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墓 揭秘三国武圣关羽墓的真实地点在哪里?
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在湖北当阳县西北,为蜀汉关羽尸骸葬地,始建于东汉,称“汉义勇武安王祠”,嘉靖十五年整修陵庙,始名关陵。
关陵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企图嫁祸于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于当阳城西北。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以后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L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于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2006年05月25日,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是中国三大关庙之一,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送曹操,曹以侯礼厚葬首级于洛阳关林,这便是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俗称的由来。《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就是今天的当阳关陵。
史载,当阳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关陵,占地450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基。两旁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来止轩、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
2006年05月25日,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