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满洲镶红旗人,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的女儿。光绪四十年(1888年)十月被选为珍嫔。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因慈禧太后六十岁大寿,晋封珍妃。珍妃是光绪皇帝一生中唯一宠爱的妃子,也是唯一一个给光绪帝无助和压抑的生活带来阳光和快乐的女人。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光绪皇帝接受了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的变法主张,推行新政。珍妃积极追随光绪帝,极力支持维新变法,这引起了慈禧太后对她的强烈不满。这一年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维新派,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之中,同时把珍妃打入冷宫,被囚禁于紫禁城东北部的北三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临走前令人将珍妃推入乐寿堂后井中溺死。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害珍妃呢?珍妃堕井的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
一直以来关于珍妃之死,流传有各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珍妃请求光绪帝留京,触怒了慈禧太后,被慈禧太后下令扔到井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胁迫光绪帝离京西逃,珍妃从北三所放出来以后,跪求慈禧将光绪留在京城,主持朝廷事务。慈禧太后大怒,以扰乱后宫,不守本分为由,下令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下井中致死。
第二种说法是,慈禧太后以贞洁观为由,逼迫珍妃自尽,珍妃当然不愿意,于是慈禧就下令太监把他推到井中。
原清宫太监唐冠卿曾亲身参与处死珍妃的过程,他这样回忆:庚子七月十九(1900.8.12),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宫里一片恐慌。这天中午,唐冠卿在宫中当差,亲眼见到慈禧在午睡时间悄悄和崔玉贵走出乐寿堂,碰巧遇见唐冠卿在后门休息,就让唐冠卿扶着她走到颐和轩的角门。到了角门,慈禧令唐冠卿守在颐和轩廊上,以防旁人靠近或偷窥。但是里面的人说话,他还是听得很清楚。这说明处置珍妃的地方离颐和轩不远。慈禧在回銮之后以“珍妃随扈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掩盖过这件事。慈禧为了掩人视听,让珍妃的娘家人下井打打捞珍妃尸体,打捞时将顺贞门到乐寿堂划为禁区,并且焚香祷告,诵经念佛。
第三种说法是,珍妃因为得了天花,请求不随慈禧太后西行,慈禧十分恼怒,下令推她入井。根据太监小德张过继孙张仲忱在《我的祖父小德张》一文中回忆,当八国联军进城后,慈禧命人叫珍妃过来,让她换好衣服一起走,不一会,珍妃披散着头发,穿着旗袍走了过来。慈禧大怒说,到这时候了,你还装模作样,洋人进来,你活得了吗?赶紧换衣服走!”珍妃说:“皇阿玛,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病,两腿酸软,实在走不了,让我出宫回娘家避难去吧!”慈禧很恼怒,就叫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扔进了井里。据后人的考证,珍妃可能真的得了天花,卧病在床。
第四种说法是,是出自《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中,这本是慈禧太后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所写的。书中说珍妃姿容婉丽,赋性聪颖,非常有才干,就像是年轻时候的慈禧,因此慈禧太后实际上十分喜爱珍妃。因为珍妃当时通过关系从外国人手里买来了相机,随处拍照,并且珍妃喜欢穿着男服在宫里走动,这让慈禧太后难以理解,认为是给皇家丢脸。因此,慈禧和珍妃产生了隔阂,但却没有要杀害珍妃的心思。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决定西行,可带不了这么多人,只好带上光绪帝和隆裕皇后,而其他的一些亲属都回娘家躲一躲,妃子也不例外。但是珍妃一直缠着慈禧太后说,我是光绪帝的妻子,我也要跟着去,您有偏见,皇后是您的侄女,所以你偏心。这让慈禧太后十分难堪,随后珍妃一直跟着慈禧太后到了颐和轩附近,珍妃又说:“我就要和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慈禧听了更生气,随口说:“你愿意死就去死吧。”珍妃说:“既然如此,我就死给你看。”于是直奔井口而去。慈禧一看不好,赶忙叫太监崔玉贵去拉住她,可是为时已晚,珍妃已经跳入井中。由于当时情况危急,慈禧太后也来不及管她,就西行去了。
因为这本书是慈禧太后的亲属所写,这种说法明显有为慈禧太后开脱的意思,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以上几种说法,前面几种比较可信。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害珍妃,是深思熟虑后的谋杀,还是一怒之下的冲动,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