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勘合的意思是什么 明朝勘合制度推行时间

    勘合贸易之所以以“勘合”为名并不是偶然,这还要追溯到“勘合”这一词汇的含义。“勘合”一词早已有之,在明代实行勘合贸易之前,这一形式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运用。那么,“勘合”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明朝勘合制度具体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推行的呢?
    勘合的起源与勘合贸易
    勘合是明代政府行政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纸质凭证或文书。就其字面意义和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制度而言,乃是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明代勘合的种类很多,但就其共同特征而言,含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半印,又称骑缝印;二是字号;三是底簿(号簿)与勘合纸。明代勘合是古代符券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至 时调兵用虎符,其防伪的构想与勘合是一致的。虎符为铜铸或金铸,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左半留朝廷,右半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从出土物看,虎符的剖开面有榫卯,背部剖割线处铭文被分割,因而只有用同一虎符的两半合在一起才能使铭文、榫印完全相符。
    西汉文帝二年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裴骃《集解》引应劭语云:“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则颁给同一郡国守相的虎符、使符有多枚,并有编号。但是,不同的守相所持者是否有区别,则不能肯定。不过按道理,每对符都应该具有惟一性的特征以资区别。在门禁与仓库出纳的管理中,唐代也有符券的运用。如《唐六典》载,官员支粮要凭木契,进宫要凭鱼符。勘合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广后出现的。洪武四年,令内外仓库放支钱粮,内则中书,外则行省,第其字号为符券,然后放出。”万历《明会典》将此例归入“户部、勘合”目下,说明有明一朝将此符券视为勘合。从它的形式看,与勘合也是一样的。由此也可推知,在明朝推广勘合制度之前,勘合这一形式已有某种程度的运用。
    明朝勘合制度推行时间
    明朝伊始,海外贸易就被限定于严格的“朝贡”仪式之下。明人王圻说:“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这种朝贡贸易,必须持带勘合、表文。王圻说“:夫贡者夷王之沂遣,有定期,有金叶勘合表文为验。使其来也以时,其验也无伪。”这里说到的“表文”,是指海外国家王朝给予其所派遣的朝贡使节的外交公文。明人郑舜功说“:四夷入贡 ,必奉表文。”在表文之中,又有一种“金叶表文”——“表用金叶,长一尺余,阔五寸。刻以本国书。”一般说来,安南、占城、暹罗、真腊等国朝贡,多用金叶表文,大抵表示这些国家的王朝对于朱明王朝的尊敬。
    勘合制度开始实行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是年,命礼部颁发勘合文册,授予暹罗、占城、真腊等国。规定,凡贡使至中国,必先验证勘合之真伪,无勘合或使用假勘合者拒绝入贡并捉拿法办。据《明会典》记载,明代共向15个国家(地方政权)颁发了朝贡勘合,他们是:暹罗、 、占城、爪哇、满剌加、真腊、苏禄国东王、苏禄国西王、苏禄国峒王、柯支、勃泥、锡兰山、古里、苏门答腊、古麻剌。每国勘合二百道,号簿四扇。朝贡勘合是一种长约80公分、宽35公分的证明文件,上用朱红色墨汁盖上“※字※号”的骑缝章,一半为勘合,另一半为底簿。以暹罗为例,明政府将“暹”字号勘合100道及“暹罗”字号底簿各一扇收藏在内府,把“罗”字号勘合一百道及“暹”字号底簿一扇给予暹罗,把“罗”字号底簿一扇发往广东布政司,每逢改元,则更新换旧。这样,暹罗在规定的朝贡期限派船到中国时,每个使团携带勘合一道,上面填写使团人员姓名、贡品名称和数量等内容。由广东布政司初步核对底簿后,将使团护送到京,再将勘合进行详细核对。贡使回国时,将中国的回赠品一一列上。由此可见,勘合制度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发展到极其完善和缜密的程度。

    勘合的意思是什么 勘合制度推行时间

    勘合贸易之所以以“勘合”为名并不是偶然,这还要追溯到“勘合”这一词汇的含义。“勘合”一词早已有之,在明代实行勘合贸易之前,这一形式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运用。那么,“勘合”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明朝勘合制度具体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推行的呢?

