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野史秘闻

    袁崇焕到底是真英雄还是卖国贼?崇祯若不杀他,明朝会灭亡吗?

    前言

    袁崇焕到底是忠心护国的大将,还是暗通敌国的奸臣?崇祯皇帝在清军压境之际选择杀掉这位辽东屏障,五年抗清基业毁于一旦。明朝的败局,真的是从那一刀开始的吗?

    从边塞书生到“抗清铁壁”

    袁崇焕,1584年生于广西藤县,自小读书,科举出身,是进士出身的边将典型。他在辽东任职之初,曾默默无闻,只是山海关一个普通守备,但他很快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

    辽东的地形他比别人更快摸清,火器布防、驻军配置、粮草调度一一入手,最要紧的是,他能“稳”。不像其他边帅动不动喊要粮要人,袁崇焕最常说的是:“能守几日,便守几日。”

    1626年春,清太祖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攻宁远。此役是袁崇焕崛起的转折点。他带的兵不多,只有明军旧部残兵数千,加上民夫,但他调来十门葡萄牙式红夷大炮,把城外堑壕挖深挖宽,把百姓全部转入内城,按图布阵。

    清军三次猛攻,全被火炮与拒马挡下。一次炮弹击中努尔哈赤战车,震伤其腹。据《明史》记载,此役“清军死伤逾万,夜撤不战”。从此袁崇焕威震辽东。

    第二年,皇太极卷土重来,先围锦州,再压宁远,企图连破明军防线。袁崇焕反其道而行,不固守,而主动出击。他调精兵夹击清军侧翼,并用火炮诱敌深入再行轰炸。结果宁锦战场清军再败,皇太极黯然北撤。

    两场胜利之后,辽东百姓称他“神武袁公”,前线士兵说:“督帅在,辽无忧。”

    更难得的是,他并未沉醉于战功,而是着手修复体制。他恢复边军屯田制,修补防线城墙,引入西法军械,强化炮兵。他讲究的是“固根基”,不是“赌一战”。

    在明朝边防制度崩塌的大势下,他孤身逆流,自建一整套军政体系,堪称“以一人力,敌一朝崩”。

    谋杀与谣言让英雄落马

    袁崇焕的转折点,在1629年。

    当年,清军突然改走山西小道,避开辽东正面,自遵化突入,兵临北京。朝廷震动,皇帝恐慌,百官责怪袁崇焕“未能挡敌”。事实上,他也始料未及。

    他星夜自关宁驰援京师,途中多地因误传“袁军即敌军”拒绝开门。他日夜兼程抵达通州,才带兵接近京畿,但战局已难回。

    正当他准备合围清军之际,朝中流言四起。有人称他“通敌自开关道”,有人说“袁军来迟是为接应清军”。

    流言背后,不止敌军离间,更有朝中宦党、文官群体对他长期掌兵不满,落井下石。

    更严重的是,袁此前擅自处死毛文龙,被视为“专擅杀将”,虽得崇祯默许,却让他树敌无数。加之他曾一度试图“与蒙古和议”,更被捕风捉影为“外交失节”。

    崇祯本已多疑,又在国都险陷的重压下,听信谗言,怒责袁崇焕。

    他召袁入京问话,袁坚称清军由小道突袭并非所料,并保证东线仍稳。但崇祯已下定决心。

    不到十日,袁被捕入狱。廷议定罪三条:“专杀毛文龙”“擅议边事”“诱敌京师”。1630年岁末,他被下诏凌迟于北京西市。

    据当时史料记载,百姓对袁被杀极为愤怒。也有人因信谣而围观咒骂。清兵撤退后,朝中有人为袁辩冤,崇祯却再未悔诏。

    在袁崇焕死后一年,辽东形势彻底失控。继任将领不堪一击,清军长驱直入。关宁锦防线土崩瓦解。

    人们才意识到,袁不是罪人,他是最后一道墙。

    袁的能力也有边界

    袁崇焕被处死之后,辽东很快出事了。没有人再能像他那样懂得城防、火器、军心和局势。接替他职务的,是几位朝中推出来的文臣和资历将军,可谁都没有他那种冷静和远见。不到一年,辽阳、锦州、宁远、山海关相继沦陷,明军退守关内,彻底失去了把敌人挡在山海关之外的屏障。

    朝廷内部一片哗然。有人开始悄悄议论:“若袁不死,辽东未必如此。”但也有文官回怼:“袁杀毛文龙,早已不轨,死得其所。”这时的崇祯已经陷入内外交困,对朝政几乎失去控制。他不再提袁崇焕,只忙着派人平息各地叛乱,抓紧粮草分配。

