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墨客历史网
》,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首页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历史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墨客历史
>
朝代历史
“南书房行走”是个什么官?
232
在清史读物和清宫影视作品中,常能见到 南书房行走 这个有点古怪的官名。南书房,是清代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读书和做机要工作的地方; 南书房行走 ,是在南书房里执勤的翰林的称谓。 所谓 行走 ,是指本来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中办事;那么,南书房行走,就是指原来有翰林一职,而被派到南书房中去执勤。凡入直南书......
“十八先生之狱”:孙可望大杀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
191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南明永历八年)三月初六,南明将领孙可望杀害了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史称 十八先生之狱 。 孙可 望是一个充满了政治野心和帝王欲望的人物。他早年参加义军,投入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洪流中,并跟随张献忠入川征战。随着大西军占据云贵,他的个人野心也在不 断增长。他派人到梧州,要求永历......
太平天国为什么最终失败?
149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时局可谓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外国商品的倾销使得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陷入失业和破产的境地;鸦片输 入的激增则加剧了白银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等问题。地主、贵族、官僚则加剧了土地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百姓的负担更为沉重。另外,从1846年至 1850年,黄河流......
清朝京都的九门各有什么用途
164
想当年明朝的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共设了九个城门,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 内九城 。 今天北京九门中虽大多无存,但回忆九门的历史掌故,别有一番情趣。古代官职中 九门提督 ,那 九门 也正是指这九门。 北京内城九门指的是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
清朝七品芝麻官的待遇是怎样的?
180
民以食为天。大概是为了让官员们即使在灾荒年也有饭吃,清朝官员每月的工资是以米计价的。从一品到九品大约是这样的:一品月薪米84石;二品61石;三品35石;四品24石;五品16石;六品10石;七品7石;八品6石5斗;九品4石5斗。 按现在的度量衡计算,一石为十斗,每石重120斤。由此推算,七品芝麻官的月......
中国第一个女状元文章:《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153
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明朝从进士中拔出最佳者冠以状元之称。数代数科,出了无计其数的状元。纵观历史,状元不算稀奇。女状元却凤毛麟角,前代闻所未闻。直到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中国才有了女状元,而第一个女状元就是傅善祥。 傅善祥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以开馆授学为业,膝下有傅善祥与姐姐傅鸾祥两......
康熙、咸丰、同治为什么都是麻子脸?
192
康熙脸得过天花,痊愈后留下了麻子。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 战痘 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三十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平定......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是怎么样子的?
157
康乾盛极之时,已潜伏着末世的危机。康乾之后,清朝便开始衰败。嘉庆、道光年间,吏治日趋腐败,币滞粟贱,士民饥困。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府的经济状况已陷入窘境,当时内有人民的反抗,外有殖民者的入侵,社会危机已十分严重。 国库亏空是财政危机最具体的表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政府国库已亏银90......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一如既往地以妥协方针对付蛮横敌人
15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师失地,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严酷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醒悟。如魏源,在复仇雪耻的爱国之情的激励下,搜集资料,编写了 《海国图志》一书,对强国御侮的道路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著名命题。但他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被大多数国人所理解,在炮声初息、惊魂甫 定之后,绝大......
黄宗羲的治史宗旨:经世应务
157
经世应务 ,是黄宗羲治史的根本目的和为学宗旨,他曾说: 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 又说: 夫二十一史所载,凡 经世之业无不备矣! 他所说的 经世 、 应务 ,就是强调学术的基础是经史之学,学者必须熟读儒学经典和历代史籍,才能脚踏实地从事 治国平天下 的 经世 事业,也才......
清朝时期为什么流行千叟宴?
159
你见过1000个老人在一起吃饭吗?恐怕没有。但在清朝,就有这样的事情,不过当时叫千叟宴。 自汉朝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标榜 以孝治天下 ,尊敬老者,这其中清朝乾隆皇帝有些做法让人耳目一新。 清朝皇帝康熙为显示他治国有方,太平盛世,并表示对老人的关怀与尊敬,曾邀集了全国有声望的老人逾千人,在阳春园举行......
