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朝代历史
第12章 经验教训
从明朝建国到嘉靖年间,特别是明嘉靖年间,日本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经济远较中国落后的小国,倭寇是没有严格组织的、分散的、以劫掠为目的的 一伙亡命之徒。而明朝是一个经济较发达,有统一政权的大国,军事上有统一的指挥,可以协同作战对敌。但是明即使倾全国之力,终不能阻止倭寇的入侵,留给了 我们后人诸多经验教训。明廷长期不能平息倭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闭关政策,只会导致灭亡
明朝倭患,在很大程度上与明朝廷的海禁是分不开的。
明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在对外贸易上,除为“怀柔远人”,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朱元璋 表示“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即实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不准外国人来中国经商。期间更是弃守舟山等沿海岛县,以武力强迫沿海人民内迁。 洪武年间(1368~1398年)屡申“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颁布“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等严刑酷法。又在山东至广东 的沿海地区修筑海防工事,建立严密的“巡检”制度。
当然,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从社会经济方面 来看,明初社会经济虽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成分非常微弱,因而没有强烈的对外贸易要求,这是潜在的因素。《明史卷八 十一・食货五》:“永乐初,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其税。帝日: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 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不听。”也就是说明朝即使和海外互市,也不征商税,国家在从事海外贸易时毫无所得,也难怪皇帝和朝廷都对海外贸 易不感兴趣。
第二,导致明王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形势,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防备张士诚、方国珍的海上残余势 力,因为他们不仅在南洋一带建立了许多据点,而且和国内外的反明势力相联络,共谋反明,这不能不使明王朝十分警惕;二是倭寇问题,时,倭寇就 不断到中国沿海骚扰,入明后,为祸更烈,这成了明王朝推行海禁最直接的原因。可见海禁政策有对外对内两方面作用,但实际只对大明朝的百姓起了作用,而对倭 寇毫无作用,甚至间接起了推波助澜的功效。
永乐以后,明廷仍屡申“严私通番国之禁”,但远不如洪武年间严厉,禁令的范围也逐渐缩小。
嘉靖元年(1522年),给事中夏言敷衍塞责地说倭寇起于市舶(即贡舶),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禁止下海捕鱼捞虾,断绝海上交通。凡违禁者,必依法处以极刑。正因为这样,海禁成了“嘉靖倭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嘉靖倭难”其实是一场能避免而又未能避免的历史悲剧。怎么说?要避免这场悲剧的“治本”对策,就是解除海禁,开放对外通商口岸。但遗憾的是当时从朝廷 到地方,都未能认识到开市通商已是当前急务,或者即使认识到也不敢当着嘉靖皇帝的面冒渎地建议。因此要挨到嘉靖皇帝逝世后,隆庆元年(1567年)*泽民 上疏议请解除海禁政策后,才基本上消除了“倭寇”问题的蔓延。当然,还有历史学家提出:因为“倭寇”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嘉靖政权把“海寇”政治化为 “倭寇”问题,但隆庆以后不再把“海寇”问题政治化,因此就不复存在“倭寇”问题了。也就是说并非隆庆解除海禁后,“海寇”问题也随之消除,而是尽管海寇 问题仍然存在,只不过不再把它政治化成为“倭寇”而已。因此“嘉靖倭难”基本上是嘉靖政权严厉“海禁”的错误对外政策所导致的历史悲剧,它随嘉靖一朝之来 而来,也随嘉靖一朝之去而去。
