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敢伐蜀?
诸葛亮死于234年,司马懿死于251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多活了17年。令人奇怪的是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的17年时间内一直没有讨伐蜀国。这肯定不是因为司马懿不敢,而是司马懿太忙了。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从政治上来说,没有大气候,蜀汉一正立国,名正言顺,站了先机。你也不见曹操伐蜀汉,一个汉中之战,曹操再也不说伐蜀了。司马懿也是雄才大略,虽然阴险狡诈多了点。内部不安,没有足够地信任,曹叡并不十分信任,曹爽虽是草包,早期也是防范的紧。蜀汉并不是好打滴,人比较团结,又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名义,谁敢轻视!其实,司马懿看的比较远,蜀汉不是当年刘邦时期的汉中,很是衰微,再就是地小人少,偏安一隅,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时间一长,人心已散就好办了。事实也是这样。邓艾伐蜀,偷袭就成功了。
一、魏明帝不肯。234年诸葛亮去世,杨仪和魏延发生内讧,蜀军全线撤退至汉中。此时,司马懿曾启奏曹叡,要求趁诸葛亮去世,军队内讧的大好机会伐蜀,不料却遭到曹叡的拒绝。曹叡这样做有他的考虑。一,虽然诸葛亮去世,军队内讧,但蜀汉前线军队并未遭受严重损失,如果趁势伐蜀,未必能取胜。二,此时孙权正持续侵扰合肥,如果大举伐蜀,曹魏则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三,更重要的一点是,魏明帝不希望司马懿权位过重。司马懿已经在前线长达4年时间,和驻守西北的部队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再让司马懿有所功劳,恐怕难以制衡。所以在235年,曹叡升任司马懿为太尉,把他调离了一线,让他闲一闲。
二、平定公孙渊。司马懿升任太尉后,并没有就此闲下来。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正在和东吴频送秋波,蠢蠢欲动。237年公孙渊自称燕王,建制百官,公然反叛,曹魏的东北方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曹叡唯一能信任的只有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在238年正月又马不停蹄地率军赶往辽东,征讨公孙渊。经过半年多的征战,司马懿剿灭公孙渊,带着疲劳的将士返回中原。
三、成为托孤大臣。曹叡接到司马懿的捷报非常高兴,命他直接去西北,继续对付蜀汉。但就在司马懿走到半路的时候,曹叡突然病重,并火速让司马懿会京。司马懿不敢怠慢,马上赶往洛阳。回到洛阳时,已是深夜,曹叡拉着司马懿的手说,曹芳就托付给你和曹爽了,司马懿刚从前线回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托孤大臣。239年正月,曹叡去世,司马懿和曹爽正式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年仅8岁的齐王曹芳。
成为托孤大臣,司马懿一点都不轻松,他不仅要处理外患,还要和曹爽争斗。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司马懿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和曹爽的较量上。249年,司马懿终于一招毙命,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一族,控制曹魏宗室,完全掌控了曹魏中央权力,此时的司马懿已经71岁了。
四、平定王凌之乱。扳倒了曹爽,不代表司马懿这个老头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比司马懿还年长7岁的太尉王凌因不满司马懿专权,于251年正月在淮南发动叛乱。司马懿火速调兵,半年之后平定了王凌。仅仅两个月后,司马懿就去世了,终年73岁。
所以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一直没有征讨蜀汉,主要是因为太忙了。
司马懿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终身志向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统天下。蜀汉诸葛亮虽然厉害,是他军事上最大的敌手,但诸葛亮并不是他政治上最大敌手。恰恰相反,诸葛亮的存在,对他掌控魏国军权,有莫大的好处。因为只有他才有才能克制诸葛亮,诸葛亮存在,魏国君王才会重用他,他才会掌握军政大权。诸葛亮去世了,魏国国内反而可能对他形成威胁。
所以,诸葛亮去世后,对于司马懿来说,最大的任务不是平蜀,也不是伐吴,而是夺取魏国的军政大权。这时侯机会来了,魏明帝曹叡身体不好,将要去世。去世之前,从辽东将司马懿紧急调回。司马懿去辽东干什么去了?平叛。司马懿升任为太尉,诸葛亮去世后,辽东太守公孙渊反水曹魏,司马懿以太尉的身份率兵征讨公孙渊,用了一年时间将大敌公孙渊彻底消灭,此时曹叡调回司马懿托孤。托孤大臣有两个,一个是司马懿,一个是曹真之子曹爽。小皇帝为齐王曹芳。司马懿为何不伐蜀,因为此时他性命都难保,这个曹爽整天与他争权夺势,恨不得将所有权利都揽在手里。司马懿的主要任务,是从曹爽手里夺回真正的军政大权,重整朝纲。但曹爽显然是个草包将军,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高平陵之变,让司马懿将整个曹氏家族几乎一锅端,曹爽集团被夷三族。此时整个曹魏政权全部掌控在司马氏手里,曹操活着时做的三马同槽噩梦竟然成真。
魏国的国力及政治局势不支持司马懿攻打蜀国,并非敢不敢的问题。
诸葛亮于魏明帝青龙二年秋天逝世。在此之前,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蜀国国力消耗巨大,魏国也是一样。马上入冬了,秋粮已尽,来年的粮食还没影儿呢,这时候攻打蜀国,找点便宜可以,消灭蜀国基本没有可能,因为粮草不足。
我们参考下魏明帝本纪,司马懿取辽东之役,魏国计划出兵四万,然而魏国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司马懿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遂以四万人行。这告诉我们,四万人马的补给对于魏国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据晋书记载,魏明帝曾问司马懿征伐辽东的时间,曰:“往还几时?”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那么就是四万人征伐一年时间,大概为1500万人日。
我们计算一下,在五丈原蜀军对峙的魏军应该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时间大约百日,合计1500万到2000万人日。
但是辽东之役时间跨度长,所以后勤供给强度要比五丈原之役小些。经过五丈原之役后,魏国已无力伐蜀。
所以明帝不许司马懿趁机攻击蜀国是有道理的,当时的魏国府库空虚,民力困乏,以至于无法对蜀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转过年来,青龙三年,魏国关东发生大饥荒,司马懿从关中运大批粮食接济关东,没有了粮食,攻击蜀国当年也没戏了
据魏明帝本纪记载三年,司马懿迁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寇,司马懿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武都氐王苻双、强端帅其属六千余人来降。关东饥,司马懿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
接下来就是司马懿征讨辽东之役,打了溜溜一年。
等到辽东之役结束,魏明帝驾崩,齐王曹芳继位, 称正始元年,魏国国丧期间,不易出兵。
二年,吴国攻打魏国,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司马懿请自讨之。司马懿跑南方打架去了
三年,诸葛恪袭扰魏国。晋书云魏国苦之,司马懿欲自击恪。
四年司马懿准备好了,去跟诸葛恪斗狠了。据晋书:司马懿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
五年,司马懿胜利回师。据晋书:春正月,司马懿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
同年,曹爽伐蜀失败。据三国志:飏等欲令爽立威名于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长安,大发率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爽参军杨伟为爽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飏与伟争于爽前,伟曰:"飏、胜将败国家事,可斩也。"爽不悦,乃引军还。
六年,无事
七年,吴国攻打魏国。
八年,九年曹爽司马懿矛盾激化,司马懿称病不出。
魏国改元嘉平,元年司马懿政变杀了曹爽
二年,司马懿病了
三年,司马懿死了
所以,诸葛亮逝世后,司马懿基本没有机会攻打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