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朝代历史
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
北宋王朝的都城汴梁,一对少男少女相遇了。他们是同龄人,都是十五岁,但是他们的身份却天差地别。少年是未婚的皇子,少女却以在市井中击鼗卖艺谋生,且婚姻状态成疑。
西方说王子与灰姑娘,而且总将故事结束在成婚的那一天。
王子如何能与皇子相比?灰姑娘的身份无论如何也比卖艺女要高。这段千年前的中国宫廷故事,曲折离奇的程度和延续时间之久,远非千篇一律且不敢触及婚后生活的童话能比。
从古到今,深宫秘事,永远都是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话题。而宋朝的深宫秘事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 狸猫换太子 。
说是在宋真宗的后宫中,德妃刘娥与李宸妃同时有孕,李宸妃先期诞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就将一只剥皮狸猫换去了皇长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便对李氏加以惩处,而将刘德妃随后生下的儿子立为皇储。
另一种说法则是李宸妃产下皇子,刘德妃却不慎流产,她忌妒之下将李宸妃之子据为己有(当然倒霉的还是狸猫)。
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李宸妃被迫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谜案。于是虐待动物的刘娥被活活吓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而实际上,这个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相比,不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是差得太远了。虽然当事人仍然是宋真宗和刘娥、李宸妃,但是与老包却一点儿边都搭不上 ――包拯中进士后,因为父母年高一直没有离家,直到刘娥去世四年后,守完孝的包拯才出仕为官做知县。再说,把老包的升迁归于这么一桩事体,也未免太不把老 包的政绩当一回事了。
刘娥约生于北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王国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 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后汉王国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寿命,便于公元951年正月初五 禅 给了重臣郭威。郭威建立的后周所存在的 时间比后汉王国还短几个月,后周大将赵匡胤便将 禅让 又依葫芦画了一次瓢,建立了宋朝。
进入宋王朝之后,刘延庆去世了,他的儿子刘通则做了禁军军官,并随后以军功升至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乐山,大约就是这个时候,刘家迁到了四川,做了成都华阳人。
据说当年刘通的妻子庞氏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轮明月入怀,不久便发现怀上了身孕,生下了次女刘娥。然而这个梦月而生的女孩命运似乎并不好,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就此一去不还,阵亡了。刘通没有儿子继承家业,家道中落,庞氏只得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
按说庞氏作为刺史夫人,怎么也该带些财产回娘家才是。然而不知是刘通生前未曾敛财,还是庞家本身穷困,把寡妇女儿当成冤大头将财产弄了个干净,总之,刘 娥在外祖父家过得并不好,虽然读书识字却不曾享受过千金小姐的生活,倒是学会了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这种小鼓是一种乐器,现在似乎已经失传了。
庞家对这个寄居的外孙女儿的态度,不过是吃碗饭养条命而已,刘娥刚刚长成,庞家便迫不及待地甩包袱,将年仅十三四岁的刘娥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青年银匠。龚美有心想要外出谋生,不久又带着刘娥离开了四川,来到了京城开封。
龚美的银匠手艺和为人处世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到开封后不久,他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个名叫张耆的。这张耆在襄王府里当差,是俗话说的 豪仆 一类人物,龚美格外用心与他结交,关系尤其亲密。
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只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少年。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赵恒和刘娥是同龄人,都是968年出生的,不过假如按宋史的记载,刘娥十五岁与赵恒初会的话,她怎么也不可能进 襄王府 ,因为赵恒是在端拱元年(988)被封为襄王的,当时他已经二十岁了。而在此之前,他也是十七岁才封的 韩王 。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刘娥来到真宗身边的时候,要比他的其他所有妻妾都要早。
赵恒当时尚未婚配,还是懵懂少年,不知从哪里听人说蜀地女子才貌双全,自己也不禁胡思乱想起来,便向自己的随从暗授机宜,让他们帮自己暗暗物色一名蜀姬。