    勘合的起源与勘合贸易

    勘合是明代政府行政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纸质凭证或文书。就其字面意义和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制度而言,乃是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明代勘合的种类很多,但就其共同特征而言,含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半印,又称骑缝印;二是字号;三是底簿(号簿)与勘合纸。明代勘合是古代符券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至时调兵用虎符,其防伪的构想与勘合是一致的。虎符为铜铸或金铸,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左半留朝廷,右半予彭大祥书画作品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从出土物看,虎符的剖开面有榫卯,背部剖割线处铭文被分割,因而只有用同一虎符的两半合在一起才能使铭文、榫印完全相符。

    西汉文帝二年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裴骃《集解》引应劭语云:“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则颁给同一郡国守相的虎符、使符有多枚,并有编号。但是,不同的守相所持者是否有区别,则不能肯定。不过按道理,每对符都应该具有惟一性的特征以资区别。在门禁与仓库出纳的管理中,唐代也有符券的运用。如《唐六典》载,官员支粮要凭木契,进宫要凭鱼符。勘合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广后出现的。洪武四年,令内外仓库放支钱粮,内则中书,外则行省,第其字号为符券,然后放出。”万历《明会典》将此例归入“户部、勘合”目下,说明有明一朝将此符券视为勘合。从它的形式看,与勘合也是一样的。由此也可推知,在明朝推广勘合制度之前,勘合这一形式已有某种程度的运用。

    明朝勘合制度推行时间

    明朝伊始,海外贸易就被限定于严格的“朝贡”仪式之下。明人王圻说:“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这种朝贡贸易,必须持带勘合、表文。王圻说“:夫贡者夷王之沂遣,有定期,有金叶勘合表文为验。使其来也以时,其验也无伪。”这里说到的“表文”,是指海外国家王朝给予其所派遣的朝贡使节的外交公文。明人郑舜功说“:四夷入贡,必奉表文。”在表文之中,又有一种“金叶表文”——“表用金叶,长一尺余,阔五寸。刻以本国书。”一般说来,安南、占城、暹罗、真腊等国朝贡,多用金叶表文,大抵表示这些国家的王朝对于朱明王朝的尊敬。

    勘合制度开始实行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是年,命礼部颁发勘合文册,授予暹罗、占城、真腊等国。规定,凡贡使至中国,必先验证勘合之真伪,无勘合或使用假勘合者拒绝入贡并捉拿法办。据《明会典》记载,明代共向15个国家(地方政权)颁发了朝贡勘合,他们是:暹罗、、占城、爪哇、满剌加、真腊、苏禄国东王、苏禄国西王、苏禄国峒王、柯支、勃泥、锡兰山、古里、苏门答腊、古麻剌。每国勘合二百道,号簿四扇。朝贡勘合是一种长约80公分、宽35公分的证明文件,上用朱红色墨汁盖上“※字※号”的骑缝章,一半为勘合,另一半为底簿。以暹罗为例,明政府将“暹”字号勘合100道及“暹罗”字号底簿各一扇收藏在内府,把“罗”字号勘合一百道及“暹”字号底簿一扇给予暹罗,把“罗”字号底簿一扇发往广东布政司,每逢改元,则更新换旧。这样,暹罗在规定的朝贡期限派船到中国时,每个使团携带勘合一道,上面填写使团人员姓名、贡品名称和数量等内容。由广东布政司初步核对底簿后,将使团护送到京,再将勘合进行详细核对。贡使回国时,将中国的回赠品一一列上。由此可见,勘合制度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发展到极其完善和缜密的程度。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