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朝代历史
第十六章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浙江余姚人。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 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 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故称之为“真三不 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524年(明嘉靖三年),提出要追尊 其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反对,发生了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员受到不 同惩罚,其中杖死17人。终于追尊其父为后帝,改献陵为显陵,按皇帝陵寝的规模扩建,耗费白银48万余两。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明武宗好色荒唐,结果颗粒无收,死的时候连个儿子都没有,只能遗诏让在安陆的堂弟兴王朱厚璁继承帝位。朱厚璁时年十五岁,乃明宪宗二儿子兴献王(谥号) 朱佑璁的独子。由于兴献王是孝宗亲弟,明武宗死后,朱厚璁以堂弟身份“兄终弟及”,也合乎帝王承继的传统。然而,这位继位的嘉靖爷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甫一 继位,就弄出一场大纷争来,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仪,即嘉靖皇帝处心积虑要让自己的亲爹亲妈死后享受皇帝的称号,由此引发朝臣的大争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 为什么会让无数的人卷入其中,甚至丢掉性命呢?先从嘉靖皇帝入京说起吧。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朱厚璁由安陆入京。朱厚璁少 年老成,本性阴沉,又不喜动,天生就是搞政治的材料。行至良乡,接到礼部公文,见上面有让他入宫先为“皇太子”的安排,朱厚璁很不高兴,回复说:“遗诏让 我当嗣皇帝,怎么又出来这种事?”显然,明廷大臣们是想他以“皇太子”身份继统为帝。朱厚璁忍下心中的不快,继续赶路。这位心思缜密的少年知道皇位不能空 太久,利用这点和群臣打起了时间战。到了北京城以后,不肯入城。坚持明武宗遗诏中的“接班人”人选天下皆知,再怎样也不可能另外推一个“嗣皇帝”出来,杨 廷和等人拗不过少年朱厚璁,只得授意群臣劝进。
党争朱厚璁这才答应入城。他由大明门入宫,拜谒大行皇帝(明武宗)梓宫后,又见宫内的皇太后(武宗生母),然后出御奉天殿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嘉靖。
言官
古代封建官僚结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即位后,下诏大赦天下,尽革明武宗时期弊政,在平反昔日蒙受不白之冤官员的同时,处决、惩 治了前朝许多跋扈的文武官员。同时,嘉靖皇帝派人往安陆迎取其母,并下令朝廷礼部官员集议如何崇祀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在当时的继位诏书中,有“奉皇兄遗 诏入奉宗祧”一语。这位少年皇帝要在朝堂树威,消除前朝的政治阴影,于是费尽心思要尊崇自己的本生父母。古人崇孝,所以嘉靖皇帝抬高自己父母的地位,符合 孝道。另一方面,继承制度又讲究宗法,不能随便更易,这在当时是天道大经,为臣子不争这些原则问题,就是不忠。所以,大臣们才如此纷争嚣嚣,数年不绝。
周司农
嘉靖抛出难题,是想要试探大臣们的反应。大学士杨廷和不太明白少年天子的心思,依据汉代定陶王、濮王旧例,认为新皇帝应以明武宗为皇兄,以明武宗之 父明孝宗(嘉靖的伯父)为皇考。这样一来,就只能让新帝以其生父生母为皇叔父、皇叔母。同时让益王的儿子朱崇仁过继给死去的兴献王为“儿子”,延续香火。
这种安排,嘉靖皇帝十分不满意,说:“父母岂有能更换的,再议!”
杨廷和等大臣六十多人上疏力谏,新帝不听。
朝堂之上,不全是正直的大臣,这时特别需要会揣摩上司心理的投机分子,于是新科进士张璁隆重登场了。他先通过老乡、时任礼部侍郎的王瓒当众散布消息,表 示新皇帝入继大统,并非是以别人“儿子”的身份嗣承帝位,与旧日汉哀帝和宋真宗时代之事全然不同。杨廷和很讨厌王瓒这种卖巧行为,指派言官劾其过失,把他 贬往南京。
张璁中进士时,已经快五十岁了,是个日暮途穷、潦倒落魄、投机取巧的中年知识分子。而那位与他臭味相投一同钻营的桂萼,也 是在官场蹭蹬多年而不受人待见的中年人,很想搏一把以。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张璁为人善钻营,日后又觉自己名字中的“璁”与皇帝名字“厚璁”犯讳, 主动要求改名。嘉靖皇帝大喜,钦赐其名为“孚敬”,字茂恭,所以,读明朝史有时看到张孚敬,其实那个人就是张璁。
黑漆描金云龙纹管兼 毫笔管张璁遭受打击,并不甘心,随时打探北京的消息,他听说新帝不停让礼部集议对其生父的尊崇之礼,便投石问路,呈上《大礼疏》一篇文章,把“继统”和 “继嗣”问题抛出,正中嘉靖的下怀,少年皇帝大喜。他因年少积累不够,没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至此,如获至宝之余,少年嘉靖皇帝命司礼监宦官把疏议送内 阁,传谕说:“此议实遵祖训,据古礼,你们这些人怎么没有这种想法!”
杨廷和见疏大怒:“书生焉知国体!”这位跟不上形势的阁臣马上 进宫,想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结果自然是白费口舌,还惹得皇帝老大不高兴。嘉靖不理会杨廷和的反对,降手敕给阁臣:“卿等所言,俱有见识,但至亲莫过于父 母,今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
杨廷和身为首辅,很是坚持原则,封驳皇帝的手敕,上言道:“皇上圣孝,出 于天性。臣等虽愚,岂不知《礼》中所谓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旨。”接着,几位御史、给事中 等言官也交谏张璁议疏的偏狭,希望嘉靖皇帝“戒谕”张璁这等躁进之人。
给事中
-
- 热点推荐
-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09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罗刹海市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