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清代后期汉族交通风俗研究

    清代后期,民间在行旅交通工具和时尚方面,一方面适应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开发的需求,继承发展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制宜,改善旧有的运输条件设施,另一方面,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西方先进交通运输工具设施的引进,民间的行止习尚呈现出诸多新的时代特征。
    1.传统交通风俗的延续
    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商埠市镇,还是偏僻落后的农村,清代后期都保留着旧有的交通运输工具,以满足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诸多需求。在陆路交通方面,陕西宜川县境 内山川起伏,道路崎岖,凡稼禾收获、亲友迎送,悉仰赖牲畜驮载,俗称 驮子 。甘肃华亭县民间代步多用驴马,运载间有牛车或人力车,至于轿车、脚踏车、黄 包车、汽车等,因为 碍于道路不治,交通未便,无用之者。 至于肩舆,在清末上等人家嫁娶时稍用之。 见《华亭县志》。山东沿海多淤沙,不通舟楫,故尊隆 者必骑驴马,或乘骡车,或乘小车。大抵即墨以南,道路平坦,骡车通行。即墨以北,道路崎岖,海滩沼泽,跋涉艰难,非骑驴乘轿不可。逢渡河无桥梁时,浅者徒 涉而过,深者则乘筏以渡。各村一般都有小旅店供食宿使用。在北京,有站口车陈设于市口以待雇者;有跑海车,沿途招揽坐客。
    当时的车 舆,则有方车,即轿车,是车中的 最贵者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记,方车四围用绿呢,顶上有缨络网,系为妇女遇大典时所乘坐者。方车一般前有引马, 后有跟马,车顶为弓背式出檐,檐之四面缀以流苏。前为车门,左右两旁及后皆有窗,冬用玻璃,夏用纱。车之里帏冬季用棉,或缀以灰鼠皮;前门有帘下垂。道光 时,京官复坐轿车,到了光绪宣统间,贵人皆乘马车,坐轿车者已不多见。又有敞车,是种无帏幔、驭骡马的车,有单套、双套之分,可载人,亦可装货。北京城内 外有经营此车的车厂,车主可将车停放于此。清季北京敞车一律是木制轮子。光绪《顺天府志》。北方寒冷地区则有冰车,也称 冰床 ,是冬季的交通工具。它是 用木制成长方形架子,下有二足,裹以铁条,上铺毡褥供人乘坐,亦可载物,以人力拉动,于冰上滑行。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
    清末, 杭州一带的轿分平轿、花轿、素轿等数种。平轿是民间私家所用的轿子,又分为两种,一种为富门商贾的私人轿,这种轿轿身较大,以蓝布作轿身,家中并雇有私人 轿夫;另一种为民间轿,轿身较小巧,以青布作轿身,民间一般人家外出拜客、游山玩水可向轿埠事先预约或临时租用。新娘子结婚喜庆时乘坐的是花轿,其轿文华 顶西洋盘,周围用红绸扎结各种鸟兽花卉,四角挂下玻璃连珠灯,下坠大红彩球。素轿是送丧出殡时,供办丧之家乘坐的。这种轿子由素仪店出租。素轿四周围以白 布,考究者还要在轿上扎白绸球。
    此时,杭州的轿夫已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叫轿埠。杭州有72个大轿埠,每埠都有当官值班。至于小轿埠就 更多,遍及全市。轿夫一律按地区划分各轿埠管辖。杭州的轿夫大都行世袭制。轿夫落埠必须要给一笔落埠钱,落埠后,要在埠内所设的竹筒里放进写有自己姓名的 竹签,才算是轿埠的轿夫。若有人前来叫轿,那么以抽签方式决定出轿者。抽中者的签要放置一边,以便筒内的竹签都有机会抽中。出轿所得酬金,轿埠要抽走一 成。若轿夫将酬金虚报减少,一旦查出则会被罚唱堂会一夜,并为轿埠的所有轿夫各做一双草鞋。
