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人物

    尹文

    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具有调和色彩,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为代表性的论点,以诡辩著称。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    尹文的学说,《庄子·天下篇》说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长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他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温饱的小康世界,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供养一下别人,就足够了,就可适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企想,从而达到于心无愧,“见侮不辱”,既能对得住别人,也能对得住自己。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尹文的思想,与宋钘大致相同,都提倡宽容即所谓“恕道”,教导人们勿要争斗,主张对别人的态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够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为此发火暴怒;要反对战争,化干戈为玉帛,提倡以忍为上。他认为,“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对百姓、对臣民,只要讲究宽恕忍让的道德,并奉为最高尚的东西,事情就好办了。事情越少越好办,办事情的手续越简便越能找出前因后果,掌握重点。一个做国君的人,必须做到“无为而治”,这样才能够“容天下”;“容天下”就可得民心。而“容天下”的最好办法就是“深见侮而不斗”,在这个原则下,做到有功则赏,无功则罚,这样才能审时度势,名实相副,这就是“道用则无为而自治”的道理,即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思想。    尹文认为,要做到“无为而自治”,名实相副,就要坚持做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条。这八条,都是“五帝三王”的“治世之术”。因此,对于“博施于物”的“仁”,“以道之”;对于“以立节行”的“义”,“以宜之”;对于“以行恭谨”的“礼”,“以行之”;对于“以和情志”的“乐”,“以和之”;对于“以正尊卑”的“名”,“以正之”;对于“以齐众异”的“法”,“以齐之”;对于“以威”使服的“刑”,“以威之”;对于“以劝忠能”的“赏”,“以劝之”。并且,他认为这八个标准(“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使大家都掌握了,就能够达到天下大治,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尹文的思想,是以道家“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为主,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因素。尹文所说的“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的所谓“恕道”,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的“恕道”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其中突出了“名实”思想,即所谓“深见辱而不斗”,“名实审也”。尹文认为,“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尹文所说的“名”,就是“正形”,使名实相副。尹文说:“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而且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他引用孔子的话说:“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这样,他的“无为而自治”的思想不仅与“恕道”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与“名实”思想联系在一起。这些哲学上的命题,在儒家思想中都能找得到。尹文又引用老子的话说:“道者,万物之俱,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籍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他认为“善人与不善人,名分日离。”这就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他认为,“有形者必有名”,反过来,“有名者未必有形”,因此,有理无益于治理国家的事,“君子弗言”;有能力办到的事而对于治事没有好处,这样的事“君子弗为”。他要求人们做事情要看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否有益,从而做到“名”“实”相副。否则,便会“相乱”。因此,“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一切要按“名”“实”相副的次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达到致世经用的目的。

  • 热点推荐
    01蒋纬国02敬新磨03冯宝04没藏皇后05秦琼06苏星河07周娥皇08张丽华09李嗣源10赵旉11胡三省12李存孝13完颜雍14耶律阿保机15沈贵妃16野利仁荣17宋子文18朱聪19刘龑20胡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