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朝代历史
上海战役:歼敌15.3万余人——解放战争经典战例
【交战双方】第三野战军第9、第10兵团和第7兵团第23军、第8兵团第25军等部;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第12、第21、第37、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以及海军第1军区和空军等部
【指挥将领】陈毅、粟裕;汤恩伯
【战果】歼敌15.3万余人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蒋介石苦心经营达三个月的长江防线一夜间轰然倒塌。
眼见 首都 随时有失陷之虞,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抛开 引退 的外衣,于22日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吴忠信等一班文臣武将在杭州笕桥机场举行紧急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蒋介石首先开口: 南京危在旦夕,沪宁线已被共军切断,大家看如何是好。
诸位要员互相注视着,无人发言。
把所有部队,都撤到沪杭一带,坚守淞沪。 蒋介石下令。
会后,蒋介石心神不定地回到了溪口,时刻关注着南京的情况。事实上,这位蒋总裁心里十分清楚:南京 失陷 不过是早晚的事。但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也太快了。仅仅过了一天,人民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
得知这一噩耗的蒋介石万念俱灰,不吃不喝,要效仿希特勒 杀身成仁 。后经蒋经国等人的苦苦相劝,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一路高歌猛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国民党残兵败将,前锋直逼蒋介石的老家溪口。
关于 敌军 神速推进的电报一封封来到溪口,蒋介石气急败坏,把电报往地上一扔,骂道: 娘希匹!敌军,敌军!为什么只报敌军进攻不见国军抵抗!
老巢已去,溪口朝不保夕,蒋介石自然不敢久留,只好另择 隐居 之地了。
临别之际,他带着儿孙们流连于故乡的山水间,与族中老人依依话别,来到母亲的墓前做最后的告别 或许他已有所预感:今日离去,不知何日能返?
送别的乡绅问: 总统几时再回来?
蒋介石略微迟疑了一下,便伸出3个手指头,肯定地说: 最多三年!
25日下午2时,蒋介石一行来到象山附近的头江口。因为水浅,只得先上竹排,再换乘汽艇,送到早就停在头江口外清江上的 太康 号军舰。
站在甲板上,蒋介石不愿再回头望一眼故乡,只是望着涟涟水波,默默无语。此次离乡,蒋介石是何感触,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他就和家乡永别了。
还是蒋经国一语道出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情: 大好河山,几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后,汤恩伯集团除一部逃往福建外,余部退据上海,连同原淞沪警备司令部所辖部队,共8个军25个师20余万人,另有海军各种舰艇30余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130多架,企图依靠上海的丰富物资和长期筑成的永备工事继续顽抗,同时继续把储存在上海的黄金、白银和其他重要物资抢运到台湾。
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濒临长江出海处,人口600万人,是中国的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号称 十里洋行 。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蒋介石赖以起家、各种反动势力麋集的地方,还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基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30日,蒋介石气势汹汹地赶到上海,与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一起具体策划和部署淞沪决战。
蒋介石之所以要亲自指挥淞沪战役, 保卫 大上海,是有他的打算的。蒋介石年轻时就是在上海发迹的,得到了爱情、名气和权力。在如今灾难临头之际,他想到了一个更为疯狂的计划。淞沪战役一打响,美英等国便不再袖手旁观,坐视国民政府败北,所以他发誓要打好 第三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淞沪决战。
汤恩伯,蒋介石的老乡,生于浙江武义。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期间著有《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的赏识,自此成为蒋的心腹爱将,平步青云,官至陆军中将。
别看汤中将指挥打仗确实不怎么样,可谓是志大才疏,却能在官场屡屡咸鱼翻身,起死回生。这其中自然有很多诀窍,但有一点至为重要,这就是他对于蒋介石无二的忠诚。就在不久前,他将恩师陈仪准备投共一事密报蒋介石。蒋介石也正是看重此点,才将镇守上海的重任交于他。