此时的刘娥,既为银匠之妻(妹?),为谋生计,自然也要抛头露面击鼗挣钱,美色广为人所知,很快就被赵恒的随从们打听到了。听说是王府选姬,龚美自然不愿放弃,为了能让刘娥入王府,他自称是刘娥的表哥。于是刘娥便在十五岁这年来到了赵恒的身边。
刘娥不但天生丽质,而且聪明伶俐,与少年王爷正是年貌相当,很快就如胶似漆。
然而这对少年男女的痴情看在赵恒乳母秦国夫人的眼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秦国夫人秉性严谨,而宋朝的士大夫们对出身十分看重,这也肯定要影响秦国夫人的审美观。 爱情不分贵贱 的观念她是绝对不接受的。
对于少年赵恒来说,刘娥找不出一处缺点,可是看在中年妇女秦国夫人眼里,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她肯定不反对赵恒纳妾宠姬,但刘娥可不符合她的要求。因为刘 娥出身低贱、来历不明――换句话说,秦国夫人的理解能力是这样的:假如刘娥出身高些,那么就是 琴瑟和谐 ;可是刘娥偏偏出身卑贱,那么她和赵恒之间的爱 恋,就一定是她干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总之,秦国夫人认为, 灰姑娘 就该永远拿着扫帚。
秦国夫人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将刘娥反反复复地打量考究之后,自然不免向自己一手抱大的养子发些牢骚。谁知平常对乳母千依百顺的小王爷这次却一反常态,对乳母的话置若罔闻,于是秦国夫人终于忍无可忍,一家伙就把状告到了皇帝那里。
宋太宗听说儿子年纪小小便 溺于女色 ,立即大怒,将赵恒召到面前来训了一顿,让他立即把来历不明的刘娥逐出王府。
不久,十七岁的赵恒被封为韩王,依父命迎娶了他的第一个正式妻子: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刘娥被赶出了王府,赵恒娶了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嫡妻。这两桩事体足以令秦国夫人心花怒放。然而大出她和宋太宗预料的是,刘娥并没有离开赵恒。
长辈们永远都不知道,越是被他们排斥反对的恋情,反而越容易烧得热烈长久。赵恒迫于父亲的压力,不得不把心爱的刘娥送出王府,但是他可不愿让刘娥改嫁,而是偷偷地将她藏在了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
往后的日子里,赵恒的王爵以次升迁,所负担的职务也越来越繁冗,然而只有要机会,他就想方设法地要去张耆家里和刘娥相聚。
这样的偷偷摸摸备受折磨的日子,赵恒和刘娥一共过了十五年。不过常言道 距离产生美 ,这样的相处方式,反而使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
在宫闱变幻一系列的意外中,赵恒当上了皇帝,他总算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自己至爱的刘娥接到自己身边来了。
不过,宋真宗并不是一个惑于儿女私情的糊涂皇帝。总的来说,他算是一个重情更重义的男人。此时他已三十岁,对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非常明了。
当初赵恒和刘娥被迫分居两地之后,奉父母之命迎娶了潘氏。潘氏作为韩王妃受封为莒国夫人。可惜的是潘氏命不好,结婚才六年就早逝了,死时她年仅二十二岁,也没有为赵恒留下孩子。
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为已升为襄王的赵恒选择了续弦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时年十七岁的郭氏受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虽然潘氏和郭氏都不是赵恒自己选择的妻子,但是她们都克尽了为妻内助之责,而常言道日久生情,赵恒这个多情种子也对与她们的夫妻情分难以忘怀。
赵恒是三月即位为帝的,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就册立继室郭氏为皇后,一个月后又追封已去世八年的潘氏为 庄怀皇后 。
当然他更没有忘记守候了十五年之久的蜀姬刘娥,很快也将刘娥接回了皇宫,封为 美人 ,总算一偿多年夙愿。
做这样一个多情皇帝的女人,到底是喜是愁?无论如何,这对于在张耆家苦熬十五年的刘娥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
自从到张府,刘娥和赵恒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对于赵恒来说,虽然相思难耐,却好歹是个王爷,而且娇妻美妾成群;而对于刘娥来说,咫尺千里地揣想赵恒的几 度新婚之喜,面对自己年华渐老妾身未明的畏惧,对任何女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折磨。她只能寄希望于赵恒不会欺骗自己。她总算等到了这一天。而更大的安慰是,虽 然离最初相见已经过去了十五年,赵恒对刘娥依然一如既往,虽然作为皇帝,后宫青春美女无数,他最爱的仍然是已经人到中年的刘娥。
此时的刘娥,已经完全长成。住在张府时,为了排遣内心孤寂忧愁(也不排除是为了让赵恒觉得自己并不输给出身名门的正式妻妾),刘娥博览群书、研习书画棋乐,早已是才华出众。走进开封皇宫的 刘美人 ,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敲小鼓的川妹子了。
入宫后,刘娥眼看其他宫妃都有父母兄弟,自己却是孤身一人,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于是她便向真宗提出请求,让自己的 表兄 龚美改姓刘,做自己的兄长,传继刘家的烟火。(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龚美作为刘娥的前夫,如今却是不折不扣地成了前丈人整个的儿子。)
实际上,早在刘娥初遇赵恒的时候,龚美便跟着 表妹 也进了王府,并以谨慎勤力成为赵恒的亲信。因此刘娥一提这个要求,真宗就立刻答应了,并且给 刘美 安排了正式的官职。
