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关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强调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一条流传颇广的一条古训,反映了一种 提携玉龙为君死 的知恩图报精神。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洁身自好, 凤非梧桐不栖 ;一方面又甘愿献身于知己者,如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 三顾 之恩,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豫让发誓要替知伯复仇。
    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赵襄子。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但赵襄子为其气节所感动而把他放了。
    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
    不久,赵襄子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 这一定又是豫让。 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于是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没办法,豫让对赵襄子说: 今天我在这里行刺,您可以将我处死。不过我想得到您的王袍,准许我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脱下自己的王袍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 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 说完就自杀而死。
    这种 士为知己者死 的观念展示了古代侠士为报知遇之恩,两肋插刀、忠贞不渝、肝胆相照的拜义之风。从此,这句名言在历朝历代和社会各阶层广为流传。往往是言者慷慨激昂,血脉贲张,听者心中大慰,感慨万分。
    战国时的游侠荆轲和败将樊于期,可说是实践 士为知己者死 的典范。为了还燕太子丹的一壶酒之情,荆轲不惜甘冒奇险行刺秦王。而樊于期则为了报燕太子的收容之恩,毫不犹豫地挥剑自刎,将自己的脑袋出借给荆轲,作为晋见秦王的见面大礼。
    几千年来,这种 为知己者死 的悲烈情怀不知感动过多少血性烈汉,华夏大地上也陡增了无数忠骨孝颅的牌坊。不过,现在读来,除了些许唏嘘不已之外,徒生一些莫名的悲哀和慨叹。
    士为知己者死 ,其文化和精神内涵其实很简单,就是投桃报李,人家若礼遇于我,有恩于我,日后用得着我之时,必不问缘由,不由分说,舍生忘死,赴汤蹈火,涌泉相报。拿现在的话说, 有事您说话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通俗一点说,就是 指哪打哪 指谁杀谁 ,不惜搭上身家性命。
    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士 们对自己的 知己 不加甄别,只要 知己 一有所求,便痛快地亮出 忠心 ,并迅速付诸行动。只可惜如此一来, 义 虽有了, 理 却未必说得过去, 法 也未必能容。
    且看当今社会那些黑帮成员、犯罪分子,不就有许多把 哥们义气 两肋插刀 挂在嘴上? 大哥 救过你的命、解过你的难,你就要去替他打冤家、杀仇人。再看那些沦为腐败分子的官员们,有不少也是因为 知恩图报 而葬送了自己。人家资助过你的孩子出国,送过你美人香车、豪华别墅,还有成捆的票子,有事求上门来,你明知是违法的,可还得为人家打招呼、写条子、批贷款,直至无法自拔,受到严惩。
    知己,作为朋友的代名词,按照词义,那就是了解、赏识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是比朋友更为荡气回肠的朋友层级。知己作为朋友的代名词大概首先出自于唐朝。当时的诗人王勃和高适分别给当今或各居一方或失意的人们留下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类安慰佳句。此后,诸如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一句多 、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等佳句更是把知己看成了人生的左臂右膀。
    那么,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怎么把读书人和女人搞到一起去了呢?愚以为,看样子,都是都具有某种依附关系吧。女人自从母系氏族社会结束之后,地位就开始一落千丈。从前说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现在说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一些女人在那里吵吵,纳闷《白毛女》里的喜儿为何不痛痛快快嫁了黄世仁。所以她们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让男人更 悦 ,从而使自己依附一个好的男人或者让这种依附更牢固。知识分子似乎比女人更惨,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没有独立过,而一直是依附在别人身上的。就连孔丘那么大的 圣人 也在喊着 沽之哉,沽之哉 沽 就是卖的意思,唉,古已至此,今何以堪?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