陈仪,字公侠,号退素,浙江绍兴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1893年出生的陈仪,在国民党军政界资历甚深,是一位元老级的人物。早年东渡日本,先后在陆军测量学校、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光复会,结交了徐锡麟、秋瑾、蔡元培、蒋百里、蔡锷等革命党人,与鲁迅关系甚密。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长。1917年,再次东渡日本,入陆军大学深造,成为中国留日陆大第一期学生。
陈仪担任过浙江省主席、福建省主席兼第25集团军总司令、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等要职,曾独揽福建军政大权八年之久,是国民党军政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1925年,穷困潦倒的汤恩伯经人介绍认识了时任浙军第1师师长的陈仪。因是浙江同乡,加之汤恩伯生得魁伟强壮,谈吐不凡,陈仪很是欣赏,便慨然应允每月资助五十元,供汤赴日求学。汤恩伯感激涕零,立即跪拜于地说: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乃陈老也,学生愿拜您为恩师,生死与共。
正是由于陈仪的鼎力相助,汤恩伯才得以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深造,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日期间,汤恩伯与同在日本留学的陈仪外甥女黄竞白相识并热恋。两年后,汤恩伯携黄竞白回国完婚,与恩师陈仪又有了亲戚关系。
当时,陈仪已依附蒋介石。汤恩伯便通过陈仪的大力推荐,与蒋介石相识,并逐渐得到蒋的器重,成为蒋的心腹爱将。陈仪对汤恩伯有知遇之恩,汤恩伯也视陈仪为亲生父亲。因此当1949年1月,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准备反蒋时,曾派外甥带着他的亲笔信面见汤恩伯,要其起义。
谁知,汤恩伯出卖了陈仪,派人把信送到奉化交给蒋介石。不久,陈仪被解职扣押。1950年6月18日被蒋介石以 勾结共党,阴谋叛乱 罪枪杀于台湾。
靠出卖恩师,汤恩伯再次获取了蒋介石的信任,被委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重任。
根据蒋介石要死守上海的意图,汤恩伯确定的守备方针是:以海、陆、空军协同作战,实行固守防御;利用碉堡群工事,坚守市郊,屏障市区;巩固吴淞,确保海上退路;机动使用江湾、龙华机场,维护空中通道。具体部署为:
以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等6个军共20个师,配属坦克、装甲车,守备黄浦江以西市区及外围太仓、昆山、嘉兴、金山等地;以第12、第37军共5个师,守备黄浦江以东地区。另以海军第1军区和驻上海空军协同防守。其防御重点置于浦西市郊吴淞、月浦、杨行、刘行、大场和浦东高行、高桥等地区,借以屏障吴淞和市区,保障其出海通路。
然而此时上海已成一座孤城,国民党军心动摇,官僚恐慌,就连蒋经国也哀叹道: 如大海中孤舟,四顾茫然 。
为给部下鼓气,蒋介石连续接见团以上军官,忙得 几无一刻休息 ,并在汤恩伯的陪同下,亲自巡视上海街头,宣称: 共产党问题是国际问题,不是我们一国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必须依靠整个国际力量。但目前盟国美国要求我们给他一个准备时间,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只希望我们在远东战场打一年。因此,我要求你们在上海打六个月,就算你们完成了任务,那时我们二线兵团建成了,就可以把你们换下去休息。
蒋总裁亲自坐镇指挥,汤恩伯更是豪情万丈,牛皮吹得嘟嘟响,扬言一定要把上海变成 第二个斯大林格勒 。他召集部属训话,称: 总裁指示我们要决心坚守上海六个月,上海是个国际都市,非常重要,只要我们能把上海保住半年,美国就会直接来援助我们,那时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打起来,就可整个解决国际共产党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也就可以一起解决了。
为死守上海,汤恩伯不惜血本地在市区与郊县构成外围、主体、核心三道阵地。其中,钢筋水泥筑成的主碉堡阵地3800个,碉堡间战壕相连,壕沟内还可行驶吉普车,半永久性的掩体碉堡1万多座。中央社誉为 固若金汤 。阎锡山视察阵地后,颇有信心地认为至少可以守上一年。蒋经国则称之为 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可与 马其诺防线 媲美。
在渡江战役的进程中,中央军委和总前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决定攻取上海。
4月底5月初,中央军委向总前委、华东局、第三野战军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抓紧完成占领上海的准备工作,既要歼灭守军,又要完整地接管上海,以利尔后建设,并保护外国侨民。在军事部署上,要先占领吴淞、嘉兴,封锁吴淞口和乍浦海口,断敌海上退路,防止大批物资从海上运走。
据此,总前委决心以第三野战军所属第9、第10兵团8个军及特种兵纵队近30万人的兵力攻取上海;以第二野战军主力集结于浙赣铁路金华至东乡段休整,策应第三野战军夺取上海,准备对付美、英等国可能的武装干涉。
