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第二章 秦的统治

    一、专制集权推行郡县
    ——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即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如何统治这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统一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秦始皇像秦王 嬴政功成业就,首先令群臣议帝号。臣僚们诚惶诚恐,选择三皇中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然而秦王嬴政自以为功业盖世,前无古人,便兼取三皇 五帝的尊称,定帝号为“皇帝”。又规定皇帝的命称“制”,令称“诏”,天子自称“朕”。从此皇帝所拥有的独断的权制,不仅成为定制,而且在形式上也更为完 备。这是秦王嬴政为强化君权,由皇帝独自运用权柄,推行法度的重要步骤。与此同时,他命令废除古谥法,避免“子议父,臣议君”,以维护皇帝的权威。秦王嬴 政在实现专制极权的道路上,终于迈出重要的一步。他自称“始皇帝”,希望把他所开创的帝业世代传下去。为此,嬴政在统一后的政治体制及其相关的问题上,又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关于统一后的政治体制问题,秦朝内部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多数官员,主张在燕、齐、楚等地 区,另设封国,立秦始皇诸子为王,以便控制这些边远的地区。廷尉 李斯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周初所封子弟同姓很多,结果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法制 止。如今天下统一,他建议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用赋税赏赐诸子功臣,不宜再分封诸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宁。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决定全面推行郡县 制,从而创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根据这种政治体制,秦朝在全国设立中央、地方两级统治机构,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的 行政机构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即秦汉常统称为“三公”的高级官吏。其实他们的实际职权和官阶差别很大,也不同于后来的三公制,而且秦朝是否设太尉还是 个疑问。它们的职权及设置情况如下。

    秦朝分设左、右丞相,以左为尊。丞相为百官之长,即最高行政长官。他们承奉皇帝旨意,辅佐皇帝处 理全国事务。秦始皇后期,李斯由廷尉擢为丞相,参与诸多重要决策,丞相职位显要。李斯本人封为列侯,当时人称之为“君侯”,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斯曾感叹 说:“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史记·李斯列传》)这是秦始皇统一以来丞相权势最盛的时期,它正折射了君权之集中。秦二世时,丞相由 宦者赵高充任,又称中丞相。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太尉职掌“武事”,协助皇帝处理军务,是秦所设职官。但是见于史书记载的,秦 在统一前夕,只有国尉之设,尉缭曾任此职。秦朝建立之后,不仅国尉职衔消失,也未见设置太尉。后来沈约所撰《宋书·百官志》,以及成书唐初的《晋书·职官 志》,在叙述太尉一职建置沿革时,均不提秦国或秦朝有太尉之设。此职或不常设,故史籍记载甚少。

    秦朝初设御史大夫,职掌副丞相。其职 权管辖的范围,包括监察百官,主管图籍秘书,督察地方诸郡,接受公卿奏事等,在朝廷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秦朝一些军国大事,往往由御史大夫的属官承办。秦军 南征岭南,负责凿渠转输军粮的,就是监郡御史禄。秦始皇坑儒,审问诸生,办理案件的,又是御史。御史大夫的官属,最主要的有御史中丞。上述御史大夫的职 权,多由中丞具体执行。

    丞相之下,分设“九卿”。他们是一些职秩稍低的中央高级官吏,主要掌管宫廷事务,或者国家某项政务。其分职如下:

    奉常,职掌宗庙礼仪,负责祭祀之事。秦始皇设博士官70人,“掌通古今”,特备问对,也归并在奉常所属机构中。

    郎中令,掌禁中侍卫皇帝诸职。赵高在秦二世即位之初,曾任此职,自称居“上位,管中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所辖机构庞大,其中以郎官人数最多。

    卫尉,主宫廷守卫之职,包括宫门兵禁、屯卫宫殿、值宿徼巡等等。如秦朝末年,秦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不仅宫门有卫令统兵防守,而且“周庐(庐舍)设卒甚谨”(《史记·秦始皇本纪》),四周由卫士警卫。

    太仆,掌宫廷车马。皇帝出行,则主舆驾仪式,出宣诏命。秦朝沿袭古制,分设车官、马官,又置太仆统领。如中车府令,即主乘舆路车,赵高曾任此职。

    廷尉,职掌刑辟,主刑罚断狱,是最高司法官。

    典客,掌管少数民族入朝事务,主持接待、朝觐礼仪,典宾礼是它的主要职责。

    宗正,掌管皇族事务。

    治粟内史,主管国家的财政,如钱谷赋税收入及支出。

    少府,主皇室的财政,管理山海池泽之税,供给皇室生活所需。其事务繁杂,机构庞大。

    此外,中央的高级官吏还有: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掌管修建宫室的将作少府、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属国等等。所有这些高级官吏,各自还有一些数量不等的属 官、吏员,执行各种具体政务,组成中央庞大的统治机构。他们从丞相到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切政事均由皇帝裁夺。