“嘉靖倭难”爆发后,也有几次机会议论开市通商问题,遗憾的是在嘉靖皇帝有生之年,开市通商这条路是禁止通行的。首先,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正当柘林等一带寇乱最紧张时期,深悉海寇始末的杭人,致仕佥都御史张濂,针对时弊上言三策:一日重军法以作积弱之气;二日选民兵以收必胜之 功;三日复海市以散从贼之党。他在“复海市”中指出海寇猖獗的根源在于:“武备日弛不能制变,而后海禁渐严,倭寇乏食,海寇由之以起。”针对这问题,张濂 强调只要管理得当,“然后相机稍复海市之旧,不唯散已聚之党,而濒海穷民,假此为生,又足以收未溃之人心”(谷应泰编《明倭寇始末》)。尽管张濂的上言具 有对症下药的时效,无奈在嘉靖朝政下,不起作用。其次,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王直回宁波归降被捕后,一方面,胡宗宪的军门方面,原有意利用王直的影 响力,以驱除舟山海域各派海寇势力。胡宗宪为着王直的剿抚问题,请教过唐枢。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书中,对王直的《自明疏》给予积极的评价。他从过 去、当前以及未来等各个不同角度,分析嘉靖朝廷成立以后,严厉海禁政策后,海寇问题逐年升级的情况,指出沿海海寇问题是历史性的社会难题,能禁而不能绝。 唐枢强调开市问题已不是为王直一个人的事,而是国家已到了非开不可的关键阶段,因此赞同胡宗宪的招抚方案。胡宗宪一开始也上疏主张招抚。没想到疏一上,马 上遭到周围总兵官俞大猷、巡按王本固等的强烈反对,以致不得不改变主意,反抚为剿。另一方面,朝廷里对王直的剿抚问题也相持不一,争论了两年,其间也曾一 度出现招抚的倾向,但最后嘉靖皇帝还是把王直杀了。王直的剿抚问题是“嘉靖倭难”的关键转折点。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他的代表著作《国榷》上,也批评了 嘉靖当局的错误决策指出:“胡宗宪许王直以不死,其后异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假宥王直,便宜制海上,则岑港、柯梅之师可无经岁,而闽广、江北亦不致顿甲苦 战也。”谈迁的这段史评提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果嘉靖当局当时能接受王直的归顺受抚,妥善处理好开市通商问题,就能避免那以后寇乱向福建、广东,以 及江北,继续蔓延10年的历史悲剧。
二、国不可一日无军,军不可一日不备
不可否认,明初朱元璋和都注意加强 军队建设,加强海防建设,但是随着倭寇侵扰的减少,明廷渐渐放松了军队建设,卫所任其缺额,将官鲜能知兵,水军舰船破损,卫所城池倾圮。战争一来,要兵缺 兵,要将少将,战船不能出海抵御倭寇,城池不能就地抗倭。以至于让倭寇上到陆地后如同闯入无人之境,任他们烧杀劫掠。即使调来的客兵虽然起到过一些作用, 但也是互不相统,纪律较差,靡费军饷,于事无补。事实证明,明廷长期不能平息倭寇,卫所军队无能是其重要的原因。调客兵只是临时救急的措施,而不能起到主 导作用。
如明军在取得王江泾大捷后,由于张经遭诬陷被弹劾进入监狱,由南京户部尚书杨宜代之总督军务。但杨宜节制不力,地方越来越 乱,将士懈弛,众志溃涣,而倭寇侵犯越来越厉害。这年七月,仅仅六七十名倭寇,他们从杭附近登陆,经北新关西掠淳安(今浙江淳安),突徽州(今安徽歙县) 等地,流劫芜湖(今安徽芜湖),北奔太平(今安徽当涂),犯江宁镇(今南京城西南江边的江宁镇),窜至南京城下,侵略大安德门(今南京城西南小行北侧附 近),两日后又侵犯了秣陵关(今江宁县秣陵镇)等地。这次倭寇仅六七十人,流窜达数千里,杀伤四五千人,其中包括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攻陷二 县城,历时80多天才被明军歼灭。足见军备不可松懈。
明军开始不敌倭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点:
其一,明军的 战斗力很差,到嘉靖的时候,各海卫的哨船“十不存一”,士兵数也不及明初的一半,明军的一些将领也十分差,如赵文华等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 窝。”在明朝的那种官场风气很难对他们有所指望。当地的不行,政府也曾调过外兵,不过他们的一些风气并不怎么样,他们一般都战斗力很强,不过军饷不足,纪 律涣散,有寇的时候还好,无寇的时候他们就自行为寇,最早对付的不少就是他们。后期明政府重用了像戚继光等将领部分解决了将领问题,而在战斗力方 面,戚继光到任后,上疏请求招募新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从浙江义乌群山之中招募农民和矿工共3000余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 方法编成新型军队,这支军队中英勇善战的多,被称为“戚家军”。而一些少数民族的武装也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如瓦氏夫人领导的壮族人民武装和 另一支来自湘西土家族的民兵。
