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寨是古代战争中除城池以外的营垒,它是部队休息和储备粮草。扼守要地的据点,选择合适地点野营是将帅指挥才能之一,军队设有专门管理营寨规划、修建等事的军官,驻扎在向阳和地势高的地方,不居低洼潮湿之地。可以避免疾病流行。“踞高山、择要隘以自固,选择水陆交通要冲以扼敌,考虑战事的需要,要把“自固”与—— 扼敌”结合起来而不能偏废,努力使两者兼顾,要便于粮食、草料、燃料与饮水运输保障。驻扎地水源很重要的,几万大军需要大量水源,不流动的死水,冒黑色阴霾之气池塘、溪流,水温过高,水色浑浊或呈暗红色带锈,又咸又涩;恶草毒草毒木丛生、恶虫恶蛇之类没的地带都不适驻军,流水来源于敌境要预防敌人在上游放毒:
一般营寨在平川采用方形,下属分成5队分布在中军周围,靠山设营用半圆形;将帅在中间,下属分成两翼,如果在水边则随水流之形设营,如果营寨在我方境内可开阔一些;在敌方境内要紧凑一些:无论什么形式都应做到“营中有营,队中有队,相互联系、互有支援,万一遇到敌方便组织反艾维尔击。营寨外围需建立防御设施,如果需要长期坚守,可筑成城墙修建战楼,望楼、挖壕,设置鹿砦陷马坑等防护措施,如果只是临时驻扎,可以砍木立栅,在栅下再挖一些壕沟,壕内挖出的土堆于内岸拍紧,没有一定的越壕器械,是难以越过的防御工事,行军途中临时住宿可将比较大的守车一辆辆联结起来,营帐外20步远的地方,列战斗队形昼夜严密警戒,
古代军队野营警备是非常严密谨慎的,夜里哨兵两人一组带军犬,分成5更,每更一替换,还有巡逻人员在军营内巡逻,巡逻人不得出声,只以敲击弓为暗号,哨兵也以叩弓回应,双方才能和对口令,巡逻人和哨兵是一同换岗的,没有替换的人不可离开,天亮后方可取消营内巡逻,另派一部分人分别在离军营几十步至十几里路远不等的距离采用明岗、暗哨警备交通要道,每营留有马匹以备紧急之用,暗哨带鼓和火把,一但有敌情,白天急促击鼓,夜间举火为号,敌人进攻,被攻击的营击鼓,其他营也击鼓响应,未受攻击的营区鼓罢可止,而遭侵犯的军营,只要有敌人鼓声就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