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以后,剑作为一种兵器逐渐退出战场,成为一种礼器。虽然在战场上难以见到剑的身影,但剑在中国文人士族心中仍有着崇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在中国文人士族中,佩剑之风一直盛行,它既可防身,又是一种标榜风雅的饰物,除此之外,它还象征着一种门第身份。甚至,在古时一些文人的书房中,都要悬剑,以明读书为国、心怀天下之情怀。
佩剑之风,自古时盛行,并延续至近现代。二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有佩剑的风气,甚至到今天,这一风气也并不鲜见,去年3月份,中国海军就举行了授剑仪式,给部分海军军官授予了汉剑,以示军威。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款流行于民国时期的佩剑——中正剑,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第一名剑。
中正剑,顾名思义,他与民国时的风云人物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有关。中正剑系由蒋介石赠予黄埔学生和得国军将领的随身短剑,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的字样,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中正剑”一称。
中正剑之所以被人铭记,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军人魂”以及中华民族的气节。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危机四伏 ,日寇铁蹄从东北踏到华北、华东,再到华南、华中,妄言三个月之内消灭中国,让我中华儿女都成为其天皇臣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说直白一点,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大批爱国军人和爱国学生先后踏上抗日救国的道路,他们挥舞着汗水和血水,为赶走日寇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由于装备和战术上的巨大差距,当时的中国军队对上日寇,胜少败多,既已战败,一些有风骨的军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投降日寇。抗日战争时的许多战役中,许多爱国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中正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
光阴荏苒,几十年的岁月悄然流逝,当年数量庞大的中正剑现已所存无几,但它所代表的那种“军人魂”仍然激励着现代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