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朝代历史

    刘璋简介:仁厚忠愚刘璋驱狼引虎

    刘璋简介:仁厚忠愚刘璋驱狼引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孔明在“隆中对”中对刘璋这样评价。> >   当时明智之士都料刘璋非守业之主,而逐鹿中原的强者都对益州虎视眈眈。由于刘璋暗弱,决事不明,轻信张松之流,使捷足先登,夺取了益州,以致出现了:前门拒狼,后门迎虎的悲惨局面。> > > 刘璋 >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是汉鲁恭王之后。其父刘焉,历任冀州刺史、南阳太守等职,因目睹灵帝为政腐败,王室多难,听人说益州“有天子气”,便设法谋得益州牧,这表明他有想做皇帝的野心。> >   刘焉死,刘璋继位。> >   张鲁骄矜,不听号令,据有汉中,独霸一方,当时张鲁的母亲及弟弟居住在成都,刘璋怒而杀之,因为这事与张鲁结下了大仇。> >   为报仇,张鲁欲兴兵取川,庞羲探知忙报告刘璋,刘璋大惊,召聚众官商议,他听从别驾张松的话,派张松去向求援,因曹操见张松其貌不扬,慢怠张松,张松一怒之下,便与好友法正、孟达策划献西川给刘备。> >    张松见刘璋。刘璋问:“事情办得如何?”张松答:“曹操乃汉贼,欲篡天下,不可为友。而且他已有取川之心。”刘璋忧心忡忡地说:“那这样的局面该怎么办 才好呢?”张松说:“我有一计谋,使张鲁、曹操都不敢轻犯西川。”刘璋忙问:“何计?”张松答道:“荆州刘皇叔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风度。赤壁鏖 兵之后,曹操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又何况张鲁呢?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便可拒曹操、张鲁了。”刘璋说:“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你说,谁可为使者 呢?”于是张松便推荐法正、孟达两人。> >   刘璋即召二人,令法正为使,先通情好;接着派孟达领精兵五千,迎刘备入川为援。> >    张鲁的忧患本不是燃眉之急,何况以鲁地的实力足以守汉中,但要攻益州则难。刘璋之所以求外援,是因屡次攻打张鲁都吃败仗,对张鲁的力量估计过高;另一个 原因是部下诸将因镇压叛乱有功而骄矜,有令不行。在外患内忧交迫的情况下,刘璋想借外援以巩固自己的政权,恰好又与刘备是同宗,因此轻信张松之言。殊不知 取益州是“隆中对”的重要决策之一,刘备早就有此野心,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这下,刘璋邀请他入川,实是“引狼入室”。> >   西川 明智之士对此愚蠢的决策,坚决反对,纷纷向刘璋进言,主簿黄权说:“主公若听张松之言,则四十州郡,必属他人矣!”从事王累谏说,“张鲁犯界,乃癣疥之 虑;刘备入川,乃心腹之大患。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便夺荆州;心术如此,怎么可以同处呀?今若召来,西川休矣!”刘璋叱道: “不要再胡说八道,刘备是我同宗,他怎么可能夺我的基业?”> >   刘备以庞统为军师,引兵五万入川,刘璋要亲自往涪城迎接,黄权叩首流血,上前用口咬住刘璋的衣角苦谏。刘璋大怒,扯衣而起,黄权不放,一下磕落了两个门牙。刘璋叱左右,推出黄权,黄权大哭而归。> >   第二天,刘璋带人上马出榆桥门。人报:“从事王累,自己用绳索把自己倒吊在城门之上,一手执章,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 >   刘璋叫取谏章来看,谏上说:“主公去涪城会刘备,恐怕是有去无回。请先斩张松,以绝刘备,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的基业也幸甚!”刘璋看后,大怒说:“我与仁人君子相会,如亲兄弟,你们这些家伙为什么一次次跟我过不去呢?”> >   王累见事已经不可挽回,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 >   尽管有忠臣以死相谏,也改变不了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决心,刘璋亲自带领三万人前往涪城迎接刘备。后军装载辎粮一千余辆以供刘备军用。> >    刘璋正在做着与“仁人君子相会”的美梦时,一场谋杀刘璋的阴谋在刘备左右中酝酿着。法正悄悄对庞统说:“张松有密书到此,说涪城与刘璋相会时,便可动手 杀了他。机会不可失呀。”庞统说:“先不说。待二刘相见,乘便图之。若预先泄露的话,怕其中有什么变故。”法正于是缄口不言。> >   刘璋和刘备先后到了涪城,刘璋派人迎刘备入城,大家相见,大叙“兄弟之情”。礼仪完毕,还挥泪诉衷情。> >   回寨中,刘璋对众官说:“可笑黄权、王累等辈,不知宗兄之心,妄相猜疑,我今日所见之人,才是真正仁义之人。我们得到他为外援,又怕曹操、张鲁什么呢?张松可为我们立了大功了。”> >   当刘璋盛赞刘备仁义并得其来援而自我庆幸时,刘备正与庞统、法正争论是否谋杀刘璋和如何取川的问题。> >    庞统对刘备说:“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就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席之上杀了他;一拥而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 弦,可坐而定之。”刘备却认为“初入蜀中,恩信未立”,而入其地杀其主,将不得蜀人之心,不得人心,即使得到地也站不稳。> >   次日,刘备 与刘璋宴于城中,彼此细叙衷曲,情好甚密。酒至半酣,庞统与法正商议说:“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他便叫登堂舞剑,乘势杀刘璋。