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朝代历史
十六、狗肉将军张宗昌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系有一位将军立了大功,这就是人称“狗肉将军”的张宗昌,当时他率领的奉军是最早进入关内的。
张宗昌,字效坤,1882年生于山东掖县,其父亲是个吹鼓手(农村婚庆丧仪中不可缺少的气氛制造者),因为家贫无计,张宗昌少年时便跟着别人闯了关东,曾在哈尔滨淘过金、修过铁路,也做过镖局的镖手。后来,张宗昌来到海参崴的华商总会中作了一名小协警,因为经常和俄警打交道,张宗昌学了一点简单的俄语,但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细节,这在后来可是帮了他的大忙。
由于张宗昌身材高大魁梧(可与冯玉祥相媲美),为人行侠仗义,加上工作性质的缘故,因而很快便在海参崴的黑社会中崭露头角,而辛亥革命党也有不少是混黑社会的,因而张宗昌多多少少交到一些这样的朋友。武昌起义后,陈其美派人来海参崴招收革命义士,张宗昌也想投机一把,于是便代革命党招抚了一股土匪,随后坐俄国邮船到上海去闹革命。
按之前的约定,这批人到了上海之后,应该由这股土匪的头子出任团长,但不知张宗昌怎么七搞八搞的,最后自己当上了团长,而那个土匪头子只混了个营长,也不知道后来是不是为革命献身了还是怎么样,总之是默默无闻、未见记载,倒是张宗昌投机成功,由此顺风顺水,屡遇贵人,最终成就了民国的一段传奇。
1913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原属南方的张宗昌骑兵团在徐州与冯国璋、张勋等部激战,但他们的队伍毕竟不是专业出身,结果一战即溃,张宗昌失败之后便裹伤投降了冯国璋。冯国璋见张宗昌相貌体格皆属不凡,因而将之纳入并令他去收复旧部。由此,张宗昌便拜到了冯国璋的门下,后来还当上了江苏军官教导团的团长。在袁世凯称帝的末期,据说张宗昌收了有关方面的20万大洋,派部下陈国瑞数人到上海把曾经的老领导陈其美(同盟会元老,蒋介石拜把子兄弟,陈果夫、陈立夫二叔,)给干掉了(在黑道上,张宗昌和陈其美两人还属同门)。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后,张宗昌也跟着出任总统府的侍从武官。每次阅兵的时候,都是张宗昌身着笔挺的将校服,骑着马在前面做引导,因而也引起了总理段祺瑞的关注。湘鄂之战前,张宗昌奉命回江苏成立第6混成旅,后来被派上战场。
1920年吴佩孚率军北撤后,张宗昌部退入江西时被江西督军陈光远缴械,张宗昌仅以身免。回京后,张宗昌结识了曹锟军官教导团的教官许琨,于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去走曹锟的门路(此时老领导冯国璋已死)。这时,他与陆军部结算的20万军饷拿到手,于是便打了八个金寿星送给曹锟作寿礼,这在当时可谓是惊人之举。
曹锟性格随和,他收了金寿星后十分满意,加上许琨在旁边说好话,于是便将答应将直皖战争中缴获的一批军械拨给张宗昌,让他组织一批人马。但是,张宗昌当时有枪无人,而后来吴佩孚得悉此事后又坚决反对,使得张宗昌借机复起的愿望落空。
许琨得知后,愤而对张宗昌说:“此处不留爷,只有养爷处,咱们走吧!”于是张宗昌便与许琨到关东投奔了张作霖。在最开始的时候,张宗昌并未受到重视,而他的旧部一两百人也都陆续到沈阳投奔了他,因而有一段时间张宗昌十分困窘。直到后来,张宗昌接受了一项剿匪的任务,张作霖给了他一些简陋武器,张宗昌带着他的旧部却抓住这次机会,一举端掉了近千人的土匪窝子,张作霖这才对张宗昌刮目相看,并有心要培养他一下。
张宗昌随后便被任命为绥宁镇守使兼吉林防军第3混成旅旅长,而这时他的好运气又来了,当时中俄边境上涌来了很多俄国沙皇的溃兵,这些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愿意把武器交给张宗昌,只需折算一点遣散费即可。由此,张宗昌在获得了大批俄国军械的同时,又编成了一支500人的白俄军,也就是后来的铁甲兵团。
张宗昌通过收编这支白俄军,获得了大量的俄国武器,计有六千支步枪、二十多门大炮和四十几挺重机枪,还有整箱整箱的手雷,这在当时可是不容小觑的。而且,在沙俄溃兵听说张宗昌收编白俄军后,也都纷纷赶来投靠,人数扩大到2000人左右,成为张宗昌手下一支能征善战的外国雇佣军。
白俄部队的士兵个个身材高大,作战勇猛,其中也有不少军械或者技术专家,因而很受张宗昌的青睐。特别是被这些人改装过的装甲列车,在战争中往往能起到奇兵的作用。另外,这支外国雇佣军使用的枪械武器都是俄国生产,他们的饮食也同张宗昌的其他部队不一样,平时都是吃面包黄油,拿的军饷也远比其他部队高。
张宗昌对这支白俄雇佣军爱如至宝,所以有人将这支白俄师称作“张宗昌的白毛子队”,这些白俄官兵也自认是“张宗昌的老毛子”。白俄兵不会讲中文,只会说“张宗昌老毛子”这几个字。在作战的时候,友军问白俄兵口令时,他们就答“张宗昌的老毛子”,当时很多人就和他们开玩笑:“你爸爸是谁?”白俄兵就答道:“我爸爸是张宗昌!”一时传为笑谈。
由于在奉军的联合秋操中表现出色,张宗昌所部被改编为奉军第3混成旅,成为奉军的正规军,随后作为主力军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出战之前,张宗昌对部下说:“这回我们要是战胜了,毫无问题,什么都有……要是战败回来,奉天是不会养活闲人的,到时我们就找个山窝去落脚吧!”
