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之吕布不应被千万后世的人所鄙夷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布曰:“我待诸将不薄,安忍反也?”宋宪曰:“听妻言,不用将计,安为厚也?”布默然。翻着图书馆借来的泛黄的罗本三国,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禁心头一酸。
其实,温侯吕布,一直是一个孩子。
他有勇力,他的武功举世无双,这种强悍让他骄傲。催动着举世无双的宝马,挥舞着令人撕心裂肺的画戟,在那时的天下,他是最有资格领略厮杀的快感的人。然而他从不滥杀,他有两次机会杀掉刘备的家眷,他都放过了她们,他对她们的尊重和保护令人肃然起敬。自幼就随从丁原的吕布,也许从骨子里就渴望着母性的爱怜,因此在那个视女人如衣服的时代,我们看不到吕布一丁点对女性的轻视。他为貂蝉而杀了董卓,却没有为了她而丢弃原配的妻子,我相信他对所有的女性都是同样的敬仰,比起屡次丢弃妻子的刘备,比起禽兽不如的刘安,吕布实在是无愧于骑士的称号。
铁骨柔情。
他总是宽容。刘备派人招兵买马,吕布并不多疑,只是说,这是一个将军的本分。他的内心实际是脆弱的,他宽容别人,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受过太多的误解和委屈。他反复无常,是因为他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他从来都不曾有过什么雄图伟业啊,他只是一个将军,一个出类拔萃的将军,他像那时所有的士人一样的希望自己被认可,希望能为自己的知己出生入死扫平天下。当他知道董卓或是曹操对自己的重视和肯定的时候,他心里该是怎样的快乐,“矫若游龙”,他实际是一只孤龙,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大地上潇洒而悲怆地游动着,袁绍,袁术,张杨,张邈……被人嘲笑和鄙夷地奔波,他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归宿。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刘备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了,刘备知道曹操有本事驾驭他,也能想到他辅佐曹操之后天下会如何。吕布是死在了刘备的口中,而刘备的话比宋宪的话更让人心寒,宋宪的不满好歹有七分道理,而刘备的表现实在是两面三刀。
当时世界的游戏规则,吕布未必不懂,但他从骨子里抵触那规则,他太高傲,容不得羁绊,缚虎太急,在丁原手下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压抑。董卓算是他的知音,因此他为了董卓拼杀疆场没有半句怨言,直到失去貂蝉,他感到了委屈,掷戟之时,他感到了愤恨。他未必不是一个居于人下的人,但是他的主公必须欣赏他,信任他,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纵情驰骋,这才对得起他那颗桀骜的心。他希望自己光明磊落,因此当被指出董卓和袁术的本质的时候他立刻决定不再与其同流合污,同样是因为光明磊落,他不屑于运用阴谋诡计,当然也不可能擅于运用。他一直相信自己,相信赤兔马,相信方天画戟,相信凭这力量足以征服天下,靠的是坦坦荡荡的厮杀。他因自信而自负,因此屡次拒听陈宫等人的忠言,一勇之夫,无谋之辈,这些评价在吕布身上的确不算诋毁,见利忘义,鼠目寸光,这些恶语也都是有理有据。吕布的确是一个武夫,一个傻瓜,比起那些擅于阴谋和长于算计的人来说,吕布单纯得近乎白痴,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他为这付出了太惨痛的代价。突然觉得他有点像西楚霸王,他们都不懂得待属下好的真谛是带领他们打下大片河山并分封给他们,他们以为自己尽心的对属下,却不懂得属下的内心未必同他一样的简单和透明,于是他们败了。乌江畔拔剑自刎的霸王留下了永远的悲壮,而白门楼殒命的吕布,却被千万后世的人所鄙夷。读书至此,怎能不为温侯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