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五、名臣良将

    在中国封建社会,臣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和被统治者百姓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臣对君来说,是“事君之吏”,是为皇帝分忧。尤其是一代开国之君身边更要有一群名臣良将才能成就霸业。那么明太祖身边的一班文武大臣们又有怎样的风采呢?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朱元璋比喻他为,可见其卓越的军 事才能。他与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自幼相识,同为贫苦出身。他的童年也非常困苦,正是这样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品格,磨练了他的意志。在朱元璋与各股割据势力 对抗、推翻统治和稳固大明江山的过程中,徐达作为最高军事统帅,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身经百战,功绩显赫,史书上称他“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 意思就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担当起了明朝江山创立时的中流砥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武将第一人。

    在朱元璋借机会回乡招兵买马的时候,徐达得知这个消息,毅然从军,时年22岁,跟随朱元璋,戎马一生。

    徐达对朱元璋可以说忠心耿耿,在听说朱元璋因误会被一个将领的部下扣留时,他自愿出来替代朱元璋做人质,以便朱元璋能脱身出面出调查调解。后来误会得以澄清,这场危机才算平定下来。而在这次事变彭大祥书画作品中徐达的胆识,气魄更为朱元璋所欣赏,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之后徐达随从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夺取集庆(今南京)作为政权根据地。后来又马不停蹄的率领部队部攻占镇江等地,横扫江东,为朱元 璋安稳做定应天付出了犬马之劳,后来被册封为淮兴翼统军元帅,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军,在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接着又挥军北伐攻克大都(今北 京),随着他的入驻大都,元朝也灭亡了。到了明朝初年,他又多次带兵远征,深入不毛之地,戍守边疆,一生之中战功无数。

    虽然徐达位极人臣,战功显赫,但也没有逃脱“兔死狗烹,”的历史轮回。

    曾经借下棋的机会暗示过他,但是他没有在意,认为这事情不会在他和朱元璋之间发生,可惜他忘记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是那个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小和尚了。刘伯温见徐达不知自己暗中的奉劝之意,也只能摇头叹息。

    后来徐达得了背疽症,民间传说不能吃烧鹅,但朱元璋却故意派人送来了烧鹅给徐达吃,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赐死。徐达看到烧鹅感慨万分,无奈含泪吃了烧鹅,不久就发病而死。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回族人,安徽怀远人。他身材魁梧,性格沉着果敢,双臂修长善于骑射。公元1355年春在和阳加入到朱元璋起义军 中。他和徐达一起,成为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徐达是一个帅才,有智谋,有战略眼光。而常遇春则是典型的将才,他有猛之勇,作战身先士卒,怒目就可威震敌 胆。有人将明朝的统一大业,概括为南下、西征、东取和北伐这四个大阶段,这所有的阶段常遇春从始到终,大小战役,没有一仗没有参加的,他带兵以勇猛顽强, 无坚不摧而著称。自称能以十万大家横扫天下,军中将士戏称他为“常十万”。

    常遇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无人能与之相媲美的 一代猛将,相传他常自己带兵突进,搅乱敌人的布阵,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敢孤身潜入元军统治的地区打探消息。朱元璋挥师北伐向元朝发起总攻之时,军事要塞太 原成为战役的焦点。但由于太原在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元军利用这样一个屏障,以逸待劳,固守不出。西征大将军常遇春 担任这次任务的先锋,在几次叫阵不出之后,他为了解守敌详情,甘冒奇险,妆扮成樵夫,混进太原城查探情报。不料半路走露了风声,刚一进城,就被元军事先埋 伏好的士兵四面包抄,陷入重围。就在这万分危机并且身边没有随从的情况下,他还是杀开一条血路,逃进了城墙旁的一个小巷里。由于城中居民对元朝怨气很深, 在一位孤寡老妇人柳氏的帮助下,令常遇春逃过一劫。获救之后,常遇春为了感激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折断了院子柳树上的一枝,对柳氏说道:“老人 家,这里马上就要成为战场了,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免会有所误伤,您就把这根柳条插在门上,以保证您的安全吧。”几日之后,他率领军队攻破太原城。柳氏眼见 战火连天,害怕街坊四邻遭受劫难,就挨家挨户,告诉街坊四邻,让大家都把柳枝插在门口。常遇春回到营中之后,命令士兵对门口插柳条的住户要小心保护,秋毫 无犯。后来,人们为纪念柳氏和常遇春的恩德,也为了庆祝太原的光复,就家家在门前种上一棵柳树,渐渐绿柳成荫。这条小巷就远近闻名,后来人们都把它改名为 “柳巷”了。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出生在南田武阳(浙江文成县),相传他得到高人传授技 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用兵打仗也是犹如神助,总能在危难之际,想出化解的妙计。朱元璋成就霸业,他功不可没。民间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常拿他 和一起,比做智慧的化身。

    他的一生,大约可以以五十岁那年为分界线:五十岁之前效力于元朝;五十岁之后扶佐朱元璋。他在23岁 那年就高中进士,做了江西高安县丞,后来有晋升为江浙儒学副提举,由于他嫉恶如仇,曾几次三番上书弹劾御史失职的事情,都被御史大臣阻挠回去,刘基激愤之 下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辞职还乡。隐居临安,每天纵酒高歌,泛舟西湖,以抒发心中忧愤。

    朱元璋率起义军南下,攻占金华、处州等地后。 得知刘基才能出众,再三邀请,刘基应召出山,这些上面已经叙述,这里就不在重复。同年六月,陈友谅大军30万攻克太平,利用水军威胁应天府。朱元璋帐内一 时出现了主战和投降两种意见,有人说应该保存实力撤退,而有人却说要和他们决一死战,争吵不休,让朱元璋一时也很难做决定。刘伯温什么话也不说,朱元璋见 他有些反常,就把他请到内室,想听听他的意见。刘伯温进了内室,激动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都应该斩守!”他又解释说:“陈友谅为人骄纵轻敌,应当诱敌 深入之后再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这正是称霸天下,成就帝王大业的绝佳机会啊,怎么能够放弃呢。”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