穆宗同治皇帝载淳轶事大全
155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名载淳,文宗之子。因年幼继位,由肃顺等顾命大臣辅政,年号初为祺祥。慈禧太后与奕 r发动政变后,杀肃顺,由东西两宫垂帘听政,年号为同治。在位时,平息太平天国等起义,洋务派实行新政。后病死,庙号穆宗。 穆宗大兴园工 穆宗大兴园工一事,其源流甚长。上所记仅为恭王一人而发,发而即了......
黄宗羲:“文章本于经史之学”——提倡根柢之文
156
黄宗羲文论的另一重要思想,是主张 文章本于经史之学 ,学者作文,不要单纯追求辞藻华丽,格式工整,而应当立足经史,学有根柢,他在《沈昭子耿岩草 序》一文中称赞沈昭子 先生之文章,本之经以穷其原,参之史以究其委,不欲如今人刻画于篇章字句之间,求其形似而已 ,从而得出 承学统者,未有不善于 文,彼文之行远......
一笔叱咤风云:莫理循
150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也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帮助袁世凯训练骑兵的挪威人曼德就在提供给日本、英国 外交官和记者们的一份报告中说,他认为15年后袁世凯将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统,并且 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名 。1898年,一个来自英国《泰晤士》报的年轻 记者莫理循也注意到了同样年轻的袁世凯;1902年,莫理循......
清朝时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152
兵 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 余丁 和不满16岁的 幼丁 ,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兵。 勇 与 兵 相比,就是后娘养的了。雍正、乾隆朝后遇有战事,若八旗兵和......
黄宗羲:梨洲末命,不同凡响
171
黄宗羲是豁达开朗、不信佛老、视死如归的一代大儒,他对生死问题早就看得很透彻,他并不认为人死万事皆空,也不期待肉体的长生不老,而是坚信人文精神 的永恒价值,坚信那些长留天壤、激励人心的是人间正气,是可与日月争光的正义精神,所以,他在生前就为自己准备了后事,在78岁那年,他选择远离县城的化 安山中先父忠......
清朝皇家子弟腰间的红带子和黄带子个代表什么
177
皇家子弟,也叫 皇族 。清朝的皇族,是从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世克辈份开始算起,然后按嫡旁亲疏,分做 宗室 和 觉罗 两大类。凡属塔世克本支,即努尔哈赤及嫡亲兄弟以下子孙,统统归入 宗室 ;再就是塔世克叔伯兄弟支系的,都叫 觉罗 。 按照清朝政府的规定,宗室腰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用以显示身份的特殊......
大清国的颠覆者:朱尔典
157
第一节 在朝鲜结识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其叔祖父袁甲三父子曾分别在道光十五年 (1835年)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分别又中了举人,项城袁家由此成为当地望族。袁保庆的长兄袁保 中也是秀才,他有六子。袁保庆虽然得中举人,......
黄宗羲推陈出新的文学观:“元气生至文”——讴歌豪杰精神
144
黄宗羲并不是以文学成就称名于世的,但他毫无疑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学家,是明清之际的古文大师、文学评论家兼诗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有三大方面:一 是编选、汇辑了近20种宋、元、明人的文集与诗集,二是自己撰写了500余篇文章和1000余篇诗歌,三是提出了慧眼独具、见解独到的文论与诗论。 梨洲先生一生用了......
镇江之战:英军大肆屠杀劫掠
257
英军攻占上海时,运兵船从英国源源不断地开来,许多运输船也从印度开来,海防增援部队也陆续从香港赶到。英军总兵力约为为12000人,实际作战人数在9000名以上。 1842年7月6日,英军留下战舰 北极星 号和 阿吉林 号封锁长江口,其余全部溯长江而上。 7月14日,英军至天险周山。这里只有守军80多人......
