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怎么死的?位尊德薄,许攸贪而不智
> 许攸剧照 >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要学会忍。魏文侯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自己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才能在邺县做出成绩。这才有《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至今。> > 而许攸却不是这样的。他帮助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并且献计破了冀州,就以为“天下第一”,终于死在因为看不惯就杀人的武将许褚手下。> > 许攸,字子远,本是手下的一个谋士,在官渡之战中,因不为袁绍所用,一气之下,遂投靠了曹操,并为曹操出谋划策,使曹操最终大败袁绍。可以说,在袁、曹决战中,许攸起到了的作用,是否用其人,听其计,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 许攸来投时曹操正准备睡觉,闻许攸来投,高兴得鞋都顾不得穿,光着脚就去迎接他,拉着他的手进入军营,马上跪下朝许攸磕起头来,这使许攸受宠若惊。接着,曹操就向许攸问计,他知道许攸的到来必定是受不了袁绍的所作所为。> > 曹操说:“请老朋友救我。”> > 许攸说:“你们的军粮还有多少?”曹操说:“可支一年。”> > 许攸笑着说:“恐怕未必。”曹操改口说:“其实只有半年了。”许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说:“我以诚相投,而曹公却这样欺我,不是我所希望的。”曹操忙挽留说:“子远(许攸之号)不要激动,听我如实相告:其实我军粮实可支三月耳。”> > 许攸笑说:“世人都言孟德奸雄,今果然。”曹操亦笑说:“岂不闻‘兵不厌诈’!”于是附许攸耳低声说:“军中只有此月之粮。”许攸大声说:“不要瞒我,粮已尽了!”> > 曹操大惊,说:“何以知道?”攸乃出曹操与之书以示之说:“此书是谁写的?”曹操大惊失色地问:“你何处得到这封信?”> > 许攸于是告诉他如何得到此信。曹操执其手说:“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竭力教我。”许攸说:“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寻找急胜之方,这是取死之道。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肯听否?”> > 曹操喜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去护粮,乘机会烧其粮草辎重,则袁绍军不出三天将自乱了。”> > 曹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 > 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亲自率兵烧了乌巢之粮,袁绍70万大军于是人心惶惶,曹操趁势猛攻,终于使袁绍遭受惨败,最后只带了八百余骑回去。> > 后来,在曹操攻打冀州时,许攸又为他献了一个决漳河水淹城的毒计,帮助曹操攻破冀州城,为彻底消灭袁绍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 后来,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快要进城门的时候,许攸纵马近前,用鞭指城门而对曹操呼喊:“阿瞒,你得不到我,怎么能得入此门?”> > 曹操开怀大笑。曹操的将领听了这话,却为曹操抱不平。> > 后来,他又在许褚面前夸口。一日,许褚骑马入东门,正迎许攸。许攸叫住许褚说:“你们如果没有我,怎么能出入这道门?”> > 许褚大怒,说:“我们出生入死,身经血战,夺得城池,你没出什么力,怎么敢夸海口!”许攸骂说:“你们都是些一夫之勇的匹夫,何足挂齿!”> > 许褚大怒,拔剑一刀把许攸杀了,并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如此三番五次无礼,“我已经杀了他。”> > 曹操说:“子远与我是老朋友,他是跟我开玩笑,何因此杀之!”曹操责备许褚,并下令厚葬许攸。> > 许攸的经历,给人们留下了如下启示:> > 其一,对一个领导者来说,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部下,尤其是那些有才无德的部下。许攸是一个德行有污点的人,但他确实有谋略,许攸献计,袁绍拒,曹操 纳,而且袁绍拒的是自己的部下,曹操纳的是敌人新降的谋士。同是一个许攸,在袁绍手下一事无成,在曹操军中却屡建奇功,相比之下,袁、曹二人的优劣可见。> > 其二,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才能的人,还应加强道德修养,有才无德者,终难成大事。许攸为曹操立过汗马功劳,但最终却死于曹操部下之手,被杀的原因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必然的。> > 许攸“贪而不正”,本身德行有污点,但又自视甚高,狂妄自大。在曹操手下,他比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但他却过高地估价了自己个人所起的作用,仿佛没有他,就没有曹操的胜利,于是骄狂到了极点。> > 人一狂妄,便容易浮躁。浮躁便不能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