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净土宗昙鸾

      昙鸾,三国-南北朝人,被魏孝静帝称为“神鸾”、梁武帝称为“肉身菩萨”的昙鸾,是一位适应社会发展,将儒、道、释三学融会于净土思想中的一位净土宗大师,是一位在佛教中国化的变革中有重大贡献的佛教学者。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6年)。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圆寂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542年)。还有一说圆寂于北齐天保五年( 554年)以后。昙鸾自号有魏玄简大主,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魏孝静帝称他“神鸾”;梁武帝称他“肉身菩萨”。他一生弘扬净土思想,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是一位杰出的净土宗大师。
      昙鸾家近五台山,自幼受道教、佛教的熏陶。14岁到五台山朝圣,随即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学习儒、道、佛各家的著作,尤对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译的《百论》这四论有精深的研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乘空宗学者。他认为昙无谶译的《大乘方等大觉经》词义深密,难以开悟,于是就着手为此经作注。中途积劳成疾,为了治疗气疾出门寻访名医,走到汾州时气疾好了许多。他感叹人生短促,为求健康长寿,完成弘法意愿,毅然长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访道教名土陶弘景。当时北朝人到南方要经过梁朝官府查问才准通行。昙鸾到达梁都建康(今南京)后,梁武帝时他进行了二次考验。一次是昙鸾从容地独自走出如迷宫一样的重云殿千迷道;一次是他立即破悟了梁武帝标帜性空思想的举动。梁武帝为昙鸾惊人的记忆和大乘空宗思想的敏识所折服,对他礼敬赞叹。接着他就为梁武帝讲说性空之学。之后在茅山见到了陶弘景,得到了陶隐居送的十卷长寿仙方。
      昙鸾在北上归途中路经洛阳,与天竺僧人菩提流支谈论佛经。他问佛法中有没有胜过中土的长寿之法。菩提流支说中土的长寿仙方不能长生,赠给他《观无量寿经》,并说这本经是解脱生死的大仙方。佛教文献中记载昙鸾受菩提流支的影响,焚毁了陶稳居送的仙方,一心致力于净土经典的研究和净土思想的弘扬。孝静帝令他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今山西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昙鸾在太原、交城、介休、平遥等地宣传净土思想,教民众简便易行的念佛方法,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爱戴和敬重。平遥讲经之地被称为变红岩,孝静帝称他为神鸾。玄中寺因净土念佛名声大噪,后来有僧人道绰、善导等相继来礼敬昙鸾。道绰、善导遂先后成为隋唐时期著名的净土大师。  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542年),昙鸾在平遥的寺院中入灭,时年67岁。昙鸾入灭的年代还有异说。迦才的《净土论》中记载昙鸾“魏末高齐之初犹在。”《续高僧传·道绰》和文谂、少康的《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都记载他为“齐朝昙鸾法师”。又据近人罗振玉所藏拓本为北齐天保五年二月“敬造太子像铭”中愿主题名“比丘僧昙鸾”来看,昙鸾似应在北齐天保五年( 554年)以后圆寂的,那么他高寿约为80岁左右。他被葬于汾西泰陵文谷,并为造砖塔、立碑以纪念。
      中土净土思想原于道安、慧远诸高僧。但是深入研究净土经典、从佛学理论上阐发净土思想、创立净土弥陀信仰的学说、奠定净土宗理论基础的是昙鸾。他的净土法门简便易行,深受北方广大民众的信奉。他把修习佛教的诸法概括为二道二力说:二道就是说修习佛法有二种途径,一是难行道,一是易行道。与二道相应的是二力.二力是自力和他力的学说。他宣传修习佛法者,如果凭借佛的愿力(即借他力),加上自己的努力,就既省力又容易求得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借他力的易行道就是念佛。而除念佛之外的其它修佛法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就不容易求得圣果,这种修行的方法是既艰苦又难以成功的难行道。昙鸾这种宣传佛有无边的威力,强调信徒自觉信奉佛教,就能往生西方净土的说教成为净土宗立宗明教的根本宗旨。它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赢得了社会各层民众的欢迎,后来成为中国佛教几大宗派中信奉者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元代普度在评价昙鸾的功绩时说他“大振宗风”;近人汤用彤先生也说:“北方大弘净土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其影响颇大,故常推为净土教初祖。”