张宗昌的第3混成旅作为奉军第二军的前锋进攻热河北部,一番血战后,张宗昌攻克冷口,奇袭滦州。而此时正好冯玉祥倒戈,直军一片混乱,张宗昌趁机挥兵追击,并大肆收编溃散的直军,其部队一下就膨胀了七八倍,成为奉军中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话说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各怀鬼胎,彼此提防。冯玉祥最初的打算是防止奉军入关,而张作霖的计划是屯重兵于华北以压制冯玉祥的国民军,随后奉军南下解决长江各省的直系势力,以最大可能的扩张奉系势力。
张作霖的计划,是要沿着津浦路南下,夺取山东、安徽与江苏,这样才算是没有白打这次仗。而恰在此时,段祺瑞提出让卢永祥出任江苏督办,理由是直奉战争的开始本就是因为江浙战争引起,再说此说卢永祥也投入了张作霖的门下,正好以酬其功。
在安排卢永祥的同时,段祺瑞又下令皖系政客王揖唐出任安徽督办,张作霖刚开始并不同意,但转头一想,卢永祥和王揖唐并没有实力去南方就任,何不借“护送”的名义派奉军南下,趁机拿下安徽与江苏呢?
主意既定,张作霖立刻积极表示愿意出兵帮助驱赶江苏督军齐燮元,经费要由奉军自己的承担,不需要中央政府出一分钱。既然张作霖做出一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样子,段祺瑞、卢永祥等人便也不好拒绝,何况齐燮元根本就不肯下台,要用武力对抗中央呢!
1924年12月中旬,张宗昌受命率军南下赶走齐燮元,护送卢永祥上任。卢永祥虽然也收拢了一些残兵败将并自号“光复军”,但实际上是没有战斗力的。倒是张宗昌有七、八万人马拥挤在天津,正好想南下夺取点地盘,于是欣然受命,提军南下。
从天津沿着津浦路南下的话,就必须经过山东,而当时的山东督办是郑士琦,郑士琦是段祺瑞的皖系人马,他的实力有限,自然不敢拒绝假道,因此奉军通过山东畅行无阻。出了山东之后,第一个军事重镇是徐州,当时的镇守使是江苏第4师陈调元部,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陈调元当年也是冯国璋的门下,还曾经与张宗昌结为金兰之好,这次他见张宗昌率大军南下,自知无力抵抗,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徐州让开,自己率部队撤到砀山、大丰一带。由此,张宗昌不费一枪一弹便入了徐州,随后江苏门口洞开,而张宗昌的部队全部是用火车运送,一朝夕便已抵达长江北岸,并在浦口下车后立即抢上渡轮或帆船,进攻南京。齐燮元没有想到奉军来得如此之快,由于准备不足,奉军很快便兵临城下,齐燮元所部慌乱之中丢盔弃甲,急忙由沪宁线撤退。
张宗昌所部的追击速度也很惊人,立马就跟着后面进占镇江,齐燮元的军队再次大败,已经不复成军。随后,奉军相继占了江阴、无锡、苏州,并进至松江。张宗昌当年随冯国璋在江苏呆过数年,对此地了如指掌,其行军之速,不愧为“长腿将军”的称号。
张宗昌的护送任务虽然圆满完成,但手无寸铁的王揖唐和卢永祥根本就控制不住江浙局面,不到几个月,他们就做不下去,只能自动引退,而这真是张作霖的妙计所在。按张作霖的计划,是打算让姜登选去接任江苏督办而让郭松龄接管安徽督办的,不料郭松龄已经派出一个旅到达蚌埠后,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杨宇霆自持劳苦功高,硬是抢去了江苏督办一职,原来他也想尝尝“唯我独尊”的土皇帝是啥子滋味。
张作霖拗不过他,只好论资排辈,将杨宇霆放为江苏督办,而姜登选改为安徽督办。这个安排一出,立刻激怒了两个人,一个是本安排为安徽督办的郭松龄,另一个则是拥兵江南的张宗昌。张宗昌在一气之下,将大部分军队全部撤回徐州,只留下一个旅在上海负责贩毒的运送护卫工作。
在张宗昌将部队撤回徐州后,张作霖也知道他心怀不满,也得赶紧给他找块地盘,不然这七、八万人造起反来恐怕也不好办。张宗昌想来想去,当时也只有山东可以安排,但山东是段祺瑞保留的唯一一块皖系自留地,如果再让张宗昌给拿去,段祺瑞这次出山可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枪杆子的年代,终究还是枪杆子说了算。最后,段祺瑞在无奈之下,只能让郑士琦让位给张宗昌,而张宗昌就此衣锦还乡,当上了山东督办。