魏延拔剑说:“筵 间无以为乐,愿舞剑为戏。”庞统便唤诸武士入,列于堂下,只待魏延下手。刘璋手下诸将,见魏延舞剑筵前,又见阶下武士按刀靶,直视堂上,从事张任亦掣剑 说:“剑舞必须有对,甘愿与魏将军同舞。”二人对舞于筵前。魏延目视刘封,封亦按剑助舞。于是刘贵、泠苞、邓贤各掣剑出说:“我等当群舞,以助一笑。”刘 备见了大惊,急掣止左右所佩之剑,立于席上说:“吾兄弟相逢痛饮,并无疑忌,又不是‘鸿门会’上,何用舞剑?不弃剑者立斩!”刘璋亦叱说:“兄弟相聚,何 必带刀?”令侍卫者尽去佩剑。众皆纷纷下堂。刘备唤诸将上堂,以酒赐之,说:“我们兄弟同宗骨血,共议大事,并无二心。你们不要惊慌。”> >   刘璋执刘备的手泣说:“吾兄之恩,誓不敢忘。”二人便欢饮至夜而散。> >   鸿门宴会的再现,刘璋仍不醒悟。刘璋宴后回寨,刘贵等人说:“主公见今日席上光景乎?”刘璋说:“吾兄玄德,非比他人。”众将说:“虽玄德无此心,他手下人皆欲吞并西川,以图富贵。”刘璋说:“你们不要离间我们兄弟之情。”> >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与人之间相交,知其人其面易,知心则难。要知其心,要经过患难忧乐的考验,有些人即使相交多年,因利害关系激化,也往往变心。> >   而刘璋过去未与刘备相交,仅相识数日,一听刘备“仁义”之辞,便倾心相信,认为刘备无吞荆州之心,其轻信刘备如此,可见其愚。一旦真正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   刘璋与刘备在涪城欢会百余日,他对刘备情重可见。忽报张鲁将犯葭萌关;刘璋便请刘备前往拒之。刘备到葭萌关,严禁军士,广施恩德,以收人心。> >   刘备在葭萌关日久,甚得民心,便与庞统议取川之策。庞统献计:趁曹操兵犯濡须,以求救为借口拟回荆州共同破操,请刘璋发兵粮相助;待得兵粮后另做打算。这计既可取得辎重以取川,又用以麻痹刘璋使其不备。> >    张松则误以为刘备真要回荆州,忙写书给刘备,说今益州已在掌握之中,为何弃之而去;要刘备速进兵,他当为内应。因张松不慎,被当日来探的其昂、广汉太守 张肃看到,大惊,认为这是“灭门之事”,便将书送给刘璋。刘璋看了大怒,立即派人捉张松全家斩了,并派人告知各处添兵把守关隘。> >   到刘备起兵进攻,刘璋大惊说:“不意今日果有此事”他与诸官商议后,便派兵屯雒城,派兵塞住咽喉之路,以阻刘备军队。后来庞统在雒城战死,刘备调孔明率兵入川,荆州兵所向披靡,雒城终被攻破。> >    刘璋慌忙召集众官商议,从事郑度献策说:“刘备虽攻城夺地,然而兵却不多,而且人心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众,过涪水以西。其仓 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刘璋说:“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 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当刘备兵临成都城下时,璋才醒悟邀备入川是犯了最严重的错误,叹气说:“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 姓。”董和说:“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刘璋说:“吾父子在蜀二十多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之 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于是便降,刘备终于夺取了西川。> >   刘璋其人仁厚而糊涂,正因其糊涂,虽忠厚易上人当,虽仁慈却无所作为,他是属于好心人做糊涂事之类。> >   忠厚待人本是人生的美德,但如果把这种愚忠用于政治、军事上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当郑度主张“坚壁清野”以拒荆州兵时,刘备、孔明都是大惊失色;而刘璋不用此计,是为百姓考虑,刘璋最终的投降也是为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而为,不能不说也是一个“仁君”。> >  刘备同样以仁自居,但他的仁不过是作为收买人心的手段,是一种智谋,而刘璋虽仁,却无谋,他的仁厚不过是一种迂腐。所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不能自保就不足为奇了。

  • 热点推荐
    01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一共有几个子女?02武则天风流艳史03汉灵帝的淫乱宫廷生活:宫女半掩的衣裙迎风浩荡04武则天的性生活05武则天艳史06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07秦二世胡亥临终长叹想当个普通百姓而不可得08白崇禧子女: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子女都在干嘛09袁世凯儿子袁克定有几个妻子?袁克定子女后代简介10大将军魏延的儿子怎么死的11袁世凯怎么死的?袁世凯死因真相12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是怎么死的13宁晋县的十八铁罗汉有什么故事?燕王朱棣经过宁晋县为什么绕道?14罗刹海市15《封神榜》有哪些未解之谜?《封神榜》十大未解之谜简析!16历史上商鞅的妻子以及后人介绍17八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大白猪”是谁的坐骑?18“芈月传”中的“芈”怎么读19车迟国国王为什么要敬道灭僧?原因是什么20周朝是公元 多少年?周朝距今有多少年了?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