),改任兵部右侍郎。宦官刘谨为爪牙朱瀛冒请边功,尚书阎仲宇同意了,但是马中锡坚决不同意。刘谨大怒,下矫诏改马中锡南京工部,第二年又强迫马中锡辞官。那年冬天又被诬以“边储腐损”的罪名,逮捕诏狱,并械送至辽东,责令补偿“所收的腐粟烂谷”。辽人在夜里聚众为变,侍郎韩福到狱中请求马中锡帮助平息,中锡登上城头,对聚众头领喊道:“马某在此!”于是众人散去。一年以后结案,削职为民。等到刘谨因为谋逆被凌迟之后,武宗又下诏命其巡抚大同。马中锡为官清廉,所到之处革除弊端,任用仇家,因此而闻名天下。
正德六年(1511),刘宠、刘宸等聚众在山西、河北、山东一带起义,严重威胁朝廷的统治。吏部尚书杨一清推荐马中锡为右都御史提督军务,与惠安伯张伟统率禁军南征围剿。马中锡等受命出师,接连在彰德、河间打败起义军,因功进左都御史。然而,多年在官场的经历以及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吏治之后,马中锡认为起义民众大多是良民,造反只是为贪腐官吏所逼,不得已而为之。更重要的是围剿将会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因此上疏主张招降,并且下令:“贼所在勿捕,过勿邀击,饥渴则食饮之,降者待以不死。”马中锡甚至亲自前往起义军驻地德州桑园,与起义军宴饮,并好言抚慰招降他们。起义军众人很感动,一边拜谢马中锡,一边流泪。刘宠想要投降,刘宸却叹道:“骑虎难下啊!如今宦官窃取了国家大权,是人人都知道的事。马督堂能自己做这个主吗?”刘宠听到这番话,也就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起义军路经故城,互相告诫不要骚扰马中锡的家。话传到了京城,开始有人诽谤马中锡是因为自己家的缘故而纵贼不战。皇帝受到鼓惑,传旨令陆完督师,将马中锡和张伟召回。
回京后,马中锡和张伟下狱论死。正德七年(1512),67岁的马中锡死在了狱中,归葬故城;张伟革爵。正德十一年(1516),巡按御史卢雍追讼中锡冤,说:“贼实际上愿意归降,但佥事许承芳对此事有顾虑,暗中请求增兵,是在怀疑贼的用心。等到贼再次受约谈归降之事,刚到军门,而马中锡的槛车已经在路上了。”朝廷于是恢复了马中锡的官职,赐祭,荫子。嘉靖九年(1530),题崇祀乡贤祠,宣府军民建昭德祠。故城人民也为他建了专祠,一直到民国时期,遗迹尚存。
-
- 热点推荐
-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没藏皇后04苏星河05沈贵妃06赵旉07胡三省08耶律阿保机09李嗣源10李存孝11完颜雍12张丽华13宋子文14野利仁荣15平阳昭公主16孟昶17朱聪18周娥皇19胡铨20刘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