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宋代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所写的一句诗,一直流传到今天,仍然是众所周知。但是逃到了乌江边却自刎的项羽,给世人带来了很大的疑惑。想象一下,假如一个特别善于水性的人逃跑到了江边,那么他有多大的几率可以逃到水中呢?人们都认为项羽宁可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行为非常的傻,但人们不知道的是,由于项羽发现了一个秘密才会有这种举动,使他彻底绝望乃至放弃生命的也就是这个秘密了。
在末年的秦朝,赵高等人把控了朝政,为非作歹,狐假虎威再加上秦二世昏庸愚昧,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中秦朝百姓不堪重负,逐渐雄起。建立不久的秦朝朝政还没有完全安稳,因此各个地方纷纷应了起义的号召,不久就灭亡了秦朝廷。有名的巨鹿之战是决定秦朝灭亡的至关重要的战争,项羽是这次战争的主帅。项羽虽然有打败秦朝的战功,但先一步进入咸阳的确是刘邦,后来的两虎争霸也是由此埋下了祸端。
战火的发生是在刘邦和项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养兵疗伤之后,在垓下决战。那时的项羽经历过恶略的灭秦之战后兵少粮草也少,而此时的刘邦带领着养精蓄锐后的精兵大军气势汹汹的来到战场。项羽被刘邦的几十万大军包围,自然战败而亡。
不甘战败的项羽带领了八百骑兵在晚上的时候突破了刘邦军队的包围,刘邦的军队一直到天亮才发现,随即赶紧派兵追杀。项羽努力的从城中逃跑,给自己赚了一丝生机,但过了淮河后的项羽只剩下一百多个骑兵在身边,与此同时还迷了路,老农把他指到了沼泽之中,浪费了时间,导致了被刘邦的军队追上。恶略的厮杀之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在相遇身边,此时的汉军达数千人之多。
项羽突破了汉军的包围逃到了乌江,遇见了乌江的亭长,亭长告劝项羽让他先回江东然后再东山再起,但被项羽所拒,激烈的战败后在江边自刎死去。
整个故事回想完了,我们不由得疑惑起来,既然都要死,为什么要一路逃亡,假若在垓下直接血战到底部下的姓名还能被保住,这样不是更好么?总而言之项羽到了乌江边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当乌江亭长对项羽说起江东父老乡亲的时候,项羽不由得回想起当年自己带领将东的子弟渡过乌江向西进攻成就了伟大事业。然而再看看此时,那时跟随自己的乡亲们没有一个活着的,自己已成了江东的罪人。
项羽又想到自己是刘邦的心腹大患,如果此时渡过乌江逃跑,即使江东会帮助自己,可刘邦也一定会以全军之力战灭江东。而当时兵力比刘邦旺盛的时候,还不能保全自己的兄弟,更何况兵力不足之时。这样看来自己渡过乌江只会带给江东父老乡亲带来灾祸,还不如死了,还能保全江东的百姓。这个举动同时也能让自己陪伴最爱的虞姬一起从凡尘中解脱。最终项羽因这种想法在乌江边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