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西安事变概述

    东北三省沦陷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进犯,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蒋介石仍坚持不抵抗的政策,同时,加紧进攻陕北的红军。当时在陕北的是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即第十七路军),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结束内战,共同抗日,对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早在1935年12月,汪锋被毛泽东派往西安会见杨虎城。杨虎城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解救广大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远大抱负,和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中共北平局也有联系。因此,他见到毛泽东的信后非常高兴,从内心里赞同共产党的政策,对蒋介石对外投降、对内作战的反动政策十分不满。1936年,双方经多次协商后,达成了四项合作协议。不久,杨虎城即按协议设立了交通站,帮助中国共产党购买所需物资,方便同中共人员的往来,共产党派张安彬为驻十七路军代表,杨虎城任命他为总指挥部政治处主任秘书。
    争取西北军的同时,中共把争取东北军作为工作的重点,因为东北军在西北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由于其数量大,当时,陕甘宁苏区周围有敌军173个团,其中东北军就占有60个团;二是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同时又是国民党军的副总司令,在国民党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由于东北军是在东三省沦陷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被迫撤进关内,将士怀念故土,强烈要求抗日,收复家园,他们从心里都赞同中共的抗日主张。因此,中共非常重视对东北军的工作。
    但蒋介石一意孤行,强令东北军对红军进攻。1935年10月到11月,东北军在对红军的作战中,连战连败,被俘近万人。红军对被俘者不杀、不辱,愿留的,分别留任职位;愿回的,一律发给路费;负伤的,同红军伤员一样治疗。
    1936年1月上旬,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67军619团团长高福源,经过中共的思想工作,接受了中共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回到洛川后,他规劝张学良、王以哲联共抗日。此时的张学良,正处于彷徨之中。 九一八 事变后,他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丢掉东三省,大军一撤千里,被国人斥为 不抵抗将军 。年轻有为、满怀抱负的他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东北军流亡关内后,全军上下一致呼吁 打回老家去 ,身负国耻家仇的张学良也希望回师东北,报仇雪恨。但蒋介石偏派他攻打红军。
    战场上,东北军毫无斗志,连连失败,损兵折将,官兵怨声载道。张学良异常苦闷。1935年10月,张学良趁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机会,专程到上海看望了他的好友《新生》主编杜重远和东北义勇军将领李原。他们都反对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主张抗日。他们的意见对张学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他对红军的政策和苏区的状况毕竟了解不多,经过高福源一番慷慨陈词,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愿意和中共联络谈判。
    高福源回到陕北,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后,两人非常高兴,当即派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前往洛川,进行接触。1936年1月17日,李克农抵洛川,同王以哲、张学良商谈,张学良表示愿为国防政府奔走游说,并与红军各守原防,互相通商。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采取主动姿态,于1月25日与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合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提出 誓死不做亡国奴 的口号,表示红军愿意先同东北军联合,作抗日先锋。
    1936年8月,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的抗日联军的设想,在西北地区实现了。
    蒋介石对西北局势的变化非常恼怒。1936年10月,蒋介石亲自飞往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 剿共 ,调集260个团的兵力,准备对红军大举围攻。他还准备撤换张、杨,另派他的嫡系蒋鼎文为前敌总指挥,派胡宗南到陕西边境,切断东北军、西北军同红军的联系。这年冬,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20多位将领聚集西安,战争一触即发。
    张学良对蒋的倒行逆施十分不满,曾多次规劝蒋介石。12月7日,张学良又痛切陈辞,恳求蒋介石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主张,蒋介石勃然大怒,拍着桌子痛斥张学良,骂他年幼无知,受了共产党的 迷惑 ,高喊 你就是拿枪打死我,我也不能停止剿共 。二人不欢而散。随后,杨虎城又劝说,又被蒋严辞拒绝。张、杨见蒋不可救药,开始考虑 兵谏 。
    12月9日,西安万余青年学生为纪念 一二 九 运动一周年举行示威游行,蒋介石严令特务军警镇压,学生群情激愤,准备前往华清池向蒋请愿。蒋介石令张学良派军镇压,如不听劝阻,格杀勿论。张学良乘车到场劝说学生。群众高呼: 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 群众的悲愤呼号,不畏死亡,激发了张学良的爱国热情和勇气,他流着热泪对学生恳切地说: 诸位放心,一个星期之内,我必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群众回去后,张学良直奔杨虎城处,开始商谈捉蒋的计划,下定决心 兵谏 。
    张、杨二人经具体部署后,商定东北军负责到临潼捉蒋,西北军负责拘禁在西安城内的蒋系军政要员。经过周密策划后,行动开始了。12月12日晨5时许,东北军卫队营营长孙铭久率一个连冲进华清池,与守卫士兵激战。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仓皇出逃,翻墙时跌伤脊椎骨,躲到骊山一块大石后,捉蒋部队立即搜山,在草丛中将缩成一团的蒋介石捉到,将他解至西安新城大楼。同时,西北军也展开行动,在军官训练大队副队长赵寿山的带领下,将南京军政大员陈诚、朱绍良、卫立煌等数十人活捉,拘禁在西安招待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又称 双十二事变 )。
    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张、杨通电全国,申明 兵谏 的目的,提出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反响强烈,各界爱国人士对张、杨的爱国行动给予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各帝国主义国家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态度各异。日本政府阴谋制造大规模内战,从中渔利,极力主张讨伐张、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严重危胁英、美的在华利益,因此,英、美等国反对日本独占中国,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张、杨对事变后纷乱复杂的形势无所适从,他们迫切盼望中国共产党派代表来商讨解决事变的办法。
    12月16日,应张、杨的邀请,周恩来、秦邦宪等到西安,与先期抵达的叶剑英会合后,前往参加谈判。周恩来将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转告张学良和杨虎城,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支持,对他们说明,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国民党内爱国力量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与英、美在华利益的冲突,是有可能迫使蒋介石同意抗日的。如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就会实现全民族抗战,否则,可能引起更大的内战。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力争说服蒋介石,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就可以释放他回南京。这样有利于发动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周恩来的精辟分析,坚定了张、杨逼蒋抗日的决心。
    23日,宋子文、宋美龄代表蒋介石与西安方面正式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参加了谈判,最后达成了六项决议。达成协议后,蒋介石以 领袖人格 担保,不做书面签字,提出回南京后分条逐步执行。西安方面以民族利益为重,表示同意。和平谈判获得初步胜利。25日下午3时半,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直奔西郊机场,同蒋介石一同飞回南京。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
    周恩来与中共代表团在经历二个多月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后,终于争取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破产。国共两党从此开始了共同抗日之路。
    【精彩直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当时扭转时局的关键,它使长达10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局面,国共两党有了新的合作,并走上了共同抗日的道路。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超人的魄力。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