当年的小银匠龚美,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有成为皇亲国戚的一天。而宋真宗对于龚美和刘娥之间的关系,真的从来都没有过一点儿猜测吗?毕竟一个二十多岁的 表哥 带着十五岁的 表妹 离乡千里,在古代可不是什么正常的事情。想不通这一对君臣之间,是个什么光景。
然而刘美对宋真宗赵恒,确实是忠心耿耿的,甚至可以说,他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 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同乡 这个词,在他那里是不吃香的)。相比某些一面牛叉哄哄一面拼命拉拢亲朋乡里的士大夫官员,出身卑贱身份微妙 的刘美更无愧于宋真宗的信任。
景德元年(1004)的正月,刘娥正式得到了 美人 的封号,就在同一天,真宗另一名出于藩邸的姬妾杨氏受封为 才人 。
这一年,刘娥已经三十六岁。距她与赵恒初遇之时,岁月已经流转了二十一个年头。
真宗虽是皇帝,日子却并不好过。
咸平六年(1003),郭皇后生的皇子赵 夭折了,他是真宗最心爱的儿子。更令真宗伤心的事接踵而至――九岁的赵 刚死半个月,出生刚两个月的另一名皇 子也夭折了。真宗的后妃前后为他生的五个儿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宋真宗年将四旬,忽然间膝下荒凉,不禁悲从中来。为了聊以自慰,也为了以防万一,他 只得选择宗室幼童养在身边。
虽然儿女全无,但是宋真宗作为父亲,神经还是相对比较大条的,能够熬得住。但是对于身为母亲的郭皇后来 说,却是难以承受的。她嫁给真宗十余年,前后亲生的三个儿子有两个很早就夭折,赵 好不容易长到九岁又随兄弟们去了,郭皇后面对这样的打击,悲伤过度,身 体一天天地垮了下去。
景德四年正月,赵恒率后妃宗室往西京朝陵。他不但祭扫了祖父母、伯父母、父母,也祭扫了早死的第一任妻子潘氏。同样,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堂兄弟和儿子们,都一一祭奠。
然而这一次的朝陵,却再一次触动了郭皇后的哀思。返回开封后不久,她就一病不起,很快就在四月十六日离开了人世,享年仅三十一岁,谥庄穆。对于品行出众、贤惠宽仁的皇后早逝,赵恒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都郁郁寡欢,直到秋天仍然对宴乐毫无兴趣。
郭皇后终于摆脱了无休无止的丧子之痛,赵恒却再一次成了鳏夫。
丧妻失子,国事兵事又没有平静的时候,宰相王旦当面指摘宋真宗治下的王朝不是 圣朝承平 ;王钦若为了打击寇准,又说宋真宗御驾亲征的 澶渊之盟 只是 被寇准利用而已,这果然达到了离间真宗与寇准的目的,但是更将宋真宗的面子和信心弄得渣都没得剩。宋真宗日子很不好过,急于弄点儿什么表明自己的能力,于 是王钦若适时地加以引导,真宗便转而相信起了祥兆瑞梦,沉湎在自己幻想出来的 天书 、 神梦 中不能自拔。连年号都改成了 大中祥符 。
上好则下效,几年间举国上下共谱 天书奇谈 ,瑞芝仙草一类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光是王钦若一次就进献了八千株之多,从前史书上记载的仙芝都是 偶现 于世,到这里却达到了开铺子都怕积压的程度。
天书奇谈发展到后来,就连一代名相寇准都被套了进去,他在被贬出京之后,和地方官创造出了又一起天书祥瑞,获得了重新起用为宰相的机会。
这一场天书奇谈,搞得整个国家乌七八糟,士大夫们没了道德准则,老百姓们都晕头转向。直到十几年后才算完事大吉。
不过,这个 大中祥符 和 天书祥瑞 ,能够使真宗如此自打麻药自陶醉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除了重新找回的 圣明 信心,后宫也再次给真宗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又一名皇子降生了。真宗终于又有了亲生儿子,不必以宗室之子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了。
这名降生人世的皇子,是真宗的最后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宋仁宗赵祯。他出自刘娥侍女李氏的腹中,却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只认刘娥为母亲。
李侍女是杭州人,出身卑微,生性寡言沉静,入宫后便做了刘娥宫中的侍儿,偶尔也为真宗侍寝(又是一个平儿式的通房大丫头)。大中祥符元年的一天,她做了 一个怪梦,梦中有一个赤脚羽衣的仙人从天而降,还说是来给她做儿子的。醒后她将这个梦说了出来,顿时使真宗和刘娥都喜上眉梢。
真宗之喜自不必说,刘娥之喜更有缘由:真宗多年来对她始终一往情深,郭氏去世后,真宗一直想要将刘娥册为皇后,可是刘娥出身卑微又没有子女,士大夫们都坚决反对,要求真宗册立十四岁的沈氏为皇后。沈氏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虽然年幼却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
进谏的群臣可算是弄不明白行情。当年赵恒作为小皇子,迫于皇帝老爹的压力,尚且要打些埋伏,如今他已经身为皇帝,怎么还受得了这起大臣们又拿 出身论 来难为自己。大臣们越是叨叨,他越是下定决心非要册立刘娥为皇后不可。然而真宗也知道,刘娥这时已经年过四十,几乎是没有了生育的指望,既无子又无背景, 要立皇后谈何容易,于是他干脆让皇后之位空缺,闭口不谈立后之事。――如今刘娥的贴身侍女居然做了一个大吉大利的孕儿之梦,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 借腹生 子 的妙计立刻就跳了出来。
此后不久,李侍女果然怀上了身孕。真宗闻讯大喜,闲暇游赏之时总不忘将李氏也带在身边。
有一天,李氏在随真宗登台远眺的时候,头上的一枝玉钗却不慎掉下高台。李氏心中不喜,真宗却在心中暗卜:若是玉钗坠地仍然完好的话,则胎儿当为男孩。待侍从将钗呈上一看,果然没有任何损伤,真宗不禁心花怒放。
