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故居
同学三清大清早来宾馆看我,问我有什么安排。想去荆州古城随便拍点照片的我就对三清说,那就去古城瞎转转,你把我撂在东门的任何地方都行。于是三清把我送至新东门城墙口。我下车抬头一看,屹立在我跟前的是一座巍峨的 江陵碑苑 的石牌楼,再往里面一看,远处有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门口上有 张居正故居 几个金色大字。一直就踅摸着游览 张居正故居 的我,这时真正体会到那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的味道,如果做对联,我肯定再加上一幅横联 歪打正着 。
张居正,何许人也,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因为他远没有 关公 那么有名。平时喜欢看点 帝王将相 之类书籍和历史连续剧的我,也只对张居正略知一二。张居正,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又称 张江陵 ,号太岳,谥号 文忠 。如果大家去参观过北京十三陵 定陵 地宫,大家肯定知道那里埋的是明代第十三帝 万历皇帝 神宗显皇帝 朱翊钧,而张居正是那个 破 皇帝的老师和首辅,其官位相当于今天的 国务院总理 。另外,还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和张居正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叫 海瑞 ,算起来, 张居正比海瑞几乎小一轮,尽管官位高于海瑞,但按照今天的称呼,张居正怎么也得称海瑞为 老哥 。
张居正有两处官邸,一处在北京宣武区(对了,宣武区也没有了,刚合并进 西城区 了)的虎坊桥。俗话说 人走茶凉 ,还别说张居正后来还被 学生皇帝 打成了 历史反革命 , 抄家 和 没收 是肯定的。其官邸几经易手,最后辗转到曾国藩手里成了 湖广会馆 。据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多次光临湖广会馆,在此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最后被改成了 北京市戏曲博物馆 ,也算 物尽其用 。
有句俗语叫 天高皇帝远 ,但别忘了还有一句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尽管荆州张居正故居远离北京皇城,但其命运和北京官邸大同小异。走进张居正故居的大门口,迎面的照壁上刻有《张居正故居重建碑记》,有碑文为证: 大明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大学士文忠公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古城东垣内,史有明载,言之确凿。当其身后倾遭削籍之祸,家产罚没,儿孙远谪,故居楼台宅院俱废,据称曾改做付舍,成为过往官员居停暂歇的临时处所。入清之后,城垣东部均改为八旗驻防营区,历时近三百年,原址旧宅渐次沦为遗沼荒亭,废池残院。辛亥鼎革,旗营纷崩瓦解,房舍尽摧,屋宇全毁;旋踵日寇入侵,当地屡遭战火荼毒,旧宅荡然无存,原址一度平为机场,再变麦垄蔬畦,其间兴废交替,另人感叹,难以尽言。
还没有完,碑记接着记载: 解放后百废俱新,古城旧貌次第改观,人文胜迹均在保护建设的宏图规划之中。尤其是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故园父老及旅台乡党顾念桑梓情怀,特在原张居正故居南园旧址修建碑苑,用着珍藏名家法帖,以赞扬乡邦文化的绝世风情,迄今又逾时二十多年。
准确的说,荆州张居正故居是在2008年5月迎接奥运圣火之前竣工对游人开放的。故居的建筑为明清风格,南北向,前后四重院落,东房西园。
我驻足故居大门下面时才发现 张居正故居 几个大字是曾经为新中国副 首辅 的李瑞环所题。听说李总理为木匠出身,但书法一看还是很有功底。门口两边有一幅对联 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 。读完第一句我立马对张太师肃然起敬,就别说第二句了。要知道我读了十几年的书才考中他老家的一所最 普通高等学校 里的一个 最差 的专业, 差 的连一个女生都不招。
走进大门的第一个院落,迎面为 太岳堂 ,左边为 太师居 。明万历六年,张居正作为首辅,因回乡葬父而离京, 太师居 为张居正回荆州时的居室。因朝政仰赖其主持,当时凡国家大事皆快马报送荆州,张居正正是在此处理朝政,长达四十七日。
太岳堂 从某种意义上更像是 张太岳纪念堂法大mpa兼职教授何侨 。门口两边有一幅楹联 一人而为帝王师,双肩能担天下事 ,门口上方有一幅匾额 千古一相 ,堂内有明朝大儒李贽对张居正的评价 宰相之杰 四个大字。四周墙上布有 荆州神童 初涉政坛 休假三年 步步高升 荣膺首辅 锐意改革 等生平事迹板块。
