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嫦娥简介

    嫦娥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主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芜的月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

    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着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其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意是﹕『云母制成的屏风染上一层幽深黯淡的烛影,银河逐渐低斜下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广寒宫的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落得独处于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中秋诗语

    诗人名作﹕

    古人的诗词中以『月』为题的不胜枚举,其中苏东坡的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似长像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自古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苏东坡的名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历来是写中秋的诗词里最好的一首,诗人是在对亲人抒发怀念之情,也可说是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

    分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时任密州(山东诸城)太守,与其弟苏辙(子由)已有六七年未见面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上阙抒写对月的身世之感,下阙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写这首词时,正是苏轼政治失意仕途挫折之时,但是她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反而已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李白的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汉语诗歌史上最简短,最易懂,同时又是最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是李白漂泊异地的思乡之作。寥寥二十个字。看似明白如话,朴实无华。但表达感情榷宛转曲折,跌宕起伏,意味深长,颇具艺术魅力,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童叟皆喜。李白把月亮作为伴侣,寄情于月。前两句中的「疑」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在异地作客思念故乡的情怀,一张床,一个人,一间屋子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孤单,但月亮把光辉静悄悄地洒落在床前时,整个屋子越显得空旷,幽静,冷清,而人的心更感到寂寞,孤独,在这样的一种心情下,难以入睡,看到床前的月光,泛着白色,疑似之中,好像铺了一层白霜,以白霜喻月亮,一个「疑」字把读者带入时人的思乡之感中。当诗人把思绪收回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眼前出现的「霜」实际上是「月光」。这一句妙笔生花,为下面的句子做了过度。第三,四句紧接上句蕴意,触物生情。使诗人沿着月光,慢慢抬起头,这时明月当空,银光四射,思乡之情欲抑不能,在感情的波涛中翻滚,部近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中秋闲话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系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一般家庭都希望在这个节日里人月同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赏月兴起于唐代,到了宋代始称为中秋节,以玩月宴饮为盛事。《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周礼》有﹕「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 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此为中秋起源最早之说。至今中秋仍然是中国人普遍欢度的重大节日。我国古代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于秋季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仲秋」。

    古时,按习惯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谓「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为人们所重视到了唐代,才逐渐被人们重视,因为皇宫里传出了一个有关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传说。据《唐逸史》记载﹕

    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自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见闻》中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说新科尽是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这是有关月饼初见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苏东坡曾称赞月饼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酥油,饴是饴糖。

    求购铁粉

    到了元代,相传有一次中秋节前,泰州人士张士成暗中串联,把写着「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灭元朝的纸条,藏在月饼中互相传送,相互联络。到了中秋的晚上,家家吃罢月饼,纷纷夺取菜刀,造反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从此以后,吃月饼之风大盛,以纪念这一节日。

    到了明朝,祭月之风甚行。明世宗还派官员大兴土木修建了夕月坛,即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这是专门宫朝廷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亲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时,中秋还在大内禁宫中举行祭月活动。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武则天的性生活04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1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罗刹海市15《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8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19“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