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孩子一落地,李氏作为母亲的权利和义务也宣告终了――真宗早已向世人宣布刘娥有孕,并且 早在孩子出生前三个月便晋封刘娥为 修仪 了(杨氏晋封为婕妤)。现在这个男孩也就顺理成章地归到了刘修仪的名下。不过刘娥也并没有亲自抚养这个儿子,而 是将赵祯交给了杨婕妤照料。
这位杨婕妤,是刘娥的成都同乡,比真宗和刘娥小十六岁。她生性机敏通达,与刘娥亲如姊妹。真宗爱的既是刘 娥,自然也对这位顺从刘娥的妃子好感倍增,因此凡逢晋封刘娥,也就都少不了杨氏的一份。这夫妻三人之间,可谓毫无芥蒂,相互间都十分信任。年过四十的刘娥 在养育孩子方面,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出头的杨氏,因此她毫无顾虑地将孩子交到了杨氏的怀中,让这位比自己年轻的妹妹代行哺育之职。
在这样的安排下,乳名受益的赵祯成了真宗与刘娥、杨氏的儿子,真正亲生孩儿的李氏在整件事里只扮演了一个 代孕 的角色。她只得到了一个 崇阳县君 的封号。
不过对比起历史上其他的类似事例,真宗和刘娥表现得要有人情味得多。李侍女还是非常幸运的。或许出于愧疚,真宗此后仍然频频召见李氏,而刘娥也默许了真宗的举动。
不久,李氏又生下了一个女儿,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小公主像她的五位异母哥哥一样,很早就夭折了。李氏做母亲的愿望又一次遭到了打击。
女儿的夭折,使李氏再一次自认 命薄 ,没有做 皇子母 、 公主母 的福分,她选择了沉默。终其一生,她都没有对自己不能与亲生儿子相认的事情表示丝 毫的不满,没有做过或者试图做过任何想让赵祯知道真相的举动――也许是出于对真宗和刘娥地位权力的畏惧,但也有可能是害怕自己的无福会影响孩子的福分。对 于一个活在 天命祥瑞 之下,没有什么学识的女人,只怕后者起的作用更大。
儿女频频夭折,对做父亲的真宗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事情。他 觉得自己和众多妃嫔们,似乎都没有为人父母的 好命 ,因此当后宫随后又为他生下一个公主之后,他立即将这最后一个孩子舍入道观,出家为女道士――这位公 主果然顺利地长大成人,似乎再一次证明了后宫无福为母的说法。于是终真宗和刘娥的一生,这位小皇女都没有被晋封为公主,直到赵祯即位为帝,她才受封为 卫 国长公主 ,号清虚灵照大师。
归养刘娥的赵祯,便在这样的情形下,成了真宗唯一的孩子。
赵祯既然归到了刘娥的名下,真宗便开始计划册立刘娥为皇后了。更何况刘娥通晓书史,对朝中政事了如指掌,已经成了真宗真正的内助。
不过,大宋王朝的士大夫与其他朝代可不一样,极敢在皇帝面前甩派头、管皇家的闲事。对于后宫的隐私他们虽然不敢明说,可也心里有数得很――尤其是高级品 的官员,几乎都对刘德妃 生 太子的真相了如指掌。因此真宗不得不想着法儿迁就他们。在赵祯出生后的几年间,真宗凡欲 立之 ,刘娥便定要 固辞 ,以此 平息士大夫们的汹汹议论。
这拉锯战打久了,真宗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晋封刘娥为 德妃 ,开始为她立后做最后的准备。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宰相王旦忽然宣布他 病 了,拒不上朝。刘娥对士大夫首领的这一行动的含义自然是非常了解,只得再一次向真宗 固辞 ,表示自己甘愿不做这个皇后。
真宗却不想再拖了,为了不招惹老宰相和他背后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决定先给宗室及内外官员们先升官赐赏――王旦加侍郎兼清昭应宫使,向敏中加中书侍郎,楚王加太师,相王加太傅,舒王加太保
即使如此,真宗仍然不免心虚,于是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地方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
就这样,士大夫们仍然不甘心,当真宗找翰林学士写封后诏书时,第一个选中的杨亿也给他来了个当面拒绝。真宗没办法,只得另请高明。
一通忙乱之后,十二月丁亥,德妃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这时,她已经四十四岁了。
赵恒和刘娥从十五岁相遇到终于成为正式夫妻,至此已经三十年了。
(纵观整个立后过程,除了佩服真宗与刘娥间的情分,就是不得不对宋朝的知识分子表示羡慕:敢在皇帝面前挺腰子的读书人历朝都有,而挺了腰子还能高待遇加善终的,恐怕只有有宋一朝 )
成为皇后的刘娥,从此成为真宗赵恒名正言顺的内助。她才华超群,不但通晓古今书史,而且记忆力极佳,朝政事务和大臣们的彼此关系,她只要听一遍就能把来 龙去脉和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在皇宫内务方面,她也努力做后宫表率,除了大型典礼之外,她的服饰简朴得与寻常宫嫔没有什么区别,处理宫中家务事也都遵照从 前的定规而没有任何逾越,宫中都对她心悦诚服。
做皇后做到这样的程度,那也就怪不得赵恒对刘娥越来越倚赖了。真宗每天退朝之后审阅奏章到深夜,都要刘娥陪在身边,时时询问刘娥的意见;而外出巡幸之时,也一定要与刘娥同行。经过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已经由 少年夫妻 顺利地过渡到了 老来伴 的时间段了。
然而无论怎样,对于赵恒执意立刘娥为后、刘娥出身低贱之事,以宰相李迪和寇准为首的士大夫群仍然心有不甘。尤其对于刘娥参与政事,他们更是相当反感。刘 娥自然也知道高处不胜寒,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开始笼络自己的势力――这些人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赵美娶了钱惟演之妹,而丁谓则是钱惟演的姻亲。两派势 力势必要有一决高下的一天。
天禧四年(1020)二月,赵恒患病,难以处置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一时间丁谓一派势力大盛。