张宗昌这个人,带兵打仗固然勇猛,但却是好赌好色、草菅人命的混世魔王,他督鲁三年,坏事干得不少,好事干得不多,人送绰号“狗肉将军”“三不知”。
“狗肉”者,并不是张宗昌爱吃狗肉,而是喜推牌九、好赌的缘故(牌九俗称“狗肉”);不过,当时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张宗昌某次阅操时,一条野狗突然闯入阵中,不但咬了他的坐骑,还咬破了他的皮靴。尽管卫兵们一拥而上把狗打跑,但张宗昌被这么一吓,一则惊魂未定,二则因为卫兵们竟然没有把狗打死而大发雷霆,他回到督军署后,不但将卫兵们每人鞭笞数十下,而且还下令在济南城内全员出动打狗(打死后大家吃狗肉)。此令一下,济南的大街小巷里满是手持大棒的警察士兵,他们见狗就打(也不看主人面了),数天之后,狗尸遍地,狗踪全无,张宗昌由此也被人称为“狗肉将军”。
张宗昌的绰号前面还有三个字,那就是“三不知”。“三不知”者,即这位狗肉将军从来不知道他自己“有多少兵、有多少钱、有多少姨太太”。
先说第一个“不知”,张宗昌的部队成员复杂,有华人、有俄人,有土匪、有正规军,器械也是各种制式,新旧不一,但战斗力还不错,因而在奉军中有一定的地位。另外,张宗昌特别喜欢招兵扩大自己的势力,那些投奔他的土匪流寇基本是来者不拒,如后来也成为军阀之一的孙殿英,便是张宗昌做山东督办的时候收编的。而且,张宗昌扩军也不管人数,投奔的人报多少是多少,还没多长时间,就搞十几个军就出来了,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少条枪、多少人马。
第二个“不知”,说张宗昌不知道自己多少钱,也没有冤枉他。和其他军阀相比,张宗昌的搜刮能力也是无人能比的,当时山东的各种捐税、摊派、军用票,完全就是随心所欲的乱来。其他的军阀,好歹都要顾及点自己的乡土情谊,但张宗昌对自己的家乡也一点不放过。不仅是各种苛捐杂税,张宗昌还公开地走私贩毒来养活他的军队,这就更加令人发指了。
第三个“不知”那就更搞笑了,说张宗昌不知道自己多少个姨太太,但这事还真的一点不假。有一次张宗昌去千佛山登高,只见他身穿长袍马褂,口里含着雪茄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四十几个奇装异服的年青女人,一个个油头粉面,身旁还有众多的丫环伺候,其姨太太之多,可见一斑。张宗昌不但姨太太多,据说还是“八国联军”,日本、韩国、俄国的,应有尽有。最荒唐的是,张宗昌喜欢逛窑子,看上了那个窑姐就带了回去做姨太太,并在外面弄个房子,派两个卫兵,挂个“张公馆”的牌子,就算多了一个。但过段时间,张宗昌忘记了这位“新人”,卫兵撤回,这“姨太太”也只好重操旧业,所以有嫖客经常戏言:“走,跟张宗昌的老婆睡觉去!”这话传到张宗昌的耳朵里,他也不恼,一笑置之,其荒唐可知。
张宗昌虽然是个粗人,但有一点却颇值得称道,那就是尊孔。他当时不但出过诗集,而且还大量出版印刷过儒学的十三经。据印刷界人士评价的,张宗昌弄的十三经,那可能是历史上纸张、印刷和装帧最好的一套版本。
张宗昌还会写诗,还出过诗集。您要不信,就给您念两首:
一、《俺也写个大风歌》,作者: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二、《笑刘邦》,作者:张宗昌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前面一首好理解,后一首的最后一句恐怕有点文不对题,什么叫“奶奶早已回沛县”,其实啊,这句里少了一个字,那就是“奶奶(的)早已回沛县”,张宗昌作诗,一向是把骂娘的话写进去的,也是古今诗坛一大特色。
说到这诗集,其实是张宗昌请的前清状元公王寿彭给他做的,因而虽说粗鄙,终究还是有打油诗的风味。张宗昌在督办山东时,为了表示自己重视教育,而不惜花费重金将王寿彭请来做山东教育厅长。不仅如此,张宗昌还故作姿态,将王寿彭拜为老师,向他学习如何作诗,于是便有了张宗昌的个人诗集:《效坤诗钞》(效坤为张宗昌的字)。诗集弄好后,凡是亲朋好友,人手分赠一册,张宗昌总算是甩掉了“文盲”的帽子。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奉系势力达到鼎盛,不仅雄踞东三省,而且还囊括了热河、直隶、山东、江苏、安徽五省,已成长江饮马之势,这下惹恼了一位江南大帅,这就是五省联帅孙传芳。
-
- 热点推荐
-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