    在舟楫交通方面,广东省河渡船,名目不 一,除紫洞艇之外,有河头船,专为载客远行者。又有低舱艇、沙艇等,则专为渡送行人之用,而沙艇尤为轻便。在江宁、苏州、无锡、嘉兴等地,还出现了专门供 民间游客游览饮宴的灯船。《清稗类钞》载:每到晚上,灯船内外都要张灯,列炬如昼。夏令时节为盛,客于中流,藉以避暑。春秋佳日,游客于上肆筵设度,且饮 且行,丝竹清音,山水真趣,颇值玩味。在四川川江上则有名目繁多的 江船 。传统航行在川江的船只,除小划子不包括在内,据重庆海关1891年统计有47 种之多,这些种类繁多的船只,形成各种专业性队伍,它们根据各自特长,有专业定向,或载百货,或装大米,或运川盐,或运木材。而且,船名十分古怪:如叫 南板麻雀尾 、 鹅儿子 、 乌江子 等,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会组织船帮。当时巴蜀一带有 楚帮 、 奉节帮 、 云万帮 、 忠县帮 、 重庆帮 、 涪陵帮 、 湖南帮 、 荆州帮 等八十多个以乡土为纽带、自然结成的封建组织船帮。各船帮内对运输价格,装运货种,约定俗成,互不干涉。
    在西南山区,有专事运货的马帮。清季,云南马帮已形成滇南、滇东、滇西三条马帮运输干线。一个马帮,少的有10余匹马,多的有百余匹马;驮运最近路程为 百余里,最远路程达千里之远。每个马帮都有自己的领头,被称为 锅头 ;有头马,其项挂铜铃,辔头装饰着红绫,驮架上还插着马帮的旗号。大的马帮还自备武 器以防匪抢劫。马帮有自己的行话和禁忌戒律。 开稍 意为 休息 ,是马帮行话之一。一般于中午开稍,选择的地点也多为有水草的开阔地。晚间若无大马店投 宿,亦要 开稍 过夜, 开稍 前必须将马驮子卸下围成圆圈,马匹放在圈内,圈外四周燃篝火,赶马人轮流值夜。
    清代汉族民间出外,尚有许多的讲究和禁忌,如讲究 老不上北,少不上南 , 老不入川,少不游广 , 老勿走新疆,少勿走苏杭 ;讲究选择好良辰吉日,出门时要先敬路神、天神、日月之神,祈求旅途平安;旅途中,忌财帛外露,忌夜晚赶路,忌遇上殡葬队伍,如此等等。
    2. 西式交通工具引进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清代后期的交通风俗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西方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的引进,不但弥补了传统行止工具的不足和局限,而且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许多商埠与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清末出现的火车、汽车、电车、摩托车、腕车(人力车)、脚踏车(自行车)、西式马车等均属引进的交 通工具。中国最早的铁路是英国人杜兰德于1865年农历七月建于京师永宁门外的平地,长有里许,试运行时,火车迅疾如飞,世人诧为妖物。而后遂有了松沪铁 路,当时运行的火车分慢车、快车与特别快车三种。汽车初创于天津,时先试于租界土路,初乘者为驻天津英领事与地方官员。试行一周,便捷而精美,故 华人咸 鼓掌称善,或锡(应为赐)其名曰得用焉。 摩托车,俗称汽车,又称之机器车,日本人谓之自动车,京师、天津、上海都有引进并投入使用。电车就是以电力行驶 的车。上海的电车系西人所经营,华人虽也投资,而实权却被西人掌握,创设于1908年。腕车,即为人力车,有两轮和两个车柄,一个坐箱,有幕可以舒张,以 御风雨,一人以手腕挽之,使车向前行进。创始于日本,故又称 东洋车 ,而输入中国后,在商埠市镇颇为风靡盛行,然尤以上海为多。脚踏车,即自行车,男子 所用者与妇女所用者,式样有区别。西式马车,就是俗谓的马车,与北方的骡车偶驾以马者大异,为西人所创,中国引进并仿效它。形制有多种。有曰船式者,制如 舟;有曰轿式者,制如轿舆;有曰皮篷者,上有篷,可张可弛。其轮或四或二,四轮则二大二小,二轮者轮甚大而车甚高,译言曰享斯姆。驾车的马,普通为一,两 马者极少。驾御必有二人。《清稗类钞》一书对中国人乘坐马车心态有详尽的描述,说上海人乘坐马车,周游繁盛处谓之兜圈子。初到上海的人或青年男女都好乘坐 马车,招摇过市,藉以自炫,曰出风头。1900年以后,官吏达官贵戚也以乘坐西式马车为时髦,社会风气又为之一变.可见,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输入中国后,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西方近代交通工具传来中国后,部分地取代了传统代步工具。