同年六月,朝中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事情起于宰相寇准。
寇准无疑算是中国比较正派而有才干的宰相,但是自当年被贬相复相以来,他对权力的欲望已经不可避免地大涨。这从天禧年间,他为求恢复宰相之位不惜制造 天书 、将扰乱民生的祥瑞再火上浇油一把就可以看得出来,复相后他也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亲信朋党。而常言道,恃才者多半傲物,寇准也不可避免有这个特点。
其实朝中有些人,原本是愿意依附寇准的,但是寇准自视甚高,言行不检,经常毫不回避地显示出鄙视之意,这些没有必要的一时之快使他树敌甚多,其中便包括 原本对他言听计从的丁谓,并使更多人无可选择地倒向了丁谓一方。此后寇准又因处置刘氏在四川的宗族而得罪了刘娥,更使得两者水火不容。
寇准自然也知道,刘皇后成了事实上的掌政者,对于他这个宰相意味着什么。于是他更用心地笼络真宗身边的近侍宦官。
真宗抱病日久,不免担心自己天年将尽,偶然也有过让皇太子监国的想法(注意是 偶然 。事实上两年前他健康之时,连立太子都是很不情愿的,唯恐一旦册立太子会形成 朝中二君 的形势)。而这个偶然的想法他曾和自己的亲信太监周怀政商量过一次。
而这个周怀政是属于 寇准派 的,而且立刻就跑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寇准。寇准自然对这种前景心驰神往――太子才十岁,他能监国吗?实际上的监国者那不 就是以寇准为首的士大夫了?不但可以彻底消灭丁谓一派,更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寇准兵行险着,决定打铁趁热,立即抓住一个机会向真宗提出让太子监国、 并罢免丁谓的建议。而真宗表示同意。
寇准回到家中,立刻找来当初拒绝草拟立后诏书的翰林学士杨亿,让他起草太子监国诏书,并承诺:一旦罢免丁谓成功,就让杨亿顶上丁谓的肥缺。
杨亿这头关门拟诏,那头眼看成功在望的寇准心情大好,不免多喝了几杯,兴奋之下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计划泄漏了出来。而这番酒后的言语几乎是立刻就被丁谓知道了――明摆着是在大庭广众下说的,这样的大事在前,杨亿都知道关门谢客,他居然还忍不住酒瘾,没福啊没福。
丁谓得知这样的消息,不啻晴天霹雳,立即开始了对寇准的诋毁,倒过来要求真宗对寇准撤职查办。而真宗病中记性奇差,更有可能他对周怀政所说的本来就是没成算的事,因此他这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对寇准说过的话,立即同意了丁谓的主张。
几杯老酒,断送了寇准的锦绣前程,他被罢相了。李迪成为新相。
其实说起来,真宗当年的太子之位,还有寇准在太宗面前力保之功,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有胆有识,是第一等的人物,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他并没有宰相容人的气量,更过于豪奢狂放,这桩大事就这样砸在了他手上。
再者,寇准与皇帝身边的太监结交得如此之深,又急于让太子监国,更是严重地触犯了真宗的 皇权 大忌,就算他出发点再高尚,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真宗是病得昏了头,寇准是喝酒昏了头,也是怪不得事情会急转直下了。
周怀政眼见事情不妙,怕自己被追究,居然想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主意:废皇后刘娥、奉真宗赵恒为太上皇,逼其禅位于太子赵祯,召寇准复相。
然而周怀政找错了合作伙伴,反被平日的好友杨崇勋、杨怀吉向丁谓告发了。丁谓立即换上便衣乘着妇人的车辆连夜联络党羽,次日便禀报了真宗。同时,当初寇 准与朱能伪造 天书 一事也被丁谓揭发。真宗勃然大怒,恨不能立即要了寇准的命,幸亏李迪从中周旋,最后仅将他贬为相州知州(不过丁谓又擅改旨意,一个月 后寇准便成了道州司马)。
为官做宰之人,权力倾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够用夺取来的权力为百姓为国家效力。不幸的是,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落败的寇准,才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人物,而取得胜利的丁谓,却是完全不可与寇准同日而语。
而真宗到这个时候,也算是彻底地病糊涂了,已经到了言语错乱的程度。寇准远谪很久之后,他忽然对左右发问: 我很久没看见寇准了,他到哪儿去啦? 左右面面相觑,都不敢回答。
而另一次的胡言乱语则把新相李迪给赔了进去。
一天会见辅臣的时候,真宗忽然发怒,说: 皇后越来越不像话了,昨天把妃嫔都唤到她那里去,不让任何一个亲近我,把我一个人丢在寝宫里。 李迪作为首辅 大臣,再加上从前就对刘娥没好感,此时便开口道: 既然皇后如此张狂,皇上就该以国法治她。 正在李迪就怎样处置刘娥一事向真宗进言到热火朝天的当儿,真 宗忽然清醒过来了,坐在椅上越听越不对劲儿,出声道: 这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处置皇后? 众臣都不明所以,便将缘故复述了一遍。真宗大惑不解: 我真说过 这样的话吗?没有的事! 李迪目瞪口呆自不必说,而从此刘娥更与这位宰相结下了深仇。(她不舍得跟自己的病老公过不去,灭个把李迪却是不在话下。李迪虽然 是冤枉,但也算为君分忧吧。)
李迪不久便罢相。此时真宗已病得很重,觉得有必要作出安排,便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宣布: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这其实是在名分和事实上,都认可了刘娥裁决天下事的权力。
因此这个决定不能不引起朝中大臣们对太子前途的担忧,他们几乎都知道刘娥并非太子生母。更是对此心怀忐忑――何况生母又怎么样,为皇权杀亲子的生父生母还少了吗?