其二,兵器装备问题。倭寇一般用的主要是日本刀和弓,其次是鸟铳等火器,其实弓和鸟铳应该不打紧,应该 说明军和抗倭军队也应该有这种装备,而且也不会落后。但是日本长刀就危险了,刀长约1.4米左右,具有长柄,他们的长度了重量大约是明军常用的配刀的2倍 左右,而且可以双手进行劈砍,而明军装备的就只能单手。不仅如此,日本当时的制刀技术非常发达,如“村正”等名刀大家也都知道,而且由于日本的当时战斗都 是小规模的,对武器的要求也就很高,造成许多日本武士对刀也十分重视。他们在制刀的时候采用“包钢”技术,这种刀的刀身整体十分坚固。而一般的明军配备的 是一种短单手刀,这种刀只有刀刃部分才是钢制,可以想象到两种刀对劈的银湖网被金融照妖镜曝光惨痛结局。戚继光为了改变装备的劣势,开始重新采用“包钢”技术,他仿制日本长刀锻 造“戚家刀”。这种刀的刀身类似日本刀,不过长度要比日本长刀短小。而且为了适合明军的使用习惯,刀柄有一个向下的弧度,一般所说是单手的,有的资料也说 单双手皆可操控,这使得明军在兵器上拥有了对抗能力。为了对付日本武士的灵活散攻战术,戚继光创造了“鸳鸯阵”,队是基本战斗单位,队员按年龄、体格分别 配备不同的兵器,作战时,全队队员各用其所长,配合作战。在对付倭寇的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我看过电视上介绍说,这种战法的前排是短兵器,也就是“戚家 刀”。
后来,明军之所以能把倭患基本平息:
其一,是因为在抗倭战争的后期,由于明廷大力加强了军队建设,划区防守和有层次的布防,使得沿海形成了有层次、有纵深的防御体系,加上装备技术的改善,城池的修筑和军队素质的提高,使得抗倭能力大大加强,为彻底消除倭寇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二,数年的战争锻炼出了一批能干的文官和武将。文官如谭纶,在浙江、在福建都全力抗倭,欧阳祖经在《谭襄敏公年谱》中说:平海卫大捷若不是谭纶指挥督 率,也不会出现自东南有倭祸以来如此快速的胜战。取得平海卫大捷后,谭纶对福建的海防建设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再如吴桂芳,在广东全力支持抗倭名将俞大 猷,使其能施展军事才能,一举歼灭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入侵的倭寇。对彻底歼灭吴平,吴桂芳也略定得当。武官如戚继光由一名参将渐成为总兵,练兵作 战都有创新,使敌人谈戚色变,畏他如畏虎,福建、浙江倭寇的平定和他的智勇是分不开的。再如俞大猷,虽然几经挫折,报国矢志不移,驰骋东南沿海,深谋远 算,每每获胜。这些文官武将的成长为战胜倭患准备了谋臣干将。更何况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都善于练兵,他们所训练出来的军队一反卫所军的积弊,兵识将 意,将识兵情,听从指挥,勇敢善战,成为剿倭的主要力量。
其三,海防改善,布局合理。在抗倭后期,广东分成3路,福建分成3路,恢复了五水寨,浙江分成四参六总,海上防卫力量加强,陆地上城池建筑改善,各守防区,互相联络,形成了有层次、有纵深的海防防御体系,改变了过去海防废弛的状况。
明朝经过200年的抗倭战争,到了嘉靖和朝,我国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层次的防御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设险防守讲究多层次壤、羊马墙、主墙;防御体系有层次,如海防,防海、防岸、防河,而防海本身又有几道防线。这些都体现了嘉靖、万历时期防御思想的深化和周密。
二是攻守结合的思想。无论是战略上还中战术上,都把进攻和防守结合起来。攻之中有守,守之中有攻,攻守结合夺取胜利。车营战中有守,沿边台垣守中有战; 鸳鸯阵中牌、筅主守,长枪主攻,一头两翼一尾阵,头主攻,两翼主守;守城要有出击部队;守边要有车营等。这是对《孙子》“先为不可胜”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三是力求全胜的思想。全胜思想是中国兵家的传统思想,但《孙子》的“必以全争天下”,“兵不顿而利可全”,指的是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嘉靖、万历 年间的全胜思想是指在实战中夺取全胜的思想。在这方面,不同的军事家的战法不尽相同。比如,俞大猷采取的集中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敌人的绝对优势兵力堂堂正 正,十围五攻,稳打稳扎,夺取全胜。而戚继光则以占优势的精锐部队以奇袭取全胜。但二人都具有奇正变化,相生相救,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夺取全胜的特 点。
四是全面深刻的治军思想。嘉靖、万历年间的治军思想达到了新的高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性,对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 练兵、练将、武器装备以及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正确地认识了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二是深刻性,人们普遍认识到思想、胆气 的培养、训练的重要。当然如何培养训练胆气,不同的军事思想家有不同的主张。俞大猷、何良臣等人主要从练艺入手,而戚继光、吕坤等则从思想教育入手。