    西式马车:清乾隆五十八 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代表英皇乔治第三赠送乾隆帝两辆极为华丽的四轮双马车,这是西式马车传来中国之始。但这两辆车清帝从不乘坐,一直 陈列圆明园。19世纪中叶,这种车在香港、上海、广州等地风行,而北京于20世纪初年才比较常见。当时有《时尚竹枝词》咏马车道: 宽衣珠圈色色新,招摇 过市彼何人?比肩比翼循西例,马走双头车四轮。 北洋政府时代国会议员每月有500元车马费津贴,造成北京西式马车的黄金时代。
    人力车:又称东洋车。
    第一辆东洋车输入香港是在1869年左右,上海的首辆人力车于1874年由法商米拉从日本输入。人力车 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 乘 ,在人力众 多、消费水准不同的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并流行了大半人世纪。后来脚踏车(自行车)传来,倍受国人青睐,有人赞道: 车则钢丝如雪,轮则机括维灵,一升一 降,不疾不徐,如鹘之飞,如鹰之 ,瞬息万里,操纵在两足之间,而东洋车不能方斯迅疾,马车亦无此轻扬,由其驾驭之熟,而练习之深也。 《点石斋画报》六 集之八,《赛脚踏车》。
    汽车:第一批两辆汽车输入中国是在1901年,车主系旅沪匈牙利人李恩时,租界工部局捐务处不知将其归入何种 车辆,只得暂列为马车之一从轻征税。1908年一位旅美华侨从美国购回一辆汽车,原拟运回广州,但因广州尚未开辟马路,只好给了在香港经商的儿子,这是香 港有私家汽车之始,当时无须领牌照,也无交通规则需要遵守。同治壬申(1872年)年七月二十五日: 天津有一西人前往英国置大轮车一乘,意欲以其车来往 天津京师两处。夫行轮车、开铁路之议久矣,今此车乃能于中国官道驶行,无须铁路,且甚便捷,不亦愈出愈巧哉。闻该轮车已到津,不日便将试行,如无窒碍,即 当多置数车以便行旅云云。初轮船之入中国也,有心人已不胜望洋之感,今则平平王道又复有载驱者任情疾驶于其间,竟无须六辔在手而瞬息之顷已数百里焉。是诚 海外之巨观,中朝所仅见者矣。
    电车:最早的电车出现在香港,1905年7月通车营业。1906年比利时商人在天津铺设有轨电车。两年后,上海始有有轨电车,1914年才出现无轨电车。
    此外,轮船、火车等大型近代交通工具,为长途旅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一首《竹枝词》赞道: 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几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 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北京古籍出版社会1982年版,第99页。
    另外,与人们日常交通密切相关的马路,在西俗影响下也有改进。 马路 之名大概源于马车行驶的道路之意。1862年,上海出现了第一条西式马路 静安 寺路,不久又建了四条自东至西的通江马路(即今北京东路、汉口路、福州路和广东路)。南市在1896年筑成外马路,后又筑了里马路。天津租界马路始建于 1961年,华界马路始建于1883年,至1900年出现环城马路。汉口马路始修于1905年。关于道路命名,中国传统的道路通名有街、巷等,新式马路则 称 路 、 大道 、 马路 等。专名从前多以地方特征命名,而上海租界为使路名规范化, 取中华省会大镇之名 为路名,一般东西向道路用中国各大城市的 名称,南北向道路则用各省的名称,于是出现了北京路、福州路、江西路、山东路等路名。后来此法推广各城市,汉口至今仍有南京路、上海路、天津路、台北路等 地名。至于马路上的照明,初为煤气灯,后为电灯。马路的材料由沙石铺路渐渐改用水泥铺路,道路宽敞平坦,无雨天泥淖之患,行人车马来往称便,使中国城市面 貌大为改观。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