上海郊区地形平坦,村庄稠密,河流沟渠纵横。国民党守军以水泥地堡为核心,构筑大量集团工事,不便于大兵团机动和近迫作业。市内高大建筑物多而坚固,主要市区傍黄浦江西岸,市北吴淞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点,是上海市区出海的交通咽喉。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受战火破坏,陈毅、粟裕决定首先兵分两路,采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吴淞口,断敌海上退路,尔后再围攻市区,分割歼灭守军。其部署是:
第10兵团指挥第26、第28、第29、第33军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由常熟、苏州向昆山、太仓、嘉定攻击前进,直插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截断上海守军的海上通路,尔后由西北向市区进攻;第9兵团指挥第20、第27、第30、第31军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以2个军由南浔、吴江等地迂回浦东,向奉贤、南汇、川沙攻击前进,进逼高桥,协同第10兵团封锁吴淞口;另2个军集结于松江以南和嘉兴及其以东,视机攻占吴淞口、青浦。尔后该兵团由东、南、西三面与第10兵团会攻上海市区。
战前,第9、第10兵团进行了认真准备,包括组织部队整训、加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并要求在市区作战力争不使用火炮等重武器。华东局和第三野战军抽调5000名干部组成接管机构,拟制了接管计划和警备措施,并筹集大量粮食和煤炭。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秘密组织大批纠察队护厂护校,保护人民财产。
5月12日,第三野战军各部队分别向上海外围守军发起攻击,上海战役就此打响了。
第9兵团第20、第27军先后攻占了平湖、金山卫、奉贤县南桥镇、松江、青浦等地,进逼川沙,对上海形成了包围之势。至14日,在特种兵纵队重炮兵部队的协助下,封锁了高桥以东的海面,部分达到了封锁黄浦江的目的。汤恩伯见侧背受威胁,被迫由市区抽调第51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地区加强防御。
第10兵团攻占昆山、太仓、嘉定、浏河等地,向月浦、杨行、刘行守军发动猛攻。国民党军依托钢筋水泥碉堡群,在舰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实施连续反击。15日,又将第21军及第99师自市区调至月浦、杨行、刘行加强防御。
由于渡江作战节节胜利,进攻部队指战员滋生了轻敌思想,对敌人败逃后的战斗力消耗和混乱情况估计过重,对敌人的负隅顽抗和防御能力估计不足,致使进攻受阻。
总前委指示部队不要性急,应立于主动地位,作充分准备,以克服钢筋水泥工事。进攻部队及时总结攻击钢筋水泥地堡群的经验,调整了部署,改取以小分队行动为主,实施 锥形攻击 的战法,以近迫作业,单人爆破,先打孤堡,后打群堡,逐步推进,稳扎稳打的攻坚战术,逐个夺取碉堡,加速了战斗进程。
至19日,第10兵团相继攻占月浦、国际无线电台,肃清了刘行地区的守军。第9兵团攻占川沙、周浦,在白龙港地区全歼第51军,将第12军压缩于高桥地区,并割断了其与浦东市区第37军的联系,与第10兵团形成了夹击吴淞口之势。
汤恩伯为保持吴淞口出海通路,将第75军东调,增防高桥,依托该地区濒江依海、三面环水、地形狭窄的有利条件,在海、空军配合下频繁反击。
进攻部队与其展开激烈争夺战。23日,特种兵纵队的远程火炮对高桥东北海面的国民党军舰艇进行炮击,击中7艘,其余逃走。至此封锁了高桥以东海面,将守军主力压缩于吴淞口两侧地区,为攻取市区、全歼守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10天的外围作战,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第51、第123军和暂编第8师等大部2万余人,攻占了守军的外围阵地和部分主阵地,形成南北钳击吴淞的强大攻势。但由于仅从两翼实施突击,地域狭窄,部队不便展开,短时间内难以奏效。
鉴于华东局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已初步完成,20日,中央军委电示粟裕、张震并总前委: 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已大体就绪,似此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 , 攻击步骤,以先解决上海后解决吴淞为适宜。如吴淞阵地不利攻击,亦可采取攻其可歼之部分,放弃一部分不攻,让其从海上逃去 。并指示进攻市区应同时由南向北,实行多面攻击,以分散守军兵力。
为加强进攻市区的兵力,第三野战军依据战况的发展,决定调整部署,对上海发起全面攻击。并增调第7兵团第23军、第8兵团第25军及特种兵纵队的炮兵第1、第3团各两个营和第2团、战车团,分别配属第9、第10兵团作战,总兵力达10个军30个师及特种兵纵队,近40万人。
21日,第三野战军下达了《淞沪战役攻击命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歼浦东地区之敌,控制黄浦江东岸阵地,封锁敌人的出海通路。限于25日前完成。为此,第9兵团应以第30、第31军全力攻歼高桥地区守敌,控制黄浦江东岸阵地,组织炮火切实封锁黄浦江面,切断敌军海上逃路。其余各部队完成对市区的攻击准备。
第二阶段,预定27日发起,夺取吴淞、宝山及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完成对苏州河以北地区守军的包围。为此,第10兵团应以第25、第29军全力攻占吴淞、宝山,控制黄浦江岸要塞阵地,组织火力封锁吴淞口,与黄浦江东岸部队沟通火力联系,切断敌军海上逃路,并严防敌舰袭扰;第9兵团应以第20、第23、第27军攻取苏州河以南市区,力求 a入敌纵深,分割歼灭市区守敌;第30、第31军除加强沿江沿海之警戒外,并以必要的炮火支援黄浦江西岸作战。