通过数百年的抗倭战争,明朝军事家们对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作用、设防和作战的认识都有所深化,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措施。
三、才能走向胜利
纵观明朝抗倭的全过程,明廷功罪不明,诬杀抗倭将领,是延续倭寇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朱纨、张经都是在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将领,但是他们却被 诬杀,他们不仅功劳被别人替代,而且连命都没有保住。朱纨被陷害,服药而死;张经受谗言,被砍去了头颅。明朝廷如此颠倒是非的举动,使抗倭的将士寒心,大 大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使倭寇一再猖獗。明朝政府的内乱与腐败,将这些能干的巡抚、总督杀害,使抗倭斗争一再受挫。
胡宗宪是一位作 出了巨大贡献的抗倭将领,但他也存在进剿不力的方面。胡宗宪喜功名,虽然花费千金,巧施计谋,遣谋用间,消灭了勾结倭寇的主要汉奸,但并没有完全消灭倭 寇。倭寇依然从其岛国扬帆而来,劫掠中国沿海。胡宗宪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用间计歼灭徐海、王直的,但第二年,倭寇就开始大举入侵了。总督胡宗宪 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朝廷的严厉指责。胡宗宪却声称“贼可指日灭”,但他并没有歼灭倭寇。在盘踞岑港的倭寇造新舟出海时,他竟然置之不追、不 击,任倭寇流窜福建,反而把纵贼的罪,嫁祸于俞大猷,致使俞大猷被逮捕至京师问罪。事实证明,对勾结倭寇的汉奸可以用有武力配合的抚剿结合计谋,获得某些 成功,但对异族的入侵,只能依靠强大的武力和国内军民同心同力、众志成城,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那种靠施小计,是不能完全奏效的。
当时风云一时的客兵虽然强悍,马上能派上用场,但因不相统属,难于驾驭;争功私斗,自相仇杀;军纪败坏,骚扰百姓,以致产生各种直接与间接的社会弊病。 因客兵难于控驭,经常有“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日:宁遇倭贼,毋 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筹海图编》卷11下,《募客兵》)。戚继光也指出:“远调湖广山东河南等处狼兵土目,虽亦节有成功,而狼子野心,终 难控驭,沿途剽掠,甚于盗贼。万里愆期,寇去兵至。师无纪律,缓急不济。绳之以法,则怨而犯上,宠之以恩,则玩而殃民。”(《明经世文编》卷347,《戚 少保文集》)倭寇的基本歼灭,直接原因是由于一批爱国的抗倭将领成长,一支支善战的军队在出现,武器装备也有所改进的。但实际上收到成效的却是明廷在加强 沿海防御整体性的同时,沿海防御的层次性也有了加强,形成了多层次的沿海防御体系,大力加强了团结协作的作战能力和水平。如谭纶、戚继光等名将的团结协 作,使明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倭寇也极少有可乘之机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国内的安定团结才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最有效的手 段。嘉靖年间以后,明廷的文臣武将提出了巩固海防的政治谋略,就是以安定民心,使民众为根本。这既是对当时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原 则。倭寇在中国沿海侵略了200年之久,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政治腐败影响了沿海老百姓的生存,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流民、窝主和 汉奸也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特别是军队内部、军民之间的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经历近10年的艰苦抗倭斗争,倭患才逐渐被平息。
-
- 热点推荐
-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09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罗刹海市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