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期,中日发生的白江口之战,以日军战船被焚,日军尸体沉海告终,明万历年间,丰田秀吉试图通过朝鲜做跳板侵略中国,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经过“明治维新”时期后,日本开始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行走,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就再次打起了中国的主意。光绪二十年,日本再次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发起侵略,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辛丑条约》,知道现在也是挥之不去的耻辱。
可以说就是这场战争让日本跻身了列强行列,但是在晚清时期发动甲午战争,民国时期侵华的日本,为什么在北洋时期没有对中国下手呢?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1916年,冒天下之大不讳的袁世凯因疾去世,北洋军阀的混战才算是彻底拉开了帷幕,这个时候的北洋政府差不多是个摆设,各地军阀之间的混战,就像是打招呼一样随便,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中国就是一盘散沙。
可就算如此,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也没有在这个时候选择侵华,而是选择了长达12年的沉默。这并不代表日本放弃了侵华,而是这个时候日本不敢侵华。
1、北洋虽乱,但是军队强悍
后世之人对袁世凯多有诟病,但是他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第一支新军的建立不管是军队素质还是军事思想以及武器都是晚清武装力量所不能比拟的。
袁世凯病逝后,虽然没有了武装力量的说法,但是各大军阀都有着自己的私人武装军队,尤其是奉系、直系、皖系这三支武装势力,随便一个都够日军喝一壶了。张作霖在世的时候,日军为什么不敢进攻东三省,知道现在都有人认为如果不是蒋介石瞎指挥,张学良主动放弃,仅30万奉军就能将日本赶回去。
2、北洋大佬,没一个好惹
除了武装力量以外,掌握这些武装力量的大佬,没一个是好惹的,都可以称为一代枭雄。
张作霖: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这个层级经东三省的奉系领导,是日军进攻东三省的最大障碍,如果皇姑屯没有发生爆炸,日本进攻中国的计划可能就此落空了
吴佩孚:被人评为:“大有抗节,不愧英雄”的直系军阀首领,在民族气节方面是绝对让人敬佩的,对面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从。
孙传芳:为了摆脱岗村宁次的拉拢,甚至出家为僧,也不愿当汉奸,甚至说出了“死于同胞之手都比当汉奸卖国强千倍”的壮语豪言。
这些久经沙场。乱世缝生的枭雄,虽然有诸多缺点被后人所诟病,但是就民族气节,民族大义来讲,绝对能担得起那个时代的历史责任。有这些大佬坐镇,日军是不可能对中国发起攻击的。
3、北洋时期的民族气节,确实前所未有的高涨
晚清政权被推翻后,国人心中对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对新生活的自由和渴望,导致了人们对爱国情怀、民族气节的追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北洋时期虽然乱,但是也只是对内,对外永远都是一致的。尤其是带给中国屈辱的日本,胆敢进犯,光是民族气节就足够他们寸步难行了。
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诋毁,都能引发轰动全国的“五四运动”,可想而知,如果日本在这个时候侵华会是什么下场,无能如北洋政府,也会被逼着和日本正面交锋交锋吧。
后记
北洋时期中国虽然乱,但是中国的实战状态却并不弱,尤其是在那个时候,不管是各军阀大佬还是普通百姓的民族气节,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对内乱,但是对外一直都是一致的,遇到侵犯,绝对能迅速成为一头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