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一生辅佐过宋太宗和宋真宗两位皇帝,但就感情而言,他还是和宋太宗关系稍微亲密些。而且,在他们相识的最初几年里,寇准也因为自己的耿直和忠诚,得到了宋太宗的认可和点赞。
寇准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早在少年时期他就以才思敏捷和为人好爽而闻名乡里。十九岁那年,寇准从家乡出发,前往数百公里之外的京城汴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进士考试。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平日里不断的积累,寇准很快从全国数百人中脱颖而出,轻松通过了考试。
相对于年过半百才考中个举人来说的范进来说,寇准不仅是幸运的,更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的聪明。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原来,和以往的皇帝不同,宋太宗在选拔人才时,喜欢自己亲自面试一遍。只要是通过了进士考试,宋太宗赵匡义就会简单的和每位考生聊上几句。
当然,宋太宗这样做的用意,一是防止出现科场舞弊案,二是自己大致了解一下考生的情况。除此之外,宋太宗还有一个目的——发现年纪不大的少年进士,先让他们回家待几年,等过几年再起用。宋太宗之所以这样做,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考虑的——因为在他看来,十几岁的进士,虽然脑子聪明,但毕竟经历的事情相对来说还比较少,不一定堪当大任。万一这些人在工作岗位上受到些挫折,不仅对他们自身有所刺激,还很有可能会对工作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对于那些少年进士,宋太宗往往是夸奖一番之后,就让他们回家了——回去多在生活中磨练磨练,过几年再来考吧!一同通过考试的人群中,有人知道宋太宗的这个习惯。所以,此人就悄悄地告诉寇准,让他在回答宋太宗的问题时,故意把自己的年龄报大几岁,这样宋太宗就不会让他回家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绝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为了留下来进入官场,实现父辈们光宗耀祖的梦想,在皇帝面前撒个小谎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寇准不打算这样做,他一口拒绝了那人的好意。表示自己刚刚被朝廷收录为进士,绝对不会做出欺瞒君上的事情。
幸运的是,宋太宗并没有让十九岁的寇准回家,而是给了他一个官职——大理评事(也就是大理寺评事,相对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法官),进入到了司法系统,参与侦破各种疑难案件。从寇准拒绝向宋太宗撒谎这件事情上,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下面这个结论——寇准不仅为人实在,而且非常耿直。
他的这一性格,从少年起,一直陪伴到他老去。为人耿直,虽然后来为他赢得皇帝的信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让他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同僚。不久之后,他又被下派到地方,先后出任归州巴东县和大名府成安县知县。很快,又因为治理有方,先后被升迁为郓州通判(郓州市市长)和盐铁判官(掌管天下盐铁等国家垄断资源,是一个肥得不能再肥的差事)。
就这样,寇准从七八品的小官,一步步走到了朝廷重要机关,开始了和皇帝直接打交道的日子。很快,宋太宗就领会到了寇准的本事儿——每次宋太宗召集群臣商议国事儿的时候,寇准总能说中时下的利害要点,很是让宋太宗刮目相看。
多年不见,当年的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现在竟然历练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对此,宋太宗很是高兴,对寇准也是相当的赏识和器重(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不久之后,宋太宗又把寇准调进了自己的智囊团(枢密院直学士),成为了自己身边的一位智囊之臣,随时向宋太宗提供各种建议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