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曾经死守四行仓库年仅37岁被叛徒杀害
谈及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被视为这场战役最为悲壮的场景。正如那首著名的《歌八百壮士》所唱,「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行仓库上飘起的中国国旗,在沦陷的上海提振了民众的信心,也鼓舞着百万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
这支孤军的指挥官是时任国民党陆军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谢晋元,梅州蕉岭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淞沪会战中,他带着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后为叛徒杀害,年仅37岁,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少将。鲜为人知的是,谢晋元的两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也是黄埔生,谢家一门走出了5名黄埔生。
在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记者采访了谢晋元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父辈故事和八百壮士的最后归宿。
从未谋面,既遥远又陌生
谈父亲
从未谋面,既遥远又陌生
谢继民和父亲一生从未谋面,「父亲」这个词让他觉得「既遥远又陌生」。他说:「我什至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什么英雄的后代,此前很少和外界提起。父亲去世后,谢家人就是希望能和普通人一样,过安宁的日子。」
南方日报:您小时候见过父亲吗?您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父亲的经历的?
谢继民(中)和孙女在一起
谢继民:我跟我父亲没有见过。1946年,我们全家都回到了上海,跟着母亲生活,一直到她去世。母亲告诉我,1936年春节过后,父亲亲自护送她和3个孩子回到蕉岭老家,那时候母亲已经怀孕了,父亲就对母亲说:「日寇侵华的野心不死,中日之战就要爆发。这场战争将会非常残酷。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如是男孩就叫『继民』,让他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等到抗战胜利,再接你和孩子们回去……」这个孩子就是我。母亲说,没想到这次却成了她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南方日报:报考黄埔军校是您父亲一直的想法吗?
谢继民:成为一名军人,一开始并不是我父亲的意愿。父亲17岁时考入广东大学,(www.lishixin神仙道165级装备材料zhi.com)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读预科。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全国各地游行示威,广东大学、黄埔军校的学生都有参与。游行到沙基时,英法军队隔河开枪,打死打伤游行的民众。父亲当时受到很大刺激,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有外国军人横行霸道,决定投笔从戎。1925年底,父亲转学进入黄埔军校。
南方日报:谢家包括您父亲在内一共走出了5名黄埔生,很了不起。
谢继民:父亲进入黄埔军校之后,叔叔1926年从广东大学毕业后也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后来还参加了北伐战争。之后谢家又有3人相继考上黄埔军校。
南方日报:您父亲的经历中,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谢继民:父亲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父亲1935年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回上海龙华家中休息时总是闷闷不乐,后来才知道,在训练过程中,父亲一直在跟人争论,他认为「一·二八」事变后中日可以开战,其他人说我父亲天真,说中国不可能和日本人开打,因为我们的武器跟日军的差距实在太大。而我父亲的观点是:「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作为一个军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不怕死,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会亡给日本人,我死也不相信。」
母亲一人肩挑8口人生计
谈生活
谢晋元过世后,妻子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谢继民说:「我无法想像,母亲原是一个衣食无忧、爱好音乐和艺术的女子,日后每天下地播种、挑粪、施肥……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同,但她挺了过来。结婚时,我只对妻子提了一个条件,请善待我的母亲,因为她太不容官路风流5200易了!」
南方日报:父亲过世后,一家人情况如何?
谢继民:父亲过世之后,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全都落在了我母亲身上。父亲殉国后,国民政府特别抚恤5万元,母亲和阿公(爷爷)一人分得2.5万元,她用这些钱买了3亩地,自己耕作,维持一家8口的生活。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母亲带着我们4个子女前往上海,由于钱款不够,路上整整走了两个月。沿途只要听说是谢团长的遗孤,大家都会热心帮助,让我们很感动。后来消息传到上海,八百壮士中幸存的,有好几人来接我们。母亲为了4个子女的读书问题以及自己和八百壮士幸存者的居住、工作问题等四处奔波。
南方日报:八百壮士幸存者后来的生活怎么样?
谢继民:我们一家1946年迁回上海时,还有几十名八百壮士幸存者也在上海,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母亲到上海后就想办法弄一些钱,给他们发点生活费,或利用我父亲以前的关系给他们介绍工作。没有工作的,母亲会每月给他们生活费,给一些米、粮、油,让他们维持生活。
先辈精神应继续发扬光大
谈黄埔
先辈精神应继续发扬光大
78岁的谢继民仍在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任职,还在四行仓库旧址博物馆为参观者讲解当年的故事。在他看来,一代代年轻人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好先辈的精神。「如何传承黄埔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任重而道远。」
南方日报:作为黄埔军人的后代,您如何理解黄埔精神?
谢继民:黄埔精神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我们要把黄埔精神的好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两岸要加强交流和接触,更进一步走向融合,共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以,对反其道而行之的观点,我们要坚决反对;对顺应这个历史潮流的,我们都要支持和鼓励。对我们这些黄埔后辈而言,更应该发扬先辈的精神,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自己微薄的努力。
南方日报:听说您还会到四行仓库旧址博物馆来为参观者讲解当年的故事。
谢继民:对。很多台湾各界人士到上海来,都会到四行仓库旧址看看。过去这里是八百壮士轰轰烈烈守卫战斗的地方,现在它还是可以发挥作用,海外的朋友来了,可以在这里更好地体验当时全民族抗战的艰苦,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有好处的。希望这处遗址能再扩大完善。
八百壮士今安在
1937年10月30日,在四行仓库与敌激战4天4夜、毙敌200余名后,大部队突围成功,谢晋元接到命令撤退到上海公共租界。据谢继民介绍,英军此后将这支孤军缴械,安置在胶州路「孤军营」内。
1941年12月28日,日军突然攻入「孤军营」,抓捕手无寸铁的340余人。日军原打算将其改编为伪军,遭毅然拒绝。慑于这支军队的影响力,日军不敢将其杀害,遂将他们分散押解到浙江诸暨、杭州,南京孝陵卫,南洋的新几内亚等地做苦工。一部分人在日军非人的苦工奴役中相继死去,活下来的人一直没有停止斗争。
抗战胜利后,孤军幸存者从各地陆续返回上海,总计100余人。他们请回谢晋元的遗孀,在老团长陵墓四周搭棚居住,为老团长守灵。上海解放后,时任上海市长陈毅曾亲自为这些孤军壮士安排工作。
据了解,当年的八百壮士中,如今仅有93岁的杨根奎老人尚存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