    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推行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不是秦朝首创。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已有郡县之设。但是秦朝建立后,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才开始在 全国普遍推行,其行政机构也更加完善了。当时全国分为36郡,后来因边地陆续开发,郡的辖区不断调整,全国郡数增至40余郡。秦朝的郡大县小,郡统辖县, 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机构。郡设郡守和郡尉,中央另设监御史。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一郡的政事,诸如郡内的民情风俗、农桑垦殖、 司法治安、属县吏治、兵事军务等等。由于郡守负有治理地方之责,职重权大,秦对郡守的选任相当重视。如秦统一前夕,曾以秩位相当列卿的内史腾出任南郡守, 便是一例。守腾出任之时,秦在“南郡备警”,则郡守的职司不仅主民事,还负有军事方面的重责。

    郡尉协助郡守,掌管军事,秩位比郡守稍低。除了掌军务之外,有时郡尉也统兵作战。秦朝开发岭南地区,即由郡尉屠雎将兵击越人。

    监御史职掌监郡,隶属于御史中丞,是中央监察地方的官员。其职责及地位特殊,既监察地方行政,也执行某些重大使命。

    此外,京师为都城重地,所在郡县不设郡守,另设内史掌治京师,地位相当列卿。

    郡下分若干县。县的行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的县称县长,掌管一县的政务。县设县尉,主管县内的治安、征发戍卒等。又设县丞,协助县令、长,并掌管司法。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设“道”,道与县并行,性质同县的行政机构类似。

    县下设乡。乡有三老,掌教化;有啬夫,主管司法、赋税;有游徼,管理治安。乡之下为里,里设里正,又称里典。里中有什伍的组织。

    此外,秦时还有“亭”的设置。班固所称“大率十里一亭”(《汉书·百官公卿表》),指的应是按地域距离分设的。它的职能,主要是维持地方治安,传递文书 等。“亭”设亭长、求盗等亭吏。秦朝末年, 刘邦以泗水亭长,为县送刑徒于骊山,基本与上述职能相符。其隶属关系,则更像县的派出机构,而不属于乡管辖。

    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制,它直属于秦朝中央统辖。郡县长吏由中央直接派遣,是中央在地方行使权力的代表。他们必须执行中央旨令,接受中央的监督和考核,从而使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

    随着上述政治制度的推行,秦朝关于官吏的选任、考课、赐爵、秩俸等,也有一整套相应的制度。

    在官吏选任方面,秦朝沿袭 商鞅变法以来的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以功授官”的封建官僚制。在这种制度下,以军功授官是选任官吏的主要途径,一些在 统一战争中立有军功,或者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秦始皇相继授予各种不同的官职。对高级武官的任用,有的尊宠倍加,甚至成为几代人相袭的官职。秦将蒙恬及其父 祖,还有 王翦和他的子孙,都是三代相袭为高级将领。 司马迁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显赫的军功不仅是仕进的阶梯, 又是子孙袭封为武官的条件。从“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来看(《史记·蒙恬列传》),秦朝武官世职的现象,显然属于“恩荫”之类的封赐。

    然而,随着国家的统一,频繁的战争减少了,以军功选官的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尤其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相继推行,全国政事日益增 多,国家各级机构需要各种人才,因此其他的选官途径也同时并行。如征聘士人从政,或从低级吏员中征举人才,就是其中一种。前者如秦始皇时期,叔孙通“以文 学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待诏于博士中;后者如 萧何以郡卒史考课第一,监御史拟入奏朝廷征用萧何。这类征召性质的选官,被征之士去从可以抉 择,如萧何即不应召。

    对于低级官吏的选任,秦朝实行由地方推举的办法。《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 为吏”。这种选官方式,不仅要受财产、品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被推举者还要经过试职,才可以正式任用。刘邦在秦朝时,“及壮,试为吏”(《史记·高 祖本纪》),即经过试职,而后被任命为泗水亭长。

    此外,盛行于秦昭王时期的任举制,或称保举,大约秦统一初期还在实行。这是由官吏荐 举人才,并作担保,官府加以任用的选官方式。如秦王嬴政时期,李斯入秦,就是由 吕不韦保任为郎的。但是,如果保举违制,或所任不当,保举者将受到惩罚。云 梦秦简《秦律杂抄·除吏律》规定,如保举曾被撤职永不叙用的人为吏,罚二甲。《除弟子律》规定,如保举弟子不当者,则耐为候,即处以剃去须鬓的耐刑,罚做 伺望敌情的刑徒。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