黄宗羲治史方法:考信不诬
161
黄宗羲的治史方法,也有其独到见解和特色,他认为,作为学者,必须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如果读书不多,就无从证明事理的千变万化;如果读了很多书而不 善于独立思考,那就是平庸浅陋之学,而作为史学专家,则不仅需要广泛搜集、阅读各种史料,熟悉历史事实,还必须认真作出考证,与各种史料弹驳参正,去伪存 真,考信不诬......
黄宗羲“力行”哲学的时代意义
154
黄宗羲从解说阳明学中提炼出来的 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 、 致字即是行字 、 必以力行为功夫 的哲学思想,虽对王阳明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说而 言,不免有转移学说重点之嫌,但十分契合其师刘宗周 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动即静,即体即用, 即工夫即本体......
清王朝的繁荣与忧患意识
146
我们后人寻找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时,通常不离口的都是那个王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等等。无疑,这属于正确无比的话语。问题在于,自大、锁国之类也要讲资格,不是谁想自大就自大,谁愿锁国便锁国。比如夜郎国自大,至今遭人耻笑,而清朝自傲、自大是有基础的。 满族人在周朝时以 楛矢石弩 向中原王朝纳贡,那时并不自大,入......
黑水党人抗英斗争概述
275
和在广州的情况相似,英国侵略者虽然在东南沿海地区同清朝军队作战中占了便宜,它却不可能抵挡当地中国人民群众的抵制和还击。 侵略者进攻镇海的时候,浙江沿海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封锁和防守海岸,击退英军的侦察船只。英军将领不甘心失败,带着二十几个士兵从另一处登岸抢劫,早有准备的人民群众蜂拥而上,用锄头、铁锨猛......
黄宗羲:扬善惩恶的史学功能
137
黄宗羲的史学理论,主张治史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他的史学观,一是强调 经世应务 ,二是严夷夏之辨,三是扬善惩恶、扶正祛邪,前二者,我们在上文 已有叙述,这里对第三点略作补充,黄宗羲认为,研究历史,编写史书,必须善恶分明,扬善惩恶,对于那些弑君犯上、害国害民的 乱臣贼子 ,应当明明白白、 原原本本地将......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145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最有价值也是在历史上最有光彩、影响最大的是其政治思想,而最集中、最精彩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著作是《留 书》和《明夷待访录》,这两部书,是黄宗羲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和激烈的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的纲领性著作,是黄宗羲政治思想代表作。 我们在本书引论中已论述了黄宗羲具有......
皇太极为何改国号:改“金”为“清”是为何
148
努尔哈赤在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中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明朝军队,并在后来的诸多大小战争中逐渐占领了明朝的辽东地区,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将自己的国 家命名为 大金 ,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让自己的国家继承中国历史上女真人的光荣传统,以自己为金朝的后继者。努尔哈赤认为金朝是女真人历史上最为辉 煌的一页,使......
孕育黄宗羲思想的时代因素
151
历史上任何伟大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他的光辉业绩,并非天才人物心血来潮的发明创造,而是深深根源于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之中,同时也受到他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即所谓 天崩地解 时代,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第一,......
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152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英军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宁波,因为宁波是浙东的门户......
历史上康乾盛世是否存在?
198
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坚决否认清朝曾经出现过康乾盛世,认为 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 的 。稳定后出现的所谓 盛世 ,其实是时人和后人 吹捧 出来的。既然 盛世 不存在,康乾盛世研究也就成为一个伪命题。另一种观点则充分肯定盛世的存 在,认为将康......
首页
上一页
…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01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
02
武则天风流艳史
03
武则天的性生活
04
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
05
武则天艳史
06
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
07
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
08
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
09
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
10
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
11
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
12
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
13
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
14
罗刹海市
15
《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
16
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
17
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
18
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
19
“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
20
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月点击排行
01
秦惠文王嬴驷与秦始皇的关系
02
芈月传魏琰最后结局是什么?
03
嬴壮是谁
04
秦康公生平简介
05
管仲和鲍叔牙
06
秦惠文王的老婆秦宣太后简介
07
秦宪公简介
08
芈月传莒姬是好人坏人?
09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
10
秦宣太后芈八子的儿子是谁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