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曾经在西域的舞台上,风光了很长时间,在匈奴谢幕后,西域很长一段时间四分五裂,没有出现异常强势的汗国,一直到突厥崛起,才发生改变。突厥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生活在匈奴等大国的阴影之下,并无建树。在匈奴势力衰退后,曾经成为柔然国的附庸,专职为柔然提供铁器。
虽然突厥为柔然的附庸,但有了柔然这棵大树遮风挡雨,突厥得以默默积蓄自己的实力。在阿史那土门充当突厥首领时,利用为柔然提供铁器的便利,大肆通过商贸来壮大自己(铁器在西域是硬通货),突厥的实力得到了飞速提升。当时西域的铁勒部,趁柔然衰弱,准备趁机进攻,而被半路伏击的突厥所败,突厥在此战中缴获了大量俘虏,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兵强马壮的突厥,感觉自己的实力已经不在柔然之下,就像和柔然联姻。但是柔然认为突厥再强,也不过是自己的附庸,直接回绝了。恼羞成怒的阿史那土门,转而向西魏求亲,想联合西魏共同对付柔然,西魏的统治者同意了土门的请求,把长乐公主下嫁给了土门。有了西魏的支持,突厥把柔然赶下了历史舞台,自己建立了汗国。
因为当时中原南北朝对立,没有统一的强权国家,都想拉拢突厥作为外应,所以突厥在东边不光没有受到打击,还获得了不少好处(拉拢不能光靠嘴说,还要给好处)。而在西边,突厥和波斯联手,击溃了共同的敌人嚈哒,从此突厥在西域,没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占据了东西往来的丝绸之路,还能自己打造铁器,实力空前强大。
但是游牧民族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系统,汗国实际上只是大的部落,各部落间缺乏协调,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实力壮大后,因为各自的诉求不同,竟然在阿史那土门尚在位时,就分成了东西两部。东部由阿史那土门统领,而西部则追随一个叫室点密的首领,东西二部名义上以东部为尊。
因为中原王朝暂时无力收复西域(内乱未平),而西边由于自然条件险峻,易守难攻。一时间突厥似乎没有了外顾之忧,于是开始膨胀开始内耗。土门去世后,东部突厥内部,开始为了汗位内斗不止,随后西部突厥看着东部内乱,就想取而代之,东西开始有了摩擦。而原来被突厥征服的各个部族,一看突厥内部开始自相争斗,也不打算一直被奴役,也开始蠢蠢欲动。
在突厥的汗国,自内部开始产生裂隙之时,中原随着隋朝的建立,开始统一。中原王朝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一经统一,就开始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实力增强的隋朝,不再为突厥提供各种支持和便利,而且因为没有了内战,西部边境的防务开始增强(“修保障,峻长城”),隋朝对突厥内部开始了分化瓦解。突厥很快就发现了隋朝的异常,于是开始主动进攻隋朝,久攻不下之后,突厥内部开始了白热化的争斗。
随着突厥实力的衰退,隋朝开始主动进攻突厥,到隋炀帝时西征时,曾把突厥打的支离破碎,但是隋炀帝因为东征高丽,造成国本动荡,给了突厥喘息之机。直到唐玄宗携手回鹘,共破后突厥,突厥才真正从历史舞台上退出。值得一提的是,突厥木杆可汗在位时,曾通过逆和亲(和亲是中原王朝把公主外嫁),把女儿嫁给了周武帝宇文邕,并被宇文邕立为皇后,俗称阿史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