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明代最长寿大臣历经九朝活到九十八

      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卒于成化七年(1471年),明人魏骥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九朝,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活了九十八岁,这在有明一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魏骥是浙江萧山人,自幼好学,永乐三年(1405年)中举,次年参加会试,中得进士副榜,授职松江训导,从此步入仕途。此后,魏骥历任《永乐大典》编修、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郎、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南京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景泰元年(1450年),七十七岁的魏骥退休。
      
      看官职履历,魏骥倒有些平淡无奇,也无甚显赫事迹;不过,在退休后,魏骥却有大作为。大概是受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召吧,回乡的二十多年间,魏骥没闲着,“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有宋时县令杨时湖堤遗迹。骥倡修螺山、石岩、毕公诸塘堰,扞江潮,兴湖利”,通过倡导兴修水利,达到了造福一方的功效,并赢得了极佳口碑,“乡人赖之”。
      
      成化七年(1471年)正月,魏骥忧国爱民、发挥余热的事迹,最终传到了明宪宗耳朵里。明宪宗惊讶之余,表示赞叹,并急忙派出使者前去慰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想好好慰劳魏骥,传达朝廷温暖。不过,使者还没赶到萧山,魏骥就老死了,享年九十八岁。使者回报后,明宪宗越发敬佩魏骥这位老臣,给了他一个“文靖”的美谥,并答应萧山百姓的要求,为魏骥立祠。
      
      翻阅《明史》列传,纵横比较,魏骥是明代最长寿的大臣。三十三岁入仕,为官四十五年,官至南京吏部尚书,退休后又奉献了二十一年,感动朝廷,并得到皇帝的肯定和褒奖,魏骥的一生非常完满。但是,有一点,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社会,魏骥为何如此高寿?他靠什么活了九十八岁?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诀吗?让笔者通过几个事例,带您了解一下魏骥的长寿之法。
      
      其一,体恤贫贱,富有爱心。魏骥初入仕途时,官居松江训导,协助县令抓教育工作,顶多是个从七品,俸禄少得可怜。即便这般条件,魏骥还是要释放爱心。期间,魏骥就“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自己掏钱为贫困的学生提供茶水、粥食,无私帮助他人,他人受益,自己也会开心。再者,回乡后,魏骥倡导兴修水利,帮助百姓解决饮水灌溉问题,也是一种大爱。
      
      其二,性格随和,待人宽厚。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擅权,欺凌公卿,众臣与王振水火不容。魏骥也看不惯王振,但考虑到明英宗对王振亦师亦友,且对其听之任之,如果反对王振,就是跟明英宗叫板,这无疑是自讨苦吃,故对王振宽厚待之。王振也非常尊重魏骥,不但没对他进行迫害,反而“独严重骥,呼先生”。连王振都能容忍,其他人就更别说了。心里少了愤怒和计较,自然安静平和。
      
      其三,不恋权位,急流勇退。魏骥三十三岁入仕,正统八年(1443年),七十岁时尽管身体硬朗,政治上还处于上升期,但他不贪恋权位,毅然选择急流勇退,“以老请致仕”,后“复以老辞”,最终在七十七岁那年“致仕”回乡。回乡后,魏骥造福一方,有着那么大作为,却很少自我标榜和宣传,他的事迹直到临死才传到皇帝耳朵里。权位名声都是浮云,做有意义的事才是喷嘴中健品牌真道理。
      
      其四,粗茶淡饭,恬淡度日。魏骥犯乡后,立即调整心态,从容回归田园生活,“布衣粝食,不殖生产”,身着布衣,粗茶淡饭,不仰仗影响力经商牟利、攫取钱财,且为人低调,从不招摇,还经常“戴笠行田间”,一副老农民的打扮,勤于稼穑,以至于很多官员都不认识他。回归故里,家人团聚和睦,呼吸乡野气息,过着百姓生活,无欲无求,恬淡度日,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因素。
      
      《明史》中用了几个词来形容魏骥的性格,一是为官时“务大体”,二是返乡后“端厚祗慎”;三是在家“虽耄益恭”。在官场上,不为鸡毛蒜皮的琐屑之事所劳神劳心,凡事抓方略,抓框架,不像诸葛亮那样事无巨细,身心自然轻松;在家乡,放下官架,放平心态,与乡人多交流谈心,且不失端庄、宽厚、恭敬、自律之品行,是为养生之法;在家中,听从兄长的教诲,年纪越大越恭顺,没有一点臭脾气。气顺了,血通了,病远了,人也就长寿了。(文/刘秉光)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罗刹海市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