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黄巾起义为何以失败告终
话说在我国历史上,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境地。到了东汉末年,这种社会现状更是加剧,朝廷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真的是民不聊生,社会动弹不安。从汉安帝即位以来,到黄巾起义爆发前夕,共计七十多年期间,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浪潮普遍高涨,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相传张角的老家原本在山东,因为连年饥荒,就带着两个弟弟逃荒到了巨鹿,也就是河北省平乡县。为人正直且敢于为民伸张正义的张角便在巨鹿开场收徒,传授武艺。很多人都知道,封建社会时代,面对天灾人祸,人们总是喜欢祈求神灵,带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此,张角便趁此机会,用宗教信仰发起起义。张角用奇书《太平要术》上经典,救助人民,又大力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由于迷信思想能迷惑人心,而且对于当时的朝廷,人民早就失去了信任。于是,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传播太平道为名,利用行医为手段,在农民中秘密组织起义的行动。
开始,东汉朝廷认为,太平道只是劝人为善的"善道",并没有引起注意,但很快,太平道深得民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信,信徒多达数十万。张角继续扩大组织的范围,派遣八名弟子,分别到全国各地进行传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参加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遍布现今的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等等,范围很广。入道民众多达几十万人,为了将分散在各地的力量组织起来,他们把入道者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立一"渠帅",由张角统一指挥,为大规模起义做好了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建立以张角为君的新天下。为政者腐败,不顾人民生活安否,致使邪道有机可趁,这就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得以成功兴起的主要原因。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当张角正准备里应外合的时候,有一名叫唐周的叛徒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和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提前一个月发起黄巾大起义。从北方冀州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没收豪族财物,一个月内,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迅速发展到全国七州二十八郡,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在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并下诏在各地各州训练士兵、召集义军。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毕竟,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起义计划的制定也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起义的结局是惨败落幕。
5月,京师见皇甫崇进攻起义军被围困,派曹操率军救援。皇甫崇心生一计,在傍晚时分吹起大风,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起义军,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崇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起义军被斩杀数万人,汉军大胜。6月,南阳太守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崇率军继续进攻汝南,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战事一桩又一桩,黄巾军一败又再败,毕竟,黄巾军在战术上和将领上都没有汉室那么多的勇猛善战的精兵猛将。再加上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又出现了叛徒,企图向汉军乞降。其他汉将都能接受,只有勇将朱隽无法接受,认为如果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于是朱隽不仅追杀起义军一万多人,其部下也杀死想要投降的韩忠,并于11月再次急攻,黄巾军解散,汉军平定宛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