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朝代历史
刘瑾的“好榜样”――权势威震朝野的宦官王振
刘瑾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姓谈,生于兴平(今陕西兴平县),自幼净身,做了镇守太监刘顺的义子,因此改姓刘。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年刘瑾入宫。虽然后人找不到记述这位小太监生活的史料,但我们可以猜想,那时的他是多么卑微、多么战战兢兢。不过,低眉垂眼的刘瑾有一个好榜样,即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权势威震朝野的宦官王振。刘瑾对王振很仰慕,从做派到手段,刘瑾都深受王振的影响。
王振是宦官擅权的第一位太监。《明史》说,明朝宦官干政“始
于王振,卒于魏忠贤”。关于王振的出身,史籍所载不尽一致。查继佐《罪惟录》认为王振为净身教官:“王振,大同人,始由儒士为教官,九年无功,当谪戍。诏有子者许净身入内,振遂自宫以进,授宫人书,宫人呼‘王先生’。宣德中,使侍太子讲读,太子雅敬惮之。”正统十年(1445 年)英宗给王振的一道敕谕则说:“尔振性资忠厚,度量宏深。昔在皇曾祖时,特以内臣选拔,侍我皇祖,深见眷爱。教以诗书,玉成令器。委用既隆,勤诚益至。”按敕文所言,王振永乐时已入宫,并先后侍奉仁宗、英宗于东宫。《明史》曰宦官“少选入内书堂”,这从英宗敕文倒是可以看出这一点。
宣德十年(1435 年),明宣宗去世,九岁的太子成为皇帝,即明英宗。英宗即皇帝位后,王振便青云直上,被提拔为司礼监太监。
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地位最高者,明代历朝擅政的宦官均为司礼监太监,位之高、权之重几同宰相。司礼监的主要任务有三项:
替皇帝管理各种章奏、文件,传达谕旨;总管有关宦官事务;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东厂提督等。自此,明王朝开始上演宦官干政的老剧目。
王振先摘掉了所立的限制太监干政的那块铁牌,然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贪赃受贿。总之,历史上那些政客宦官所做的事,王太监一点不丢的都做了。《明史》载:“振权日益积重,公侯勋戚呼曰翁父。”
王振擅权七年,没人敢说什么,直到做了最轰轰烈烈的一件事,才被部众的铁锤砸得脑浆崩裂。那件事就是怂恿明英宗征讨瓦剌,致使英宗被俘,明朝五十万精锐部队全部被歼,从征的一百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死于战场。可以说,历史上的土木之变,与王振的关系极大。
猜想起来,刘瑾对王振崇拜的原因有下面几条:一是出身基本相同,都不是高门大户,虽进了宫,身份却很低贱,任人驱使。二是有掌控朝廷的可能。天下是皇帝的,朝廷是皇帝的,只要和皇帝搞好关系,一切皆有可能。假如天下的事众人说了算,刘瑾就不会在内心树立王振这个
榜样了。三是一旦干政成功,朝臣就会一边倒。权力这东西,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机会说来就来,弘治五年(1492 年)三月,刘瑾成为皇太子的侍臣,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处处小心谨慎,想方设法取得太子的欢心。弘治十八年(1505 年)五月,明孝宗去世,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朱厚照继承皇位时才十四岁,玩性十足,无心去处理政事,于是让掌管司礼监的刘瑾代替自己“批红”。
“批红”是个什么东西?直白说就是用红笔在大臣的奏章上作出批示。明朝官员呈给皇帝的奏章,先要经过内阁“票拟”,就是在奏章上附上一票签,阁臣把拟好的初步处理意见写在上面,然后交给皇帝裁决,皇帝或看一下内容或只看“票拟”刘桤威,红笔一挥,在上面作出批示,如“知道了”等等。一般来说,“批红”这件事是皇权的体现形式,别人代替不得,因为这是决断军国大事的最后一笔,关系朱家王朝的生死存亡。
刘瑾这个司礼监太监不仅了解武宗,也很得王振精髓。为使自己增加处理朝政的机会,刘瑾除挖空心思引诱武宗游玩,而且专门在武宗玩得高兴之时,递上奏章请武宗批示。这时的武宗往往不耐烦地说:“总拿这些奏章来烦我,要你干什么用?”如此一来,刘瑾就成了实际上的皇帝。
刘瑾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好像比他的前辈王振更容易。他不仅把内阁、六部的执掌者全部换上自己的亲信,并且让心腹宦官担任镇守等要职。仅借大同御敌之事,刘瑾一次就“迁擢官校一千五百六十余人,又传旨授锦衣官数百员”。当时的京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正德五年(1510 年)秋八月,刘瑾因为“谋反”大罪下狱。他的罪状有十好几条,但武宗还是想把刘瑾送到凤阳谪居。在明武宗看来,自己待刘瑾不薄,直到看了刘瑾平时使用的扇子里,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才感到事情很严重,始大怒曰:“奴果反。”传旨锦衣卫迅速查办,刘瑾最后被处以磔刑。《明史》曰:“狱具,诏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
武宗驾崩之后,嘉靖皇帝对宦官很警惕,明代嘉靖一朝,宦官擅权问题确实比以前小许多。然而,“半个男人”干政的问题小了,那个完整的男人严嵩专权问题却大了。宦官干政、权臣售奸,粗看有异,其实两者都出于共同的原因——专制的皇权。只要专制的皇权存在,只要坚守专制主义的皇帝制度依旧,宦官擅权问题便难以真正解决,权奸就会有存在的土壤。刘瑾之后,魏忠贤依然会出现,并且其手段一如刘瑾,然而他作恶的时间更长、危害更大。天启皇帝死后,皇帝除掉了魏忠贤,但后来他对宦官的信任,不亚于其兄、其祖。
通常,人们一方面咒骂擅权的宦官,一方面强调君主要自律,公平而言这两者都有作用,但不能估价太高。用为君之道提醒君主,就如门上的一把简易锁,有用,但作用有限。直白说,对明君圣主是有用的,对暴君、昏君、庸君则是无用的。然而无论君主如何,臣民都无选择的权力,因此借鉴也好,严惩也罢,作用只会显于一时,是一种必然趋势。除掉一个刘瑾容易,遏制所有的“刘瑾”,就不能只靠皇权,更不能只靠政治操作技巧,而要靠民主制度。
制约君主大臣就会亡国吗?朱家就会失去天下吗?肯定不会。倒是由着性子胡折腾,可以亡国破家。这恐怕是惯于吃喝玩乐的明武宗们没有想过的。
-
- 热点推荐
-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