副宰相王曾决定通过钱惟演向刘娥进言: 太子年幼,非皇后相助不能成长立足;而皇后如果不倚仗太子的名义,人心也不会归附。(现在太子前途摇摆,权臣心怀鬼胎)皇后如果在此时对太子格外加恩,太子才得平安;只有太子平安了,皇后和刘氏一族才能有倚靠、才能平安。
刘娥采纳了王曾的劝告,她和杨淑妃一起恪尽母职,对赵祯关怀备至,视若己出,即使是日常饮食也必定要亲自过问,母子之情溢于言表,使得某些想离间刘娥赵祯关系之人不敢妄想。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五十四岁的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祯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 权取 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祯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氏处理政务。
这是大宋王朝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太后临朝,怎样安排便成了大臣们的当务之急。王曾建议仿东汉制度,太后坐左而幼帝坐右,五日一至承明殿垂帘听政。偏偏丁 谓一心想要专权,因此他抢先一步,通过宦官雷允恭取得了刘娥的同意,颁布了一道懿旨: 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皇帝上朝;大事都由太后召集宰相们当面商议决 策;日常军政则由雷允恭代为转奏太后,由太后处理。 王曾对这样的安排十分焦虑,可是也无可奈何。
自此,所有的奏章在交给皇太后刘娥之前,都通过雷允恭先到丁谓这里打个转,他看着顺眼的内容才能呈到刘娥面前。面对同僚丁谓动辄便拿 太后 出来压制不同意见;而面对太后之时,他则拿 群臣公议 出来胁迫。
自认已经是独揽朝政的丁谓逐渐得意忘形,先是一个劲儿地给自己加官晋爵,然后便想要借刘娥之手将自己的死仇李迪、寇准等人置之死地――在刘娥发下的贬谪诏书里夹带刀剑,密令使者不拿出诏书宣读,直接逼令他们自尽。总算两人命大,都识破了这个诡计。
从矫诏一事可以看出,丁谓以为刘娥不过是个女子,而且已年过半百,自己完全能够把她控制在股掌之中为所欲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不在乎身后名声。 然而他低估了对手,刘娥很快就察觉了他的不轨企图,并且决心在他根基未深之前除掉他。当初在后位不稳的情形下刘娥必须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丁谓等人的不法举 动睁只眼闭只眼。而如今真宗传下遗诏,太后听政已经得到了众臣的认可,丁谓及其党羽雷允恭等人还企图擅权,也就算是自寻死路了。何况丁谓早已声名狼藉,刘 娥又怎么会愿意因为他而影响自己的声誉。
不久,雷允恭为真宗陵寝监工之时,未经刘娥首肯便擅移地穴,谁料所移的方位是个泉眼,是风水中的 绝地 ,刘娥大怒,立即将雷允恭下狱严查。
王曾得了这个机会,想要连丁谓也一起拔去。于是向刘娥揭发说丁谓对雷允恭有意护庇,是因为这个擅移皇陵的主意出自于丁谓,他想要坏了皇家风水,图谋不轨―― 包藏祸心,故令允恭擅移皇堂于绝地 。
刘娥其实很清楚丁谓和雷允恭在此事上并没有如此大过,也很清楚王曾的用心,不过王曾此举正中她的下怀,因此她将计就计,假装对王曾所言信之不疑。
丁谓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连忙跑到帘子前面为自己辩白,正在说得唾沫横飞、指天誓日的时候,内侍却卷起了帘子,问他: 相公在和谁说话呢?太后早就走了。 ――这是政治事件而非刑事案件,在这方面,刘娥在事发之前便已作了选择,又怎么会愿意听取什么呈堂证供呢!
当年六月,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此时,距他企图杀害寇准、李迪未遂的时间还不到半年。
丁谓被贬出京之后,刘娥采纳了王曾的建议,开始和仁宗赵祯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九月,真宗灵柩入葬永定陵。――在下葬之时,刘娥再一次采纳了王曾、吕夷简的正确主张,将 天书 作为随葬品一起埋入永定陵,总算终结了虚耗大宋国力十余年的 天书奇谈 ,还了政治与社会环境一个清静。
天圣元年开始,皇太后刘娥成了大宋王朝真正的统治者。虽然如此,刘娥也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大宋王朝又是士大夫为尊的大环境,因此她需要大力抬高母家的地位。
刘娥首先一而再地为自己的祖宗追加封赠――加到最后,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成了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成了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饶是如此,她仍然觉得底气不足,早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时候就曾经想跟右谏议大夫刘综攀亲戚,刘综硬邦邦地回答: 我家没人在宫里。 刘娥只得罢休。如 今刘娥当了皇太后,想要为家族攀高的想法又再一次冒了出来。她派人将满朝刘姓官员的家世都逐一调查,最后发现龙图阁直学士刘烨家的族谱不但齐全而且家世显 赫,整整十二代祖宗都是出仕为官的。刘娥立即召见刘烨,主动向他套关系,说: 咱们都姓刘,把你的家谱给我看看,说不定我跟你还是亲戚呢!
刘烨是谁呀?他可是 宋朝的士大夫 ,清高得很,根本没有和当朝太后拉关系的兴趣,连连摇头,不愿把家谱拿出来。谁知刘娥一心想攀亲,根本不觉得面子上 有什么下不来的,一个劲儿地凑上去问。刘烨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心急之下只得假装突发急病,当场晕倒,这才在手忙脚乱中被抬着逃出了宫,事后坚决要求 出京当地方官,刘娥只得由他去,再不提认亲一事。
认亲不成,刘娥便专心栽培 哥哥 刘美的子侄亲友。
刘美本人早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就已经去世了,真宗对他的死非常伤心,废朝三日,并追赠他为太尉、昭德军节度使,他早死的前妻宋氏为河内郡夫人。刘美的长子刘从德当时年仅十四岁,升为供备库副使,次子刘从广才刚出世也封了个内殿崇班。
