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人物

    终军

    终 军(约前133~前112) 字子云。西汉济南人。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闻名于郡中。18岁被举荐为博士弟子,赴京师。过函谷关时,守关吏卒交给他一件帛制的“繻”。终军初不识此为何物,当得知这是一个返回过关的凭证时,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守关吏卒为之瞠目。到长安后,终军以上书称旨官拜谒者给事中,奉命巡视东方郡国。他手持朝廷符节,骑高头大马,再过函谷关,守关人员认出此人正是前次弃繻的青年,叹服其志远才高。有一次,朝廷需要遣使赴匈奴,终军上书自荐,博得汉武帝赏识,升他为谏大夫。    终军(?—公元前112年)武帝时,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割据政权尚未归附,他又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请缨”一词即典出于此)。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时人称之为“终童”。    终军死后归葬何处,史书说法不一。今济南南部仲宫即终军出生地。终军著述见于史载有8篇,其后散佚,清代学者马国翰辑得4篇,流传于世。    终军墓原始文献: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终军街:济南最古老的石板街从上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一角而五蹄。时又得奇木,其枝旁出,辄复合于木上。上异此二物,博谋群臣。军上对曰:“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也。南越窜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临境 ,而东瓯内附,闽王伏辜,南越赖救,北胡随畜荐居,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大将军秉钺,单于奔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若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竢贤,县赏待功,能者以保禄,罢者退而劳力,形于宇内矣。履众美而不足,怀圣明而不专,建三宫之文质,章厥职之所宜,封禅之君无闻焉。……    南越与汉和亲,乃遗军使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著作:主要有《终军书》等。    后人援引此典故,如    《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意思是说,自己(王勃)和终军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    龚自珍 《己亥杂诗》    终贾华年气不平,官书许读兴纵横。荷衣便识西华路,至竟虫鱼了一生。 出使南越    终军一生中,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为国请缨,出使南越。南越是居住在今西广一带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秦时已置郡,归附内地,而秦龙川令、真定(今属河北)人赵陀乘秦末战乱,自立为王。汉初,赵陀表示臣服;汉也以之比为诸侯国加以对待。而后,由于汉的政策有不当之处,赵陀宣布脱离汉,并自称皇帝,发兵攻略汉边地。文帝时,曾派陆贾出使南越,说服赵陀去帝号,恢复与汉的关系。武帝为加强与南越的关系,召南越王及王太后入朝,以绝边患。但在汉与南越关系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出使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为了国家安定、统一,终军挺身而出,请求担当这一重任。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请缨”便成为为国勇担重任的代用语,直至今天仍然沿用,说明终军请缨报国精神的深远影响。

  • 热点推荐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冯宝04没藏皇后05秦琼06苏星河07周娥皇08张丽华09李嗣源10赵旉11李存孝12胡三省13耶律阿保机14完颜雍15沈贵妃16野利仁荣17朱聪18宋子文19刘龑20胡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