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夺嫡案就发生在康熙年间,这位功成名就无比荣耀的皇帝,却成为教子无方的失败父亲,为了一个皇位和富有四海的权利。他其中的九个皇子都进行了秘密的竞争,但是最后一个个都让他大失所望。到死也未公开宣布过谁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
然而康熙刚死,退位遗诏的公布,雍正是新君的人选,这让大家非常的惊讶,既没有强大的母系背景,又没有权利党争的党羽,他在夺嫡中,一直都是懦弱怕事,低调淡漠,对皇位最没有威胁的一个。为什么最后却博得头筹,这件事让人非常的疑惑,但是史实永远掌握在统治者的手中,虽然成谜,但是一直都是无解的。
有一些声音说的是,他买通了执笔太监和御史,篡改了康熙爷的诏书,也有声音说他是众望所归,康熙帝钦选的正牌太子。只不过见他低调而且害怕被其他的皇子构陷,所以一直秘而不宣。这两种声音纠结了数百年。真实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篡改的传闻,当时的满清是满族蒙古族当权的朝代,所以很多的正规文件都是用汉满双语书写存档,何况是退位诏书这么正统的文件,更是要两种语言并用。而且都是要做加密处理的,比如墨汁的成分,圣旨的材质等等。
然而当时据传是将十四阿哥的十字改成了于,那么满文的十和于却是无法更改的。当时雍正也是为了此事大下狠手,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把社会上对自己帝位来历进行构陷的人通通的严惩,也就是后人对他最大诟病的文字狱。
然而一个外国人的出现,却让这个谜团得以解开,不知道究竟他口中的雍正爷究竟是正传还是盗国?这个人就是约翰贝尔,他自编了一本游记,里面对清朝的这一夺嫡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也说出了雍正登基的秘密。
因为他曾经在清朝陪伴康熙多年,也亲眼的见证了这一事件,所以很有发言权。他作为使臣来到了中国,在皇宫中逗留时间非常的长,也和康熙帝结下了友谊。他经常受邀进宫陪皇帝及皇子们饮宴。因为他是个交际甚广的人,所以和众皇子的关系都非常的好。他将大清朝的奇闻异事都写进了游记。
有很多都是其他使臣觉得稀松平常的事件,但是都被他生动的收录,其中还提到了康熙选继承人的事件。这些在外国使臣眼里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却成为他收录并且作为最后雍正皇帝身份合法性的关键佐证。他因为参加的宴会非常的多,而且还和康熙关系密切。
所以消息的来源一定是中心人物口中得知。他写道:据说大清的皇帝想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但是因为他用词含糊意思模糊。这也和当时的混乱政局不谋而合。也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更中立的描述当时的史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