真宗去世之后,刘娥待刘美的儿子女婿也如同待自己的亲生孩子,百般照顾。
刘美的女婿马季良,原本是个茶商,靠岳父的荫庇在真宗时入仕为官。这倒也罢了,偏偏刘娥敢想敢干,非要让他当史官。这可是个非才子不能入的地方,是一定 要经过考试的。刘娥当然知道女婿的才学有几升,马季良才入考场,她就派内侍去赐食。太后有所赐,那是得要立即拜领开吃的,否则大不敬。几位考官没得办法, 商量之下只好让马季良去大吃特吃,哥几个自认倒霉,分头帮这位考生答卷子。考官们答出来的卷子,水平哪有不高的道理!于是马季良才名远扬,不但进了史馆, 还一直干到了龙图阁直学士。
刘从德则历任地方官,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刘娥很善于发现他的 闪光点 。比如他在卫州知州任上,有一个叫李熙辅的县吏很会拍他马屁,他便向朝廷推荐其 才 。刘娥立即将这员小吏提拔做了京官,还喜上眉梢地表扬刘从德: 儿能荐士,知所以为政矣。
偏偏刘从德福浅,正在前途似锦的时候,却在一次返京的路上病死了,才二十四岁。刘娥对 侄子 的死悲痛至极,干脆将刘从德生前的姻亲朋友门人以至奴仆数 十人都一股脑儿地提拔做了官儿。员外郎戴融曾经是刘从德任卫州知州时的助手,马屁也拍得很叫响,这次就升任三司度支判官。
这一出 升官记 引得众人侧目,御史曹修古、杨偕、郭劝偕同推直官段少连一起,纷纷上疏反对。刘娥正是悲伤头上,大怒之下将他们统统贬官。
当然,刘娥并不是靠这样的任性来治理国家的,她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儿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危害国家的祸事。
刘娥协助真宗理政多年,对朝臣结党吏治不靖深有感触,她知道自己年长皇帝年少,这样的状况是很容易被有所图谋的大臣钻空子的,于是她用了一个计策。
真宗下葬之后,刘娥挑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做出非常恳切的模样对大臣们说道: 如今国事变动,我和皇帝多亏诸公匡助,才能有今日,实在感激。诸位可以将亲 眷的姓名都呈报给我,也好一律推恩录用,共沐皇恩。 大臣们听了都高兴不已,将自己能想到的亲戚名字都一个不漏地汇报了上去。衮衮诸公们这可算是睁着眼跳 坑――刘太后将这些名字都记录下来,此后凡遇到有推荐官员的时候,她都拿去核对一下,只有榜上无名者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从而避免了朝臣编织权力网的可 能。
除了对外理政,刘娥对内也一样将皇宫治理得平平整整。
邓国大长公主姐妹入宫拜见刘娥,刘娥见她们年老发落, 叹道: 姑老矣。 赐给她们贵重的珠玑帕首,以遮挡日益稀疏的头发。消息传出,润王妃李氏也想向刘娥索取一份,刘娥婉转回绝,说: 大长公主她们是太宗皇 帝的女儿、先帝真宗的妹妹,照顾她们是应该的,我们这些赵家的媳妇就不用太讲究了。
从前赐大臣喝茶,所用的茶具上有龙凤图样,刘娥认为这不是人臣所能用的器具,下令全部更换。她偏袒娘家人是出了名的,但是每逢赏赐食物给刘家人的时候,她也仍然不忘将金银龙凤器皿换成铅器,说: 不能让皇家器物进我家里,他们不能使用。
当初刘娥做皇后时服饰简朴,如今做了太后仍然不改初衷。仁宗完婚之后,身边嫔妃宫娥争妍斗丽,太后宫中的侍女们见皇帝侍女的服饰如此华贵,都觉得自己身 为太后宫人,怎么能被皇帝的宫娥给比下去呢?然而无论她们怎么说,刘娥都不为所动,告诫说: 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随着掌权日久,刘娥越来越不愿将权柄交到仁宗手里,然而作为母亲的职责她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仁宗小时候体弱多病,刘娥又忙于理政,便将照顾之责交给杨淑妃代行。赵祯因此称刘娥为 大娘娘 ,称杨淑妃为 小娘娘 。
刘娥对儿子管束严格,杨淑妃则对儿子宠溺备至。赵祯体弱,刘娥不让他吃虾蟹等寒凉之物。可越是不让吃就越是想吃,把赵祯馋得够呛。杨淑妃心疼儿子,常常会背着刘娥给赵祯弄些来解馋。
刘娥虽然不是赵祯的亲生母亲,但是她心里已经把他看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自己生活节俭,却时常将自己的私蓄拿出来,派使者四处施舍、拜佛问道。从前是 为真宗祈福,后来则是为赵祯,夫妻母子之情溢于言表。因此,赵祯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他认为刘娥就是自己的母亲。
对这一切, 赵祯的生母李氏从没有对任何人表示过任何怨言,更不曾提起自己是皇帝生母的事实,始终默默无语。刘娥虽然将赵祯从她怀中抱走,但是与史书上所记载的其他 夺宫人子 的皇后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对李氏心怀歉疚。正因为如此,刘娥不但没有将李氏置诸死地,反而早在真宗年间就派刘美、张怀德在民间为李氏寻访失 散多年的亲属。最后找到了李氏的弟弟李用和,征得真宗的同意后封了他一个三班奉职的官儿。难得的是刘娥并不是在真宗那里做表面文章,真宗去世后,她仍然对 李用和渐次升迁,对李氏也并未下杀手,而是按照制度将李氏升为九嫔之一 顺容 ,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 先帝诸妃 之一。
明道元年(1032)二月,四十六岁的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 宸妃 。然而薄命的李氏却没有活着享受一天宸妃的待遇,就在封妃的当天离开了人世。
为了避免众人关注,最初的时候刘娥不愿意为李宸妃举办丧礼,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宰相吕夷简却是个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的角色,趁着议政的机会,他当着刘娥和赵祯的面询问: 听说不久前有位先帝宫嫔去世了?
刘娥闻听大惊,连忙宣布退朝,将赵祯送进宫之后,她单独召见吕夷简并责问道: 死了一个宫人,与宰相有什么关系?
吕夷简回答道: 我既然身为宰相,自然凡事都应当过问。
刘娥被他顶撞得怒上心头: 宰相是想要离间我们母子之情吗?
