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缅甸刚从东吁王朝灭亡后的分裂局势中重新统一,新的雍笈牙王朝没有选择休生养息,反而集结重兵挥师暹罗,入侵了当时暹罗的首都阿瑜陀耶城。然而,虽然缅军得胜洗劫暹罗,却也同时惹怒了乾隆皇帝,与中国的战事陷入胶着。
由于要应付中国的威胁,缅甸把主力军对从暹罗调回,这就给了暹罗喘息的机来奋力对抗缅甸,最后终于复国成功,而整件事背后的大功臣是一个父亲来自中国潮州的华裔将军——郑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故事得清朝初年开始说起。
根据《澄海县志》记载,当时潮州「土田所入,虽有大年,不足供三月粮。」这些移民到东南亚的潮州人,大多都只带着随行的小家当,就离开故土,移民到东南亚。像是潮州的民谣「无可奈何蒸甜粿」,就反应了当时人民因生活困顿,无奈远走他乡的心情。这些移民在每年的秋季,顺着东北信风乘船到暹罗,历时一个多月。甜粿耐于存放便成了在船上的粮食,蒸甜粿则代表了被迫离开家乡,渡过黑水的惆怅。
雍正年间,一个年轻人也在红头潮州船队的带领下,来到了暹罗。他名叫「郑镛」,他先是在阿瑜陀耶城贩卖水果,做些小生意累积财富,后来又开始承包赌税,因此慢慢发达,并娶了当地妇女为妻、结交了当地权贵,在当时华人移民中郑镛算是十分幸运的。
1734 年,郑镛的儿子出生了,取名为「郑信」。关于郑信的早年,我们并没有太多信史记录,但有传说他在出生后,因为遭到莫名出现的巨蟒缠身,被郑镛认为不祥,最后将他过继给暹罗的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
郑信出生于华人移民家庭,却从小在贵族的环境长大,因而接受了泰国传统的寺院教育,又以大臣之子的身分进入皇宫担任御前侍卫,因为表现优异被委任为达府的军政长官,封爵披耶,所以又被称作「披耶达信」。
1766 年,当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正在被缅军围困时,郑信奉命率领军队从达府出发增援首都。郑信好不容易抵达皇城,准备抗击敌人救援,却不幸作战失败,郑信被关在城外,进退两难。于是,郑信带领着500 名由泰人与华人组成的部队,连夜冲出缅军包围,沿着湄南河乘船撤退。当他们的船队抵达曼谷时,刚好遇到了黎明。
黎明之时,郑信被光影下的曼谷城的景色所感动,于是把曼谷和对岸的寺庙称作黎明寺。后来为了纪念这次事件,这座黎明寺被改称作郑王庙(今天看到的ccb.gold24.cn郑王庙是后来曼谷王朝时期增建的)。
根据泰国史书《御定本编年史》记载,突围而出的郑信带着士兵们一路撤退一路攻击缅军,在巴真府时遇到一只约有200 人的缅甸小部队,郑信两路夹击,把对手打的狼狈败逃,这场胜利鼓舞了许多逃难在外的暹罗人民,纷纷加入郑信的军队。
郑信最后撤退到了泰国东南部的罗勇,在1767 年2 月,军队从原本只有500 人的小部队迅速发展到上万人。为了复国,郑信在当地自立为王,获得人民支持。但罗勇城当地的军政长官却怀有二心,所幸马上被郑信察觉,弥平了一场内乱。
称王后的郑信从罗勇开始,向另一个沿海城市尖竹汶城进军,该地是一个商业大城,每年有来自各国的商贾云集买卖。郑信写了一封信给当地的军政长官,要求合作抗缅,却遭到拒绝。因此被迫同室操戈,用武力占领尖竹汶城。
开战前,郑信命令所有士兵把锅子砸烂,宣示若不攻下该城,军队将无以为继。他骑着战象,冲锋陷阵,带头杀进尖竹汶城。攻城结束后,暹罗东南沿海的城市大多也都决定归顺郑信。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郑信已经拥有100 艘战舰的强大海军,开始挥师北上要赶走缅甸入侵者。
由于缅甸的主力军被调回对抗中国,郑信很顺利的收复了阿瑜陀耶城;看到自己的战利品拱手让人,缅甸国王又再次派遣军队进犯,但这次的暹罗已经不同凡响,郑信的军队成功守卫住国家,驱逐了缅甸军队。
然而,赶跑外族侵略者后,国内仍有许多割据势力拒绝向新王郑信臣服。
1770 年,郑信用了两年扫平所有分裂割据的势力,让暹罗重新复归统一。但由于旧的都城阿瑜耶陀被缅甸破坏殆尽,因此郑信决定在吞武里建立皇城,史称「吞武里王朝」汕尾新闻。
统一的暹罗开始将眼光放到国外,文化相近的寮国自然成为暹罗扩张版图的首选。当时的寮国有永珍王国以及龙坡邦王国,暹罗联合了龙坡邦王国进攻永珍,最后这两个小王国都被纳为暹罗属国。
而衰弱的柬埔寨也成为暹罗扩张的目标,不过严格说起来,暹罗是重新夺回控制权。暹罗在上一个王朝曾经控制过柬埔寨,但是由于缅甸进攻导致灭亡,此时的柬埔寨短暂获得独立。
郑信复国后,曾写信要求柬埔寨国王乌迭二世(Outey II)照往例进贡,却被柬埔寨以不承认郑信为暹罗正统而拒绝。1771 年,暹罗进攻金边,成功控制柬埔寨。
根据泰国民间传说,郑信晚年时因为精神问题,开始变得迷信而暴躁,自称自己是未来佛,要求僧侣承认他的须陀洹果位,引发教派分裂,郑信开始迫害反对他的僧侣。
与此同时,他不断对外征伐也引起大臣不满,对此提出建言的大臣竟然遭到鞭打的严刑峻罚。根据《御定本编年史》记载,1782 年暹罗爆发宫廷政变,郑信被囚,最后被却克里将军处死。
却克里就是后来建立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他为了维持与清朝的关系,却克里冒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郑华,因为父亲亡故,因而继位暹罗国王。清朝不疑有他,就一直把曼谷王朝当成郑信的后代,而这也让曼谷王朝各代的皇室保留了取汉名、并以「郑」为汉姓的传统。
当今泰国的国王瓦吉拉隆功,汉名称作「郑冕」,虽然在对中国的往来已经不会使用这个汉名,但作为传统,泰国王室仍代代流传这个习俗。
参考资料
余定邦,《中国古籍中有关泰国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黄素芳,《吞武里王朝时期的泰国华人社会及其特点》,广东工业大学,2004。
段立生,《泰国史散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