      昙鸾不仅对中国净土宗贡献大,他还被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推崇为始祖。然而,在中国佛教界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宋元后毁誉相伴,出现二种现象:一是宋以后建立净土祖师说不考虑他的贡献;一是有识见的佛学者为他鸣不平,并肯定他在净土宗史上的祖师地位。
      为什么昙鸾不为宋人称颂为净土宗祖师呢?原因诸多,主要有二:一是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历史文化的差别;一是宋代地域与门户之见的蒙昧。北朝时的佛教高僧多具有时代的特征,学问上,以儒道二学为根底;精神上,以佛教为信仰;品质上,明心见性、率真坦诚,表现出浓郁的魏晋文化的特点。因此这个时期尽避儒、佛、道三学呈现辩难的局面,实质上三学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昙鸾提倡的念佛净土就是三学结合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昙鸾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位先驱。昙鸾创立的念佛净土吸引了道绰、善导等僧人,得到了发扬光大。但是昙鸾为吸引更多的信徒信奉佛教而创立念佛净土的精神在宋以后为他立的许多种传中淡化了,或是消失了。魏时的“神鸾”、“肉身菩萨”的昙鸾在宋以后虽然也称“神鸾”,但是已经大变样了。如《龙舒净土文》为宣传道教不如佛教,劝人信奉净土,把昙鸾描述成一个求仙问道改信净土,求得西方极乐世界,避免了误入歧途的典型事例。而对他在净土宗理论方面的建树不作介绍。昙鸾创立净土宗理论的史实被湮没,他作为净土宗教门之师法的事实不为人所认识,宋以后建立的净土祖师说就不能避免偏颇。
      宋人建立净土祖师说也为地域之见所蒙蔽。首倡净土祖师说的是南宋宗晓。宗晓以南人的立场建立了“莲社继祖五法师传”,他把善导、法照等五位净土师列对东晋慧远的继承人,认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与庐山念佛有关;“以上五师绍隆大法行业如此,继远公为祖就曰不然乎?”继宗晓之后,志磐在《佛祖统记·净土立教志》中又提出净土七祖说。其特点是在六祖的基础上增补为七祖。以后明、清,以至近代遂有净土八祖、十一祖、十三祖说,大都继承了宗晓净土祖师说的框架。宋以后为净土宗立祖师的著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昙鸾的再认识和再评价,他所创立的业绩不为更多的人知晓。
      昙鸾不仅是一位佛学者,一位净土大师;他还是一位气功师、中医师,从他一生的著述和经历中可以得见。昙鸾主要的佛教著作有《往生论注》二卷,《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赞阿弥陀佛偈》一卷(7言195行)。还有他早年作的没有流传下来的《大集经注入他的医学著作,据《高僧传》卷六本传、《隋书经籍志》卷34,《新唐书·艺文志》卷59等所记有《调气论》一卷、《疗百病杂丸方》三卷、《论气治疗方》一卷、《服气要诀》一卷。可见他在医学上是很有造诣的。从这些医学著作来看,可以说他继承了陶弘景求长寿健康的道家医学思想。从初唐道宣所作的“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鸾传”中更可以证实昙鸾不仅研究医学,著书立说,他在弘传净土念佛之时,常常兼给人民治病,教人锻炼身体以求健康长寿,道宣说他:“调心练气,对病识缘,名满魏都。”唐太宗就曾对文德皇后生病到玄中寺求佛保佑。昙鸾作为一名僧人不执著佛教一家之言,兼采众长,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位适应社会发展,将儒、道、释三学融会于净土思想中的一位净土宗大师,是一位在佛教中国化的变革中有重大贡献的佛教学者。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武则天的性生活04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1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2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罗刹海市15《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8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19“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