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简介:简单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东汉末年,河北人张角见民不聊生,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十多年间,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有几十万人参加了太平道。张角把这些人按地 区组织起来。张角号召农民起来,推翻东汉统治。184年二月,起义开始了。起义军将士头裹黄色头巾,称作“黄巾军”。黄巾起义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 起义。由于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瓦解了。> > 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争夺地盘,各个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相互混 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徙。黄河中下游的和,在战争中逐渐发展成为北方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 袁绍的10多万大军在官渡进行决战。袁绍兵多粮足,轻敌自傲。曹操兵精能干,指挥得当。曹操亲率5000名精兵插入敌后,焚毁袁绍的全部军粮。官渡前线的 袁军闻讯大乱,张惶失措,纷纷溃退。曹操乘胜追击,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只带800多骑兵,狼狈逃回河北,从此一蹶不振。此后几年,曹操统一了北方。> > 曹操在北方活动的时候,孙策兄弟在江东建立统治,在荆州站住脚跟。刘备,到隆中请出山辅佐他打天下。诸葛亮建议他联孙抗曹,刘备接受了他的意见。刘备和孙权结成了联盟。> > 208年,为了统一全国,曹操带领大军向南方发起了进攻。曹操迅速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收编了荆州的水军,拥有兵力20多万人。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要 求联合抵抗曹军。孙权派率军前往,与刘军会合。这样,孙刘联军不足5万人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大军夹江布阵对峙。曹军虽然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不习水 战,水军实力不如孙、刘联军。双方刚一交战,曹操就因为军中发生疫病,退往长江北岸。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曹军损失在半数以上。曹操带领残部逃回北 方。> >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整个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 > 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鼎立的局面形成。刘备于223年病死,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儿子即位,继续推行联吴抗魏政策,一心 要北上夺取中原,重振汉家基业,但是他几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北伐是在234年,魏派大将对抗,两军相持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正在胜 败不决的时候,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撤回。此后,蜀的势力日渐衰落,而魏的大权逐步落入司马氏手里。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把 皇帝的位子架空了,到266年,索性废掉了魏帝曹奂,自己当上皇帝,建立。这时候蜀国已被魏国灭掉,司马炎开始攻打吴国,于280年灭掉吴国,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几十年分裂割据的局,出现了短期的统一。> > 晋武帝司马炎统治了25年,他死后,开始了长达16年的乱局,诸王互相残 杀,史称“八王之乱”。这期间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了人民的大量死伤和流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八王之乱”的最后几年,各地流民和内迁的 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反晋。301年,益州官吏迫使外来流民返乡,激起民愤。流民推举氐人李特为领袖,攻占广汉。304年,李特的儿子李雄打下成都,称成都 王,两年后称帝,国号大成。在李雄称王的同年,匈奴贵族刘渊也称帝,国号汉。成、汉这两个割据政权,是中最早建立的。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占 了长安,晋怀帝及其嗣君晋愍帝先后成为俘虏,西晋随之灭亡。> > 西晋亡后,原有的大成国改称为汉,史称成汉。刘氏的汉,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此外,北方还有后赵、前凉、前燕、前秦等割据政权的出现。在南方,晋宗室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整个华夏出现分裂的局面,众多的国之间不断征战,社会极不安宁,人民生活极其痛苦。> > 两晋十六国之后是。刘裕建立的宋,及其后的南齐、梁、陈,称为南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在宋初建时,北方还有西凉、北凉、北燕、西秦和夏几 个割据政权。更重要的,是不断发展起来的北魏,这是由鲜卑族拓跋部的拓跋于386年建立的,439年,魏太武帝灭了北凉,最后结束了十六国在北方的割 据,统一了北方。450年,南北宋魏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南北都陷入不断的混乱和逐步的衰退中。