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北伐?为何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汉中大会诸将,准备出兵北伐曹魏,期间大将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魏延率精兵1万,从山势险峻,但路程较近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主力一道夺取关中。但被诸葛亮所拒绝,后人一般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因过于谨慎,才拒绝魏延的提议。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那么诸葛亮为何不采纳子午谷奇谋?他北伐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提出北伐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其实这仅仅是政治口号而已。自从丢掉荆州之后,三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非常明显,曹魏的人口总数在682.4万人左右,而且占据整个北方,蜀汉仅有人口100万左右,仅有占有益州。诸葛亮已经很明显的看清了这一点,他在《后出师表》中写到“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那么如何才能”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呢?此时曹魏虽然潜力巨大,但其的实力尚未完全恢复,经济依然凋敝,因此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只有北伐一条路!所以他的北伐,实际上是以战求生!通过不断的对曹魏发起战争,来削弱、蚕食其实力,扰乱其经济的恢复,为蜀汉政权求得生存的空间与时间!
既然诸葛亮想通过北伐来扩展生存空间,那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不正是夺取关中的良策么?诸葛亮非常清楚双方的实力,他北伐的兵力最多只有10万人,而曹魏在关中地区设有重兵,曹魏以曹真为雍、凉都督,总辖该地区的兵力,另外又设置关中都督,以夏侯率军坐镇长安,据估计曹魏在关中一带的总兵力多达20万。
诸葛亮如果采纳”子午谷奇谋“,无异于与曹魏在关中平原展开决战。以10万攻击20万,以步兵攻打骑兵,长途奔袭、补给不足的蜀军能有多少胜算?如果输了,蜀汉无疑提前选择了灭亡,纵然赢了,曹魏依然拥有几十万大军,而蜀汉还有多少后备兵源可用呢?所以不是诸葛亮谨慎,而是他不能与曹魏决战,因为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那诸葛亮还北伐干嘛?其实诸葛亮北伐的目标不是关中,而是西北的凉州,这一点从他北伐的路线就能看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直取陇右,一下子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曹魏朝野震惊。面对曹魏援军,如果此时的诸葛亮能够切断关中通往陇右的通道一个月,他就可以占领整个凉州。
但可惜诸葛亮选错了人,他没有安排大将魏延,而是派马谡镇守街亭。结果街亭之战蜀军惨败于魏将张合,诸葛亮被迫撤退,第一次北伐最终失利。在以后的数次北伐作战,诸葛亮依然以切断关陇通道,夺取陇右为作战目的,而非进攻关中平原。但蜀汉实力实在太弱,加上连年征战,经济凋敝,人才匮乏,未能成功。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北伐军中,29年后,蜀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