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孙刘联合抗曹
曹操南下,江东告急> > 铲除袁绍的势力后,曹操平定了北方,接着又计划举兵南下,除掉占据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一统天下。> > 208年,经过几年休养生息,曹军大举向南进发。> > 此时,驻守在新野、樊城地区的刘备正加紧演练兵马,准备抗击曹操大军。不料,荆州牧刘表却因病去世,他的次子刘琮在其后母蔡氏家族的操纵下继承父位。刘 琮年幼,害怕曹操大军,加上蔡氏家族的操控、怂恿,便不战而降,将荆州拱手相让。刘备腹背受敌,只能向江陵撤退,曹操亲自率领轻骑兵昼夜追击刘备。由于刘 备大军携带辎重兵器撤退,其后还有跟随而来的数十万民众,所以一日最多能走十多里路。没多久,曹操就在当阳长坂坡赶上了刘备大军。在曹军的冲击下,刘军大 乱,幸亏有张飞、赵云的拼死厮杀,刘备、诸葛亮才得以逃离困境。可赶往江陵的道路却被曹军切断了,他们只得从汉津撤退到夏口,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带领的江夏 兵马会师,暂时稳定下来。> >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曹操与孙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曹操在占据江陵后获得大批战船,坚定了他下江东的决心,此时谋士贾诩说:“主公新定河北,天下震动,现在应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对南方施加压力,那么 孙权可以不战而定。”接到这封信后,江东群臣分为了两派,首先是占大多数的主降派,其次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 > 正在孙权内部意见不一时,从夏口来的诸葛亮用一番说辞打动了孙权,在《战争论》中,最后一招是:“当你无路可走时,就投靠你的盟友。”刘备就是这种情况,但诸葛亮把这种“投靠”通过巧妙演说,变成了双方平等的同盟关系,所以这次外交诸葛亮是成功的。> > 而真正使孙权下决心的还是周瑜的态度,孙权看到周瑜的态度等于看到了军界的坚持抗战,于是他心里有了点底。> > 当时孙权当时仅仅二十六岁,他接手江东虽然有了八个年头,但论影响和威望,他需要仰仗周瑜。他自信地对周瑜说:“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 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但从孙权日后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我们都知道,如果周瑜真的“不如意” 而“还就”他,那曹操就要哈哈大笑了。> > 大臣张昭、顾雍等文官想要投降,以周瑜为首的东吴军界抗击曹操的坚决态度,孙权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鲁肃起身说道:“荆州地势险要,百姓富裕,现在刘表刚刚去世,刘备就在附近,要是能让刘备和我们一起抗击曹操,就有胜算了。我们应该立即找他商 量。”孙权同意了鲁肃的建议,并命鲁肃去夏口。到了夏口,鲁肃诚恳地讲明了此行的目的,正中诸葛亮下怀,因此刘备命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去柴桑,面见孙权。> > 当周瑜和程普率领意志坚定、水战能力冠绝天下的东吴水军精锐三万人逆江而上时,曹操却十分不顺利。> > 赤壁之战前虽然曹军没有大规模瘟疫发生,但军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对于军心的影响不能小看。曹军在意志上输给了东吴,其水战工具也未必比吴军精良,此次作战,曹军很难占到便宜。> > 曹操的一位谋士说诸葛亮舌战群儒> > 曹操为了除去心头之患,灭掉刘备,率领大军直奔荆州。> > 有谋士说:“刘备的军队与曹操相比,相差悬殊。刘备被包围在曹军之中,幸亏直逼江夏,水陆两军齐头并进,威逼孙权投降。只要孙权一投降,刘备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我们便可以乘胜追击,消灭大耳贼刘备。即使孙权不投降,我们有百万雄师也可以击败孙权,杀杀他们的锐气。”> > 曹操觉得此话有理,立即率领80万大军向东吴地区行进。> > 孙权得知曹操正率大军前来攻打自己,十分惊慌,他知道自己的兵力很难和曹操对抗,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 正在这时,诸葛亮求见孙权。鲁肃于是引孔明到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 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逸,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 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不知是何主见?”孔明 暗自想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 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 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 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 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 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 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 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 且又不忍趁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 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 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