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

    《——【·前言·】——》

    “火耗”不仅是财政损失,更成了官员补俸的灰色收入。雍正登基后,干脆把它收回来。如此一招,不只是整风,更彻底撬动清朝财政底线。

    火耗从陋规到官税,历史一隅的阴影

    雍正前,地方征税早有猫腻。从元代矿税熔炼中损耗算起,明清官员将其不断放大,变成一种“隐性税费”——火耗,又称耗羡。其名最初指出在银锭锻铸中损耗若干,后来含义开始膨胀:粮米运输损耗、鼠雀失损,全算进去,全部由百姓买单 。

    康熙末年,各地火耗竟高达银两额的几十倍。如山西地区常年收火耗远超实际运输损失,有的地方甚至一两银子乱涨到两倍以上;更有官员公然以此补贴俸禄 。倘若成例,不仅让官场腐败愈演愈烈,也使得国家财政账目失真,民间怨声四起。有御史上奏批:“耗羡侵蚀国帑,亏空不下百万两”。

    皇帝虽有警示,如康熙曾公开表扬“收一分火耗即好官”,但并未从制度层根治问题 。表面上国家没增税,实际税费越来越重。各省账本造假多,中央难以监管。这种看不见的税,耗光了本应属于百姓和国家的财富。

    财政亏空与吏治破败,火耗成雍正改革突破口

    雍正即位之初,即面对康熙晚年累积的大账:户部亏空数百万两白银,许多粮仓账实不符,谷物明存而实无 。财政虚弱,官员俸禄不足,吏治腐败蔓延,地方政务无法正常运转。

    这种背景下,雍正看中了火耗问题的双重价值:既是补充财政的潜在资源,又是遏制腐败的切入点。借此,他启动了综合财政改革:一是“摊丁入亩”,实现丁税田税合一;二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让富人有替代劳役的钱;三就是把非法火耗纳入正税,即“火耗归公” 。

    雍正先在财务极亏的山西试点,由巡抚诺岷、高成龄奏请推行制度,规定火耗必须缴入公库,中央与地方可分配使用,设养廉银及办公经费。1723年火耗归公在山西启动,次年推行至全国 。这部分收入一方面补足国库,另一方面设定一部分作为官员薪给,减少他们靠灰色收入维生的动机 。

    与此同时,雍正强化监察机制:密折直达皇帝、不定期钦差巡察,加大对隐性敛财行为的打击。通过制度规范,让公众、官员都看见火耗已不再任意收取,无处可藏。

    震荡执行,吏治初露清明

    雍正设立火耗归公后,密令各省即刻执行。巡抚诺岷与布政使高成龄在山西先行试点,各地统计火耗数据,制定透明比例,并逐月入账中央和地方预算中。1753年6月,山西一卷奏折详细列出收益:全年共收耗银43万两,公支补亏10万,两江省列支办公6万,其余22万充养廉基金

    财政账册摆平浮动账后,吏治显露改革裂痕。雍正定期派钦差巡检,校对账簿与实地验收。某些县原来隐交火耗被迫公示,账本上再无“欠条”与“私账”。百姓逐渐停止对“附加征收”的怨言,反而主动向御史报告超额征收现象。

    这种治理效果发生在地方市场与乡村中。百姓不再被额外抽银,两三两银子固定支出,但账本公开透明,民间吐槽转为节日笑谈。地方官吏收入虽上涨,却从灰色转为阳光,俸给稳定,许多人选购布匹家用,乡间坊间感受到官场秩序渐渐恢复。

    雍正每月批阅奏折,每一次都写上“公正可查”“不容偏私”,像一记记斧矢击打陋规根基

    改革使百姓得到实惠,也使官员感受到压缩灰色收入后的律己压力。有人言:“白银未变,官署风气变了;账目透明,吏治有望。”地方由乱至治,改革初见成效。

    但变革也引发抵触。部分官僚依旧想通过其他方式补足生活需要,如加派杂税,制造新的附加项 雍正观察到,若仅堵一个漏洞,不规制整个体系,改革将难以持续。

    因此,火耗归公并非孤立改革,而是配套于密折监督、养廉银制度,以及税改“三合并”方案之一,形成整肃官风的体系。

    延续挑战与历史定位

    火耗归公虽在雍正时期成效显著,却在其后的乾隆朝面临考验。乾隆对吏治有关注,却对火耗归公持保留,指出乾隆与大臣讨论是否恢复私征,也有人主张此项“万世不易”。饭后未久,地方开始以“防灾费”“公路维修”等名目变相征收,火耗已在制度上死灰复燃

    乾隆中后期财政空虚、新贵势力上升,使得火耗归公效力减弱。地方政府依旧靠各种附加名目弥补预算,雍正改革成效局限。

    道光以后,多次尝试调整火耗制度,但每次改革后被现实主体利益冲击,难见长久。到了清末,火耗问题已退为史籍描述,并成为现代学者研究官僚制度与税制弊端的典型案例

    现代学界对火耗归公评价不一。一方面,曾小萍指出这是清代最重要的财政合理化改革之一;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其“制度化附加税”,难以根治腐败

    今天,火耗归公成为税制演化中“灰色收入合法化”的典型案例,并提供了对官场腐败与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罗刹海市15《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