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历史人物
吴莱
吴莱 (1297—1340),浙江浦江人,字立夫,生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卒于惠宗至元六年,年四十四岁。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谥号渊颖先生。
七岁能属文。延佑中,以春秋贡于乡。试礼部,不第。退居深山中,益力研究,专心著述。后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而卒。门人私谥渊颖先生。莱著有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四库总目》文气皆雄深卓绝。
吴莱自幼聪敏好学,其母盛氏颇通诗书,在他4岁时即口授《孝经》、《论语》、《谷梁传》,他念过几遍后,就能背诵,7岁时能作文赋诗,时人以“神童”誉之。方凤先生在见到他后,曾赞叹道:“此邦家材也”。族叔吴幼敏为金华四大藏书家之一,藏书甚丰,吴莱经常悄悄到族叔家拿书看,连夜看完,次日再去另取一本。有一次,碰巧让族叔撞见,吴莱手里正拿着一本班固的《汉书》。族叔说:“你私自到我家拿书看是不对的,今日我要考考你,如能背诵就不追究责任。”遂顺手指了篇《谷永·杜邺传》,吴莱背诵如流,整篇文章不遗漏一字。族叔以为他碰巧熟读此篇,又随意另指两篇,结果都能流利背诵。族叔又惊又喜,对吴莱说:“从今日起,你可以随时来我家看任何书。”当时,邑中名士方凤正寓居吴幼敏家,看到吴莱如此聪慧,即将孙女许配给他,并教他《易经》、《诗经》、《尚书》等经史及秦汉以来的大家文章。自此吴莱博览群书,学问日进,经史子哲、兵谋术数、志学族谱无一不通,尤精于音律宫商。
在他18岁时,朝庭准备出兵东夷讨伐倭寇。吴莱闻讯后说,对待倭寇这群小丑,何必动用皇上的军队,让我写篇文章与他们议论就够了。于是写了一篇1700余字的《论倭文》,此文文词雄奇,议论俊爽,甚得当时学者好评,只因当时吴莱刚好生病,所以此文未派上用场。延祐年间吴莱应进士试,不第。延祐七年(1320),即吴莱24岁时,被荐为礼部编修。后因与礼部官员不合,于是退居家乡深袅山中,自号深袅山道人,潜心读书著述。
深袅江源,今名袅溪源,源深十五里,两侧重峦叠嶂,苍松翠竹,遍布山野,山溪潺潺,鸟语阵阵,不绝于耳,为浦江十景之一。元柳贯《深袅江源》诗中有“滥觞不满瓶盆,百谷浑浑一壑吞”之句,钱维善也有“深袅渊源万古流,溯洄谁解泛扁舟”的诗句传世。深袅江的源头为无来峰,即深袅山主峰,海拔788米。无来峰也是吴莱结庐隐居、著书立说之处。无来峰东山岙里现建有三间一进的吴莱殿,殿前是一片平坦的山地,边上植有鸡冠、木芙蓉等花卉。殿额上悬挂有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所题“松山小隐”匾,另一大匾上所书“大儒”两字系宋濂手笔,主殿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悬挂《吴渊颖先生传》和刘伯温作《吴渊颖集序》匾,两根柱子上还挂着吴山明之父吴醒耶书写的对联“高风亮节慕先贤,道德文章有后人”。此地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翠竹掩映,风景卓绝。清代诗人朱兴悌《松山寻吴渊颖先生故宅》诗云:“深袅留余址,行行上翠微。一溪诸涧合,山径万峰围。石瘦松根老,春珊蕨草肥。著书人不见,极目有斜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无来山因为吴莱在此归隐而闻名远近,后人为缅怀他的高风亮节,将无来山改名为吴莱山。吴莱为人师表、勤学求知的精神,也给当地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勤耕有益,读书做人,子女贤孝,邻里和睦”的好风气。
吴莱平生喜远游,在礼部任职期间,曾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次经过风光奇绝之地或古战场遗址,皆慷慨高歌,饮酒自慰,得司马迁之遗风。从礼部辞归后,又出游舟山普陀,写下了《甬东山水古迹记》、《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等诗篇。游山历水对吴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的襟怀更宽广,文章更迭宕奔放。他曾说:“胸中无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纵能,亦儿女语耳”。
-
- 热点推荐
-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没藏皇后04苏星河05沈贵妃06赵旉07胡三省08耶律阿保机09李存孝10李嗣源11完颜雍12张丽华13宋子文14野利仁荣15平阳昭公主16孟昶17朱聪18周娥皇19胡铨20刘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