第三阶段,聚歼可能退缩到以江湾为中心地区之敌,达成攻占淞沪全区之目的。为了尽量使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和公私建筑物不受或少受损坏,规定部队在市区作战时,力争不使用火炮、炸药。
正当各部积极部署总攻之时,23日侦悉敌人已准备从海上撤逃,第54军已从真如撤走,苏州河以南市区仅有5个交警总队。据此,第三野战军前指即令各部同时实施作战计划。
当夜,第20、第21、第23、第26军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攻击市区,第25、第28、第29、第33军继续强攻杨行、月浦地区,第30、第31军继续攻歼高桥地区守敌。
24日,第20军攻占浦东市区,守敌西窜;第27军攻占虹桥镇、龙华镇和龙华机场,挺进至苏州河以南市区边缘;第23军亦进至龙华地区;第26军沿绿杨桥、塘桥攻击前进;第29军攻占屏障吴淞、宝山、江湾机场的月浦南郊制高点。
此时,已于18日登舰准备逃跑的汤恩伯及其总部见大势已去,一面将第75军第6师从高桥调回月浦地区增强防御,以保障吴淞的安全;一面指挥苏州河以北主力向吴淞收缩,准备从海上撤逃。
第三野战军指挥部命令各部队立即发起追击,大胆 a入守军纵深,截歼溃逃之敌。
24日夜,第23、第27军分别从徐家汇、龙华进入市区,第20军主力从高昌庙西渡黄浦江进入市区。各部队多路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直插每条街道,抢占街垒和楼房火力点,打得敌人蒙头转向、手足无措。战斗中,淞沪警备司令部一名传令军官竟开着吉普车将作战命令送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
至25日凌晨,第27军基本上控制了苏州河以南的主要市区。但进至南岸开阔地段时遇到了麻烦。守敌凭借北岸百老汇大厦等高大建筑物和成片厂房,居高临下构成强大的火力网,严密封锁解放军必经之马路、桥梁和河面。
突击部队多次攻击受阻。双方一直对峙到中午,仍未打破僵局。指战员情绪激愤,强烈要求使用重炮强攻。
军长聂凤智亲自来到前沿察看,随即召开军党委紧急会议,统一认识,研究决定:一是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筑,坚持不准使用重武器;二是改变战术,避免正面强攻,待天黑后迂回袭击敌人;三是采取政治攻势,争取敌人放下武器。
通过地下党的关系,查到了国民党留守上海市区的最高指挥官、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的电话号码。聂凤智与刘昌义通话,晓以大义,劝其放下武器。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刘昌义于26日凌晨率4万余人撤至江湾、大场地区缴械投降。第27、第23军和第20军一部渡过苏州河,迅速占领河北市区。
期间,第26军攻占真如车站、大场、江湾,第25、第29军攻占吴淞、宝山,第28、第33军攻占杨行等地,第30、第31军攻克高桥。
27日上午,第27军攻至上海市区东北角杨树浦地区。据守该地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的国民党军约有8000人。这是淞沪最后一股残敌,已无路可逃,覆灭在即。为避免水电设备遭到破坏,保证全市水电正常供应,第27军决定在加强军事压力的同时,争取以政治攻势迫敌投降。经过争取,守敌投降。至此,上海市区已全部解放。
战役期间,第二野战军主力控制浙赣铁路沿线,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主力解放浙东宁波、温州等地,有力地策应了攻占上海的作战。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接管人员及时跟进,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协助下,有秩序地进行接管工作。警备部队实施严密的警卫措施,工人护厂队积极护厂,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后,严格执行政策,自觉遵守纪律。各级指挥所不进民房,指挥员就在马路边、街道旁指挥作战。部队一面清扫残敌,一面维护社会秩序,严格保护人民群众和外侨的生命财产。指战员们不入民宅,不扰市民,谢绝馈赠,进入市区的头三天都露宿街道两旁。在货币制度变动未明确前,不买东西,没有菜吃,就用盐水拌饭,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影响。
面对此情此景,上海各界人士齐赞人民解放军是仁义之师。西方通讯社也纷纷报道,胜利之师睡马路,情景感人。
第25军向崇明岛发起攻击,歼守敌一部,于6月2日解放全岛。至此,上海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除汤恩伯率5万人乘军舰从吴淞口撤逃外,第三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51、第37军和5个交警总队全部及第123、第21、第12、第75、第52军大部,共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上海的解放,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残部,保卫东南沿海国防,以及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
- 热点推荐
-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