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大一统:诸子百家为大一统摇唇鼓舌

    春秋时期两位最了不起的智慧大师,一个道学的创始人老子,一个儒学的开山鼻祖孔子,就这样第一次握手了。从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 老聃,真吾师也 ,足见老子的智慧无与伦比。
    孔子比老子高明的地方是:他也看到了春秋动荡,战国争雄,但他没有像老子一样退缩隐居去著书立说,而是积极去各国游说,希望施行他的仁政,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一点,进而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春秋末年,公元前500年左右,某一天,一个白胡子老头骑着青牛,沿着山道朝函谷关走来。守关的关令尹喜远远看去,大吃一惊,那仙风道骨的老头,不正是 在东周列国久闻大名的大学者、大哲人老聃先生吗?他立即让关役敞开关门,让骑青牛的老聃进到关内,尹喜亲自搀扶老子下了青牛,然后请老子到关楼上设宴长 谈。交谈中,老聃流露出周室衰微,列国争霸战火不断,他想去秦国隐居的意思。关令尹喜请求地说: 老先生就要去秦地隐居了,请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为我著书 吧!
    老聃捋着把白胡子,瞅着颇有学问的尹喜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矝,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尹喜连连点头说: 老先生的慧语哲言,正是济世之方。天下庶民百姓盼和平,盼统一,请老先生快快写下来吧!
    老聃遇到了知音,他在函谷关滞留下来,写下《道德经》上、下卷五千言。写下这部空前绝后充满哲理妙思的伟大著作后,他还是走了,西出函谷关,到了秦国。老聃在秦地隐居下来,没人知道他,竟不知所终。
    尹喜拜读了老聃的《道德经》,辞官不做了。
    老聃姓李,名耳,字聃,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年轻的时候,老聃来到东周国都洛邑求学,拜见博士,入太学堂学 习。凡天文、地理、典籍、人伦,无所不学,无所不览。经过苦钻勤学,对周代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精,三年大有长进。博士推荐他进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 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文明典籍,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老聃如饥似渴,博览群典,渐臻佳境。以至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窍,三年后迁任守藏室柱下史,名 闻遐迩,声播海内。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富哲理的语录流传开来,广受称颂,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 子 ,以示尊敬,人们皆称老聃 为 老子 。
    公元前516年,周王朝内乱,王子朝兵败被逐。老子带着周代典籍奔楚。《庄子 天道》记载:老子 被免而归居 ,回到陈 国。他看到天下大乱,不得其时,乃蓬蒿而行,要到深山老林去修道养性。这才有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把关的关令尹喜会见了老子,就辞官不干,拜老子 为师。老子从东方而来,去西方隐居,这就是 紫气东来 的典故。老子鉴于尹喜的诚意恳请,便将自己一生积累的知识、修道的心得和古代流传下来的哲思妙想, 以及我国历代盛衰存亡、世人祸福寿夭的经验教训,融合当时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以人之道较之天之道,综合考察,总结写出《道德经》。司马迁说: 老子百有六 十余岁,或言两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史记 老子列传》)后人尊老子为百家之祖,道家则尊奉他为创始人,现当代学术界则称老子为 双父 中 国哲学之父、世界哲学之父。
    老子的道学,乃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它细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对应人生之 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它概括天之道 宇宙自然之道和人之道 摄生之道、真人之道、圣人之道和玄妙之道。举凡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无所 不包,囊括无遗。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可以超世,而将玄之又玄、深不可测的大道,以明白晓畅的文字予以科学的总结,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理性思维和超前智 慧。《道德经》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在继承古代智慧和伏 羲的《易经》基础上创新。在老子之前(公元前5世纪),早就有夏朝的《连山易》和殷商朝的《归藏易》。连山、归藏、周易合称 三易 ,它的源头是 三 坟 :即天皇伏羲《山坟》、人皇神农《气坟》、地皇黄帝《形坟》。老子是史官,有条件看到春秋以后失传了的《三坟》《连山易》《归藏易》等洪古典籍,他从 中吸取了古人的智慧。 万物负阴而抱阳 就是《归藏易》的第一卦。但是 阴 与 阳 是从哪里来的,并没有讲,只有 一阴一阳谓之道 的论述。庄子说: 易以道阴阳。
    老子的理论贡献在于,他把 一阴一阳谓之道 的认识往前推进了一步,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体是 道之为物 , 有物混 成,先天地生 ,并且用最简洁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有无之相生 的宇宙生化发展的公式加以表达,把 阴阳之 二 推到太极之 一 ,又将太极之 一 推到无极之 道 。其境界与理论之高度是前无古人的,将华夏先祖从太古洪荒时代流传至春秋的大道学说发扬 光大,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这是一次伟大的超越。
    关于老子的记载很多,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儒家鼻祖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公元 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 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 即报请鲁国国君批准。鲁君派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同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远道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 丘乐律、乐理;领孔丘参观祭神典、庙会礼仪等宣教之地。孔丘感叹不已,获益匪浅。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