    在辽东,百姓怀念袁公的传言仍在。有人在村头贴上“袁督师忠魂不散”,甚至有人夜里祈梦,说梦见袁崇焕披甲而立,站在边墙外,看向京城方向。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乾隆亲自批阅袁崇焕列传。他的评语是:“尽忠而死,悲愤其志。”袁被列为“忠臣”之一,算是官方认定的名誉平反。与此同时,广西藤县、北京朝阳一带,陆续为袁立碑,恢复纪念。清廷虽然是他昔日的对手,但也承认他的能力与忠诚,这本身就是一场迟来的正义。

    民间也没忘他。清代诗人写他“割肉成忠,虽死犹生”,在话本和民谣里,他成了坚守边关的悲壮英雄。他的形象,走入了更多普通人的心中,不再只是一个朝廷人物,而是一种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袁崇焕的形象被重新挖掘。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长文,为他“正名”。文章称他“以血肉之身,抵千军之敌”,明确指出他被害完全源于崇祯的昏聩和奸人离间。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研究,史料也不断被整理。他不是“完人”,但在明末那个混乱年代,是极少数真正站在国家角度布防的人。

    在金庸的《碧血剑》里,袁崇焕出现在书初,一剑横空,杀敌震场。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形象抓住了要义——他是孤胆之将,是顶在风口浪尖、毫无退路的那个人。

    有人说,如果袁不死,明朝会不会不灭?这是个争议话题。很多学者认为,不杀他,明朝确实可以多撑几年。因为他能守辽东,就意味着清军不能轻易长驱入关。只要关外稳住,京师便有回旋余地,崇祯也能争取时间整顿财政,训练兵马,甚至可能逐步修复体制。

    但问题是,即便袁活着,明朝的根病也很深。朝中党争不断,地方赋税沉重,百姓早已怨声载道。即使边疆稳住了,内部腐败依旧。加上气候灾害、瘟疫流行、农民起义四起,国家从基层就已经摇摇欲坠。

    忠诚路径未断,当局定音

    袁崇焕自己也曾对亲信说过:“我守辽东,可守十年。但朝中若不变,十年后何解?”他明白,边疆只是国家的门槛,不是核心。如果中枢塌了,再多的铁壁也守不住。

    更何况,清军很快调整战略。他们学会绕过辽东,走山西、河南方向南下。这种“错位突破”,就是袁也难防。再有才能的将领,也只能防一处,不可能顾全全局。

    他即便活着,也只能延缓,不可能挽救。历史不是一个人能扛得起的。

    可他之死,确实打击了军心。很多将士看到一个尽忠的大将被凌迟,便再无信心再战。满桂、祖大寿等人也陆续辞官、战败、失踪,辽东大军散如风沙。

    崇祯后来后悔吗?史料没有明言,但据说他晚年曾私下念叨:“若袁尚在,京门不惊。”这话是真是假没人知道,但在那个最后的皇帝心中,大概也有悔意。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袁崇焕也许会选择不那么刚烈,也许会试着讲和、保命,也许能熬过那个冬天,再抗数年。但他是袁崇焕,始终是那个信“我若退,天下无守”的将军。

  • 热点推荐
    01世界最长阴茎的族群:非洲象人族最长56厘米02越战老兵:手电照射下,越军女兵扯开胸前纽扣03国共内战时间 国共内战死亡人数是多少?04《红楼梦》金陵十二衩妙玉结局:遭遇强盗惨遭玷污最终被卖入青楼05惊天暴行:日军逼200妇女脱衣等待强奸06永嘉之乱简介07回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回族不可不知的禁忌习俗08名妓李师师简直是天人下凡 真的有这么美?09一代名妓李师师天人下凡 把宋徽宗迷的如痴如醉10深圳大学的鸟瞰图为什么是八卦形状的?深圳大学的灵异事件!11怎样判断是神仙下凡?教你一秒识别神仙真容12细数7大古代阴刑 折磨私处竟有上千种方法13康熙皇帝晚年的一个预言,百年后竟然成真14绝世名妓李师师相会宋徽宗时床底竟藏男人!15军阀张宗昌的祈雨术:大炮开兮轰他娘16哭丧棒的作用是什么?农村白事中的孝子丧杖讲解17西藏叛乱的历史真相:僧俗上层集团的独立闹剧18祖农·太也夫的简介 祖农·太也夫的经历19远征军老兵:野人山被三个女人性侵死里逃生20末代皇后婉容产私生子 竟是遭他凌辱生下的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