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渭之会――秦文公作初有史以纪事

    按照 春秋战国时“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的政治惯例,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封为诸侯开国,到前766年秦襄公率领军队攻伐戎族,作为太子的文公,一直留守在西垂。

    秦襄公死后,文公葬襄公于西垂,并且守丧三年。秦文公此举,一是遵守诸侯薨(hōn)礼制,二是养精蓄锐,伺机东出。果然,三年之后,秦文公率领 700人的精锐卫队,在西垂东边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秦文公率领部族精锐进行“狩猎”,实际上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一边迁徙,一边在 不断的战斗中蚕食疆土,扩大领地,逐步东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到达水和渭水的交会之地——“渭之会”。

    秦文公东猎说 明,从西垂到渭之会,都在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而且秦军此时已经恢复元气,在与戎的战斗中逐渐强大起来。文公四年,秦文公率领秦国的文臣武将借“狩猎” 之名,一路征战到“渭之会”,并且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占卜仪式,营造了新的都城。这在秦人的发展史是一个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举,因为这不但是秦人第二次 迁都入关,而且是秦人以渭之会为根据地,开始了立足关中问鼎中原的新历程。

    关于渭之会,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司马 迁的观点,他认为“渭之会”在陕西省眉县东北15里处。 司马迁的这种法说为林剑鸣先生所认同。另一种说法认为“渭之会”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千河乡魏家崖 村。今人张文祥力主此说,其《试论宝鸡在秦史研究中的地位》一文中对此说法所论甚详(详见《秦文化论丛》第八集)。第三种是秦史研究界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说 法,即“渭之会”的具体地址在陕西省宝鸡市斗鸡台的戴家湾,高次若、刘明科、徐日辉等先生均持此说。尤其是徐日辉先生在其所撰的长文《秦文公兵进“渭 之会”考》一文中从考察秦文公由西垂宫出发到陕西宝鸡的路线,及秦文公弃“”而就“渭之会”的政治军事原因等方面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证。

    按照徐日辉先生的考证,秦文公从西垂宫出发至“渭之会”的具体路线是:礼县(西垂宫)—天水—麦积山—吴砦—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宝鸡(渭之 会),也就是从甘肃礼县的西垂宫出发,经甘肃的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壤的陕西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最后达到宝鸡境内的“渭之会”,徐先生 将此道命名为“陈仓渭水道”。徐先生认为,秦文公主动放弃秦襄公所建的第一次进入关中的都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建新都于“渭之会”,是处于 对当时“”一带戎人的势力过于强大的军事形势的考虑。秦文公即位之初,由于戎人的强大和秦襄公的新丧,秦文公继位后不得不又退回到陇山以西的老家西垂 宫,继续巩固西土,伺机东进。三年后,秦文公率700精锐由西垂宫东进,次年才到达水与渭水交汇的“渭之会”,占卜大吉而营居之。从此秦人彻底离开了 哺育其成长的甘肃东部,在关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为最终统一天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秦文公在“渭之会”建立新都的重大意义有三 个:其一,秦文公沿渭水东下,避开“”一带纷乱的环境,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为突进关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二,开辟了新的领地。当时关中为动乱之地, 各种势力并存,相互争夺,群龙无首,在无序的前提下,谁有能力谁就能获得利益。再次,新战略的前奏。从秦文公舍“”而入“渭之会”看,其战略意图是以 秦邑为桥头堡,以巩固陇山以西为根本,同时进入关中,向东拓展。在站稳脚跟取得发展之后,再以秦邑(秦亭)和“渭之会”形成钳形夹击,向北开拓,完成战 略转移。

    秦文公迁都“渭之会”的实践表明,秦早期的军事实力较强。春秋时期是一个军事第一、弱肉强食的“霸政”时代,富国强兵、适 者生存突出地体现在这一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秦人之所以能在戎狄内侵、诸雄称霸的格局中冲杀出来,自立于西方,关键就在于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有一种 尚武好战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心理素质。秦文公东进,首次把强悍的西戎文化带入关中,拉开了以暴力夺取天下的序幕。

    秦文公是秦人立足关中向东发展的关键性人物,他一生建树颇多,具体说来,有三大历史贡献。

    一是迁都于“渭之会”,以此为根据地,数十年间伐戎不息,最终将秦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岐山以西的地方。

    二是于“渭之会”营建城邑,同时开始筑。秦文公十年,开始建立“(fū)”,即在这个地方设立祭祀天地之处,用牛、羊、猪三牢祭祀天地。,就是殷商人所谓的“社”。

    三是“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及“收周余民”。秦文公在他即位的第16个年头里,率领秦军与西戎交战,打了一个大胜仗,西戎在关中立足不住,败走他 乡。秦文公趁机收复了岐山以东周的失地,并且收拢了周的余民。但是,秦文公没有将岐山以东的土地据为己有,而是归还给东周,自己只是将岐山以西的土地纳入 秦的版图之中。说实在的,秦文公此举,并不是什么“尊周”之举,而是秦国这时候的力量还相对弱小,根本没有一下消化掉这么多地盘的能力。不过,收周之地, 毕竟壮大了秦的实力,秦在收周遗民的同时,也吸收了周的礼仪制度,比如初定连坐制度、“三族之罪”(即灭父族、母族、妻族)等,这些对于秦的制度建设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称秦嬴自秦襄公起便开始纪年,但未纪事,到秦文公十三年,即公元前753年才开始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史官的建立标志着秦作为奴隶制国家在文化及政治制度上的成熟。在周余民的帮助下,对于秦文化及秦政治制度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加速和催化的作用。

    秦文公在位50年,有着重大贡献,因而后人在秦公钟上刻下“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昭合皇天”(没有使国家坠落,没有辜负上天和先祖的期望)的辞句,赞美秦文公功业昭著。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