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一、元代的散曲和民谣

    散曲是元代艺术的代表。习惯上,我们一般所说的散曲是指小令。散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词发展而来。北宋灭亡后,中原文人的诗词在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 词,以及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后,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因形成于北方,也称北曲。
    散 曲包括小令、套曲和介乎小令与套曲之间的 带过曲 三种形式。小令又称 叶儿 ,一般都是单曲。小令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具有一 定的腔格。小令顾名思义就是要短小,因此它不像漫词那样存在双调或三叠、四叠。不过小令中有一种联章体,用来表达特殊的意思时使用,有时,一联下来,甚至 会联上百支小令。套曲来源于宫调,也称套数或大令。既然要套,就不能单一,套曲是由两首以上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 底。带过曲原来是指同一宫调里经常连唱的曲调,一般是两支,也有三支相连的情况。
    散曲中的小令是散曲的代表。小令的来源很杂,有些曲 调如《山坡羊》、《豆叶黄》、《千荷叶》等,一听就和人们的生产劳动有关系,多是从乡村流传到都市里的。有些曲调又特别在某些地区流行,如山东东平唱《木 兰花》,大名唱《摸鱼子》,南京唱《生查子》,彰德唱《木斛沙》,陕西唱《阳关三叠》、《黑漆弩》等。
    现存散曲在内容上多是咏史、抒 怀,歌唱山林隐逸和描写男女风情的作品,也有少数作品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散曲中尤其以小令最为普遍,它清丽生动,有相当的艺术价值。不管怎么说, 散曲是在北宋后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汉文人在外族的统治下,在多民族大融合的前提下,对当时的市井文学进行吸收、改进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通俗的文学形式。
    元代的散曲创作十分普遍,目前可以考证的作家就有二百多人,另外还有不少佚名作者无法知晓他们的真实身份。这些作家的出生年代各有先后,阶级成分也非常 复杂,这就使得元代散曲的风格各异,迥然不同。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等。他们的作品与民间歌曲比较接 近,风格质朴自然,有较多的社会内容。与关汉卿同时的散曲作家王鼎,则作风滑稽,有很多无聊作品。作品中比较有意义的有《拨不断》和《醉中天》两首,不过 内容还是缺少思想。此外,杨果、卢挚、姚燧、冯子振等也是前期散曲的著名作家。他们都是官位显达的人,因此曲风偏于典雅,代表了元散曲中的另一种倾向。
    散曲发展到后期,语言趋向典雅工丽,这方面的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张可久,字小山,今浙江鄞县人。他仕途上不很得志,晚年久居西湖,以山水自娱。张 可久著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新乐府》等,后人辑为《小山乐府》六卷。乔吉自称 江湖醉仙 、 江湖状元 ,著有散曲集《梦符散曲》。 与张可久比,乔吉则带有更多的江湖游士习气。但两人的作品中都会偶尔出现怀古伤今或托物寓意、对现实不满的作品。
    在后期比较重要的作 家还有睢景臣、张养浩和刘时中。他们中尤其以张养浩被今人所熟知。张养浩生于1270年,字希孟,号云庄,山东历城人。他宦海沉浮三十年,曾任礼部尚书、 监察御史等职,可说是位居高官。1321年,他以言官的身份上疏, 谏元夕放灯 ,获罪辞官,就此隐居。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作品中充满了 隐居 乐道 的思想。1329年,陕西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同年死于任所。张养浩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潼关怀古》,作品的思想十分深刻。
    在元曲以外,元代的民谣也很有特色。不过因为历史距今太远,流传下来的很少,目前能收集到的大约只有二十多首。这些民谣多在元代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产生,所以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战斗性。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元末这类的歌谣就更多了,如一首鼓动人民起义的歌谣是这样写的: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总之,民谣往往代表了当时底层人民的呼声,所以他们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也就最尖锐、最突出。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武则天的性生活04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1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罗刹海市15《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8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19“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