看过的几本书都说张居正是个美男, 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画的那些白描像像不像他还是个问号,但有句话叫 字如其人 ,看完石碑上的张居正手迹,我确实相信,他一定是个很帅很帅的 帅哥 。
据说,张居正在老家荆州修府是有缘由的,小万历皇帝即位不久,首辅高拱遭逐,高仪去世,内阁中没有干活的人了,仅剩张居正和新入阁的吕调阳。小皇帝朱翊钧还挺有招,给两位老师颁发个 奖状 以示鼓励 ,便赠御笔大字于张居正为: 元辅 , 良臣 ,赠吕调阳为 辅政 。
张居正还为此给小皇帝就 御笔大书 写了份报告 谨各摹临入梓,悬匾居第 当什袭珍藏,永为世宝 ,准备 恭建楼堂,尊藏宸翰 ,并请小皇帝给其新修楼堂题赐额名。小皇帝一高兴,不仅为他拟写楼名 捧日 和堂名 纯忠 的御题匾额,还为他特颁御笔大字两幅,对句一联 尔唯盐梅,汝作舟楫 ,此外,又 特赐御前银一千两,少给工费 。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 老奸巨猾 和学生的 年少无知 ,应了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
张居正故居内有好几个园,最前面的一个是 西花园 。花园内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还有一个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水车。虽然没有紫禁城内御花园的规模,但确实幽静舒适。
穿过西花园的北门,这里是 张文忠公祠 。张居正在世时候,建有 世德庆源祠 ,祀其先祖。后由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改为 张文忠公祠 。门口刻有一幅对联 隆万年间千载遇,伊周而后一人难 ,据说这是多少年后康熙皇帝对张居正的评价和肯定。
祠堂里面,端着着张居正的塑像。正好这时,有几个游客到此,他们点香磕头。工作人员的装饰更像道观的道士,香客每磕一次头,他就敲一下那写有 佛 字的缸,并说一句祝福语,又有佛堂的味道。
祠堂的后面是 文昌阁 ,院内有一颗长势茂盛的树,叫 祈福许愿树 。树下的牌子上是这么记载的: 此树名女贞树,为张居正幼时亲手所栽。相传生张居正前夕,张居正的爷爷梦见一只白龟迎着月亮而来,张居正出生后,他爷爷在文昌阁修了座神龟池,然后让张居正亲手栽下了这棵树,庇佑神龟。后张居正屡屡高升,当地人称之为神树。当人们有什么心愿之时,都会来到神树前挂上祈福带,到文昌阁拜文曲星。
我看看那树,再看看 张居正幼时亲手所栽 几个字,总觉的有造假之嫌。正好这时祠堂里面的那工作人员出来,他的解释倒还是合理:张居正亲手栽的树已经倒了,这是从那老树上长出来的嫩苗。到底是儿子辈孙子辈还是冒领, 以待 张学家 们考究。
这就是张居正爷爷梦见的白神龟,《神龟池》却是这么记载的: 曾祖怀葛公诚,于太师诞世夜,梦有月坠入水瓮中,流光发色,化为白龟,浮水上曳。有顷,太师生,因名太师白圭,应月精之瑞。 一步之遥,故事情节出入较大,孰是孰非?但好像张居正确实有个少号叫 白圭 。
有一点肯定是真的,就是当地的人们把他敬为 文曲星 。这一点连不迷信的我都相信,因为在太岳堂我刚看过张太师的介绍:两岁入学,五岁识字,十岁通六经大义,十六岁通过乡试成为最年轻的举人,二十三岁中二甲进士。要知道范进中举 三进三处 胡子都白了。蒲松龄学问大不大?大到能写出《聊斋志异》,但考到72岁都快牺牲了,才考了个 贡生 ,比 举人 还低半级。
张居正故居实际上是在 江陵碑苑 上基础改建的,所以院落周围的墙上有很多碑刻,可以称得上是碑刻艺术之瑰宝,有很多名人手迹。拍下这幅照片是因为每幅碑刻的下面摆着一张茶馆闲置的竹椅,让我想起了《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将排的座椅位置。
喜欢这幅 楚魂 ,苍劲有力。我一面琢磨这两个字一面想着刚才从导游那偷听来的故事: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湖北老乡,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其实正是古往今来像张居正一样的 湖北佬 铸就了 楚魂 。
说起导游,参观故居确实可以请导游,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参观 太岳堂 的时候有一个女导游在讲解,我以为是免费的,就紧紧跟着她,还主动问了好多问题。她开始也把我当成她的客人,很热情也很认真地回答。她的客人走的很慢,当走到祠堂门口的时候,就剩下她和我两个人。我还接着提问,她觉得有点不对劲,反问: 你的朋友呢? 我一愣没有反应过来就实话实说: 我一个人来的,没有朋友! 她立马脸上乌云笼罩,走了。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我拍着自己脑袋骂自己。怎么就没有长一个张居正的脑袋告诉她: 我的朋友在后面,马上就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