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死华佗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华佗是奸细?
亳州成为中药材之乡,跟华佗是很有关系的,因为华佗在民间的名气太大,人们对于亳州的制药当然会另眼相看,慢慢地,亳州就成为药都了。
现在,在亳州,有一个华祖庵,也就是华陀纪念馆,坐落在市中心,里面存放着一些据说是当年华佗所用的医疗器械,有不少,是现在出土的。出人意料的是,华陀如此一个神医,给后人留下的资料却非常少。虽然史载华佗发明了 麻沸散、五禽戏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都失传了。现在遗留下来的,都是后人的开发和附会。即使是华佗的身世,也显得莫衷一是,大都只是一些淡若星光的传说。据说,华佗年轻即开始行医,走遍徐、豫、青、兖等州县,后来又曾拜治化道长为师,学得医学绝技。从而变得名声大噪的。
华佗的名声,依我看,大半是由《三国演义》得来的。四大名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怎么想象都不为过。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替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读起来惊心动魄栩栩如生,这个故事至少起到了两点渲染作用:一是充分渲染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另一个,就是充分渲染了华佗医术的高超。
华佗是被他的同乡曹操杀死的。至于原因,罗贯中同样在小说《三国演义》交待得很清楚,后人在叙述华佗身世时,也采取了类似的说法——曹操青年时代留下的头风症常常发作,发作时,头部如裂开一样疼痛。诸多方医郎中前来诊治,都束手无策。谋士华歆向曹操举荐了曹操的同乡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望闻切问一番后,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靠服一般汤药无法医治,需要先饮麻肺汤(也就是麻沸散),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按照罗贯中的说法,华佗的这一番话,引起了毫无医学知识的曹操的疑心,曹操怀疑华佗可能是孙权或刘备派来的奸细,所以下令拘捕华佗下狱,将他杀害。
曹操杀华佗遭到历史的一致指责。其实,细细地追究这个故事,会发现曹操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华佗在当时,是不是有真正的本事,能将曹操的头颅打开实行手术。如果细细地追究起来,会发现华陀的叙述其中有很多破绽——首先,华佗用什么工具来打开曹操的头颅?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用利斧打开头颅,显然不可能!再说,利斧即使劈开头颅,又如何缝合?我们都知道,以现代医学的要求,打开头颅,必须在极端精密的仪器的导引之下,方能小心翼翼地做此事。其他的不说,以华佗时代的医疗器械的制作水准,华佗根本不可能制造这样的工具。第二,华佗用什么来实行麻醉,虽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但这个麻沸散,只是一种汤剂,是麻醉药的最初阶段,并且是全身麻醉。以这种麻醉剂,不可能支撑曹操动头颅部手术。所以,按照我的看法,曹操对于华佗的这一番言论明显是信不过的。在曹操看来,华佗的这一套东西完全是江湖朗中似的吹大牛,或者是别有他求。因此,曹操一气之下将华佗打入大牢,也就不足以奇怪了。
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对于华佗,则有另外一种说法——《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交待了华佗的身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是华佗的人生目标,至于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华佗一开始,应该是对医学有浓郁兴趣的,当时,有很多人推荐他去当官,华佗都没有去。但等到华佗真正地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深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心理一下子失衡,性格也变得乖戾了。这一点,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也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
可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一开始,华佗采用针扎的方法,效果还不错。《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曹操很想让华佗留下来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这时个婉拒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有人甚至推测华佗这是腰协曹操,让曹操封他一个官做。不过曹操一直没有答应。过了不久,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曹操一气之下,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