吕夷简答道: 太后如果不顾念刘家,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你还对刘家有一丝香火情谊的话,就应该厚葬那名宫人。 刘娥有所醒悟,也懒得遮掩了: 对李宸妃的丧事,宰相有什么主张? 吕夷简便提出,要以一品的礼仪将李宸妃殡殓,并在皇仪殿治丧。
刘娥虽然答应了吕夷简的要求,但是心里终归有些不情愿。承办此事的人便想趁机讨刘娥的欢心,借口说时辰不利丧葬,不能让棺木从宫门通过,只能从宫墙上凿个洞运送。
吕夷简听到这个消息后据理力争: 凿墙不合礼制,一定要让棺木从西华门正大光明地送出。 来回说了三次,刘娥仍然心有不甘,不愿答应。
吕夷简于是冒火了,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太后,正颜厉色地道: 李宸妃乃是皇帝的生身之母,如今居然丧不成礼,将来一定有人要因此而受罪,到那个时候,可别怪我吕夷简事先没给你们说明白!
刘娥虽然有些自私,但还是个明理之人。她没有动怒,并最终接受了吕夷简的劝诫,按一品礼仪安葬了李宸妃,还给李氏穿上了皇后的冠服、在棺中灌满水银养护李氏遗体,李宸妃的父母都得到追封,弟弟李用和也再一次推恩晋升。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刘娥也越发恋栈权力,不愿意还政于仁宗,群臣眼看皇帝已经成婚多年,尚且不能独自理政,便纷纷上书,刘娥一律装聋作哑。而一个一个叫林献可的人是其中态度最激烈的,则被她流放。
有一些想要通过刘娥捞取好处的马屁精,则抓住刘娥这一心理,鼓动她称帝。刘娥虽然有些动心,但是她并不心狠手辣,不愿为当皇帝而大动干戈,于是她决定试探一下朝臣的看法再作打算。
于是她向参知政事鲁宗道发问: 武则天这人怎么样? 鲁宗道毫不含糊地回答道: 唐之罪人! 刘娥明白了朝臣的心思,放弃了称帝的念头。但是不死心的大 有人在。方仲弓向刘娥上书,请她依武则天立武氏宗庙的例子,也给刘氏建立宗庙;还有个程琳也献上一幅《武后临朝图》。刘娥断然将这些书册当众掷在地上,对 众人说: 我绝不会做这样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刘娥的表态使群臣如释重负,对赵祯更是一种抚慰,他打心里对母亲感服。此后他恪尽孝 道,每逢新年或刘娥生辰,他都要率百官跪拜恭贺,并在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 长宁节 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 乾元节 相同的程 度。范仲淹表示反对,赵祯压根儿不听。
明道二年(1033)二月,宋王朝要举行祭太庙的大典。刘娥也许是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
主意一出,朝臣哗然。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拗不过这位老太太,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
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 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
一个月后,六十五岁的刘娥的病情渐趋沉重。
为了祈求刘娥病愈,赵祯召回被刘娥贬谪的官员,大赦天下,还四处征召名医,自己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床前。然而回天无力,刘娥仍然在几天后病逝于宝慈殿。
刘娥去世的第二天,赵祯在皇仪殿召见宰辅重臣,号啕大哭地向众人询问: 太后临终时几次扯动身上的衣服,似乎有什么话要交代,却已经是口不能言。不知道她究竟有什么心愿未了?
参知政事薛奎立即明白了原由,对仁宗说: 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
仁宗恍然大悟,遂下令给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以完她回侍真宗的心愿。
正当仁宗为刘娥辞世悲痛欲绝的时候,群臣却纷纷向他进言,说他完全不必如此伤感,刘太后并非他的生母,燕王更说仁宗生母李宸妃是被刘太后毒死的。
仁宗闻讯极度震惊,立即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
开棺之后,被水银保护起来的李宸妃遗体面色如生,而且穿戴着皇后的服饰。随葬器物也是一品夫人的档次。
李用和性情与他姐姐一样厚道谨慎,何况他也为刘娥让自己姐弟团聚不施辣手而心存感激,因此他如实向仁宗汇报了开棺验看的结果。
亲舅舅的一番话打消了仁宗的惊疑,他叹道: 人言岂可尽信。 随后来到刘娥牌位前焚香拜谢,自责轻信谣言为不孝,哭着说: 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 或许是为了赔罪,他为刘娥上谥号为 章献明肃 ,而生母李宸妃的谥号则仍为两个字: 庄懿 。
九月,赵祯下诏,刘娥和李宸妃同时迁葬真宗的安息之地永定陵。
灵柩起驾这天,赵祯首先为刘娥发引,他不但执孝子礼,并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行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 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说: 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作为儿子,赵祯等于同时并丧生养二母,确实够惨的。
此后,在刘娥当权时被贬谪的官员纷纷还朝,他们都向仁宗控诉刘娥的失当举措。赵祯虽然一一予以昭雪抚慰,仍然忍不住说: 我不忍心听人讲母亲的坏话。 时间长了不胜其烦,他干脆下诏要求众人都不得再说刘娥的是非。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的程度比刘娥在世时还要加厚。刘美的幼子刘从广十七岁便担任滁州防御使,仁宗还为他做主迎娶了荆王赵元俨的郡主为妻,交结士大 夫为友。死后追赠昭庆军节度使,谥良惠。刘从德的儿子刘永年智勇过人,应对寻衅的外国使臣态度刚毅,契丹人目之为神,他在英宗年间去世,追赠崇信军节度 使,谥庄恪。
刘娥曾经留下遗诏,要赵祯尊自己的姐妹、一同承担抚养之职的杨淑妃为皇太后。赵祯遵照刘娥的旨意,封杨氏为 保庆皇太后 ,虽然不再让杨氏临朝垂帘,但也恪尽了儿子的孝道。杨氏做了三年皇太后之后,以五十二岁的年龄无疾而终,谥章惠太后。
-
- 热点推荐
-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艳史05武则天的性生活06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7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罗刹海市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5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6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7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20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