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夏朝起源之谜:考古又一重大发现,难怪大禹能成功治水

    关于夏朝考古,知名度最高的是二里头遗址,如今已被普遍认定为“夏都斟鄩”,但夏族兴于公元前21世纪,二里头文化最早不过公元前1850年,因此二里头最多只是“半夏”,那么还有一半夏朝何在?

    前面半夏何在,关乎夏朝起源,关乎大禹治水,一旦确定下来,就可以解开很多历史谜团。在新世纪之后,豫北考古取得又一重大发现,是可与史书互相印证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此地环境特殊,更符合4000年前大禹治水的逻辑。

    夏朝姒相之都

    由于过于久远,史书记载的夏朝地名难以考证,因此想要探索夏朝起源,最好找到与卫都有关的姒相之都。

    左传记载:公元前629年,“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叔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宁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卫国迁都到帝丘时,卫成叔梦到卫国始祖康叔诉苦说“姒相把祭物夺走了”,于是准备祭祀姒相,但宁武子说姒相非我族类,且姒相丢掉帝丘不是卫国之过。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上述这段记载可信度很高。如此,确定卫国迁都的帝丘,那么就知道姒相之都所在。

    探寻卫都帝丘,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在新世纪还是被找到,就在如今河南濮阳的高城遗址,就是黄河与济水流域之间,而古河济地区的核心就是濮阳。由于汉代时黄河泛滥,导致其被掩盖在了地下,故而难以找到。

    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考古发现,高城遗址是一座历代叠压的遗址,最早始于仰韶时代,城墙最早始于龙山时代,历经仰韶、龙山、夏商周,在汉朝时被掩埋。换言之,高城遗址在时间上包含了夏朝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卫国都城所在,因是“颛顼之墟”,故而被称为“帝丘”。因此,高城遗址曾先后是颛顼之都、姒相之都、卫国之都。需要说明的是,先秦史料称“帝丘”亦为“商丘”,因此史料中的“商丘”,不在如今河南商丘,而在豫北濮阳。

    大禹治水真相

    姒相是夏朝第五位君主,即大禹—夏启—太康—中康—姒相,因此他比大禹大概晚了百年左右。夏朝前期,以当时的交通能力来看,姒相与大禹的都城,应该相距不会太远(甚至在一处),大致在高城遗址附近,就是夏朝源于古河济地区。

    其实,很多证据表明濮阳应该就是禹都,比如:史载“禹都阳城”,先秦战国策也称濮阳为“阳城”,兼之大禹为颛顼孙子,理应定都帝丘;东夷与夏朝交流频繁,其中伯益辅助大禹治水,还有学者沈长云考证指出与夏后氏交往的具名的戎夷,几乎只有东夷,濮阳毗邻东夷地区,双方才能密切交流,因此史书上才会说夏朝“率在东土”等。

    当然,禹都在不在濮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暂且不谈。但种种迹象表明,大禹应在古河济地区的古兖州,自然也就应该在此治水。尤为重要的是,此地环境特殊,既有治水需求(形成治水传统、以及治水技能),也有以当时条件治水成功的可能。

    古河济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平原,河流湖泊众多,土地肥沃,自然利于农业生产,由此也就吸引了大量人口汇聚,但因为总体地势较低,就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于是,先民们就必须要抵御洪水,也即治水。

    史记记载:当时鲧治水9年,大禹治水13年。一般来说,洪水不太可能连续爆发20多年,或者存留20多年,只会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存留较久,而古河济地区环境恰好与之相符。学者沈长云认为,遂公盨(下图)中的大禹“敷土”或“布土”,是指大禹通过“疏川导滞”的办法,将被淹没的土地尽快显露出来;同时,大禹还曾累土成丘,人居其上,以躲避洪水,即《淮南子》中的“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古河济地区,还有很多被称为“某丘”或“某某堌堆”的龙山时代古遗址,当初累土成丘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避水。因此,夏朝中前期频繁迁都的原因,应该在于避水,最终迁徙到了洛阳盘地的二里头。

    因此,大禹治水原因与成功,都与古河济地形有关,其中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除了大禹超凡智慧之外,还有就是治水难度没有超出当时的生产力。至于史书上说大禹治理后世九州范围的水系,则是层累地造的神话,可能性显然不大。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谈:

    首先,夏朝起源何在,如今的确存在争议,但笔者认为,既然姒相之都在高城遗址,那么夏朝初都与之不会太远,毕竟当时的交通能力有限。让人无奈的是,这里是古黄泛区,汹涌的大水掩埋了很多遗迹,因此想要在这里再找到夏朝遗存,难度可能很大,也需要运气。

    其次,记得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过,国内95%的学者都认可夏朝存在。可见,存疑或否定的只占5%。至于西方学者完全否定夏朝史料、基本只看考古“字证”,究竟客不客观,相信大家都能判断。因此,主流是肯定夏朝,不要被人误导以为肯定与否定大致一样多。

    参考资料:《沈长云——走下神坛的治水者:再说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左传》、《史记》等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武则天的性生活04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1